中文多媒體佛經光碟

世界日報記者 張惠媛

便利佛學的傳播和修習 中文多媒體佛經光碟

不久的將來,也許學佛者一天的早課是這樣開始的:嗶!一聲電腦開機,滑入佛經光碟,選了幾個指令,想要讀誦的經文便出現在畫面上。如果文句艱澀難懂,光碟裡有佛經辭典可以解答,如果要誦經,電腦的音卡裡有可以調快慢的木魚聲,還可以聆聽法師抑揚念誦的經文梵音。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佛經的修習和傳播可能將更加方便容易。

電腦光碟的應用正在急速發展中,它能容納大量的圖書資料,薄薄一片,攜帶方便,又不怕蟲蛀水淹、講求推廣普及的佛教界,也開始投入研發佛經光碟,把佛經陸續做成光碟,其中,由「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做出來的光碟,是多媒體中文光碟的第一片。它跟以前佛經光碟最大的不同是,以前的光碟像錄影帶一樣,靜態提供畫面、文字和聲音,新光碟的使用者則可以在其中查比詞義,調閱圖片,像在一個迷你圖書館裡,有多種媒體功能。

這片多媒體佛經光碟,試片已於今年三月上市,內容以金剛經為主,並有丁福保編的【佛學大辭典】及部分【翻譯名義集】,圖片兩百二十一張。美國、台灣和香港都有發行,估計已發出一千多張。在改進的試片裡,將有國、台、粵、客四種語言可供選擇。正式碟片預計年底發行,內容包括大般若波羅密多經、華嚴經、無量清淨平等覺經、觀無量壽經、金剛經、阿彌陀經及六祖壇經,圖片四百多張。

「我頂怕查字典的」,在美國的「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發起人沈家楨居士說,他學佛幾十年,對金剛經尤有研究,平時讀經有時要查字典,算筆劃,花不少時間,現在有了光碟,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查到,還有不同字典可以對照看,他笑瞇瞇的補充:「不只是經文裡的內容可以查,也可以查其他的字詞,很好用。」

這樣的佛經光碟對佛學研究者的助益很大。負責光碟編輯工作的顧偉康教授,本身從事佛學研究,曾是哈佛的訪問學者,他曾懷疑某四句偈語不是相傳的某法師所講,雖在所謂出處的保證書裡查了一遍沒找到,仍怕是自己看漏了,不敢確定,有了光碟,用「尋找」指令,不費吹灰之力就證明他是對的。

製作佛經光碟的因緣起於一九九四年,有位美國籍的喇嘛 Michael Roach 去探望沈家楨時,在電腦裡展示了他們製作完成的西藏經文光碟。Roach 在南印度的西藏喇嘛廟訓練了幾十位年輕的喇嘛使用電腦,由電腦專家設計軟體,花了七年的時間才製作完成。

沈居士驚嘆於光碟儲存佛經的容量和變利,便發願要為中文佛經光碟催生。「本來我只是單純的想把佛經做成光碟,後來在一些懂電腦人的解說下,才知道它不但可以保存傳播,還可以助人學佛。」沈居士說。九四年八月,他找到幾個懂電腦願意一起研發的同修,開始著手設計軟體,其中的核心人物是有電腦碩士學位,並從事電腦設計的張景全。

「我是學電腦的,在接觸佛學時,覺得很多專有名詞很難懂,算筆畫查字典又常算錯,就在想,如果能利用電腦來學該有多好。」張景全說。他的想法跟沈居士不謀而合,於是投入這項開發工作,本來要去加州求發展的計畫也暫緩。「最花時間的是,如何讓經文的字詞跟字典聯結,最困難的是動畫美工部份,需要更多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來參與。」張景全說。預定的完成日期是九六年二月底,最後兩個月,張景全常不眠不休在紐約上州的莊嚴寺內的圖書館裡工作,以寺為家,等到大功告成,原本就瘦弱的張景全,整整掉了十磅。「這件事,張景全的功德最大。」沈家楨說。

除了研發人員的心力,這片光碟也是四百多人的心血結晶。製作光碟,需要極大的人力和時間從事校對和輸入,沈家楨組織了「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由會員義務奉獻時間共襄盛舉,「只要是想參加的人都很歡迎,不一定要學佛。」他說。經過口耳相傳,目前在台灣、香港和大陸共有會員四百多名。由於會電腦中文輸入法的人不多,因此會員主要負責校對。「佛經不能有錯,所以我們校對特別小心,至少四校,有時到六校。」沈家楨說。

參與校對,有的會員覺得這是一個強迫自己讀經的好機會,有的更認為有益修行,因為要一字一字念過去,不能有絲毫馬虎。沈家楨笑著指出,這事最受一些來美依親的老先生、老太太的稱讚,「他們本來生活無聊的很,有時會跟自己的孩子鬧脾氣,現在他們都好開心,家裡情形好多了。」他說。

除了義工外,目前已投入十幾萬美元的製作費,但是沈居士說:「我們不阻止大家翻印,因為流通越廣越好。」光碟每片售價十美元。他也強調,所有納入光碟的經書辭典,都沒有版權上的問題。目前,紐約中國城的「青年佛教通訊社」託他們製作廣東話的念誦版。

使用佛經光碟,需要的電腦配備是:80486 以上的個人電腦(66MHz), 8MB RAM,光碟機(兩倍速度以上的機型),音效卡及喇叭,彩色螢幕顯示卡, 中文 Windwos 3.1 以上的作業系統。

「光碟的缺點是,要有電腦才能用。」沈家楨說,「但是現在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我聽說現在科技已可以讓光碟在電視上播放,未來會更方便。」

沈家楨的佛案上供著一片佛經光碟,跟其他的佛教法器並列,他每天也對它供養瞻禮。古老宗教和現代科技,似乎在此刻有種奇特的融合。許多人不免疑惑,對著電腦念經跟傳統上在佛案前念經,是不是意義上有所不同?

「等觀俱法。」沈家楨說。他認為以電腦念經,只是形式的不同,意義是一樣的。「水、冰和雪,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成分都是 H2O,從水變成雪,水消失了,雪出現了,看起來有死和生的轉換,其實還是 H2O。」他說。

製作佛經光碟的中心,就在紐約上州莊嚴寺的「和如紀念圖書館」。煦煦春日裡,盛唐建築風格的「和如紀念圖書館」,顯得莊嚴靜好。搭建時,名建築大師貝聿銘給了沈居士很多建議,除了格式外,並建議他採用一種拼壓木板作建材,著火不易燃燒。「本來要請他替我設計,他說我個這計畫對他來說太小了。」沈家楨笑著說。占地兩百四十坪的圖書館,內觀十分雅致,如果從書堆裡抬眼,看出窗外,是林木環繞的七寶湖,不時可見野鹿、松鼠和啄木鳥等的影跡。

「我們收藏的佛經比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還多。」沈家楨說。圖書館收有文、史、哲叢書八萬餘冊,主要是佛經與佛學研究書籍,期刊九百多種,並有影片、錄影帶、錄音帶、縮影片和電腦設備等。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歐美西藏經文收藏最豐富的地方,所製成的縮影片廣為世界各地佛學研究者所用,尤以日本學者最多,提供各地學者的複製片,年達十五萬片。由於擁有許多珍貴的藏文佛經,現正由推展藏文佛經光碟的喇嘛 Roach 主持製成光碟。

「和如紀念圖書館」以紀念沈家楨病故的愛妻居和如而命名,它隸屬於「世界宗教研究院」。一九七○年,他為了鼓勵宗教學術研究及保存文獻,在紐約州威徹斯特郡設立這所研究院,兩年後遷入長島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城分校,九一年遷入現址。

圖書館資料的收集從研究院創辦後即開始。二次大戰後,美國政府借食糧給印度,印度政府用當地貨幣償還,美國政府遂把大部分的錢交給美國國會圖書館,負責在印度就地收購、翻印各種書籍。全美只有十四個學術機構可以向國會圖書館請印這些書,「世界宗教研究院」是其中之一。「和如紀念圖書館」今天已成為美東重要的佛學研究參考中心,許多學者遠道來此查資料,有時便借住在寺裡。

以文字紙張保存的教義,在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的浩劫,例如十二、三世紀時,印度西北的大乘佛教重地迦濕彌羅 (Kashmirs) 受到侵略,當時佛教的寺院和大學被焚,大火三月不滅,許多梵文的大乘經典付之一炬,今日這方面的經典近乎絕跡。又例如中國近代太平天國之亂,寺廟被毀,許多經書都僅存其錄,到了清末楊仁山居士從日本請來大批經書,佛經才又稍稍恢復流通,佛教也得以開始復興。

二十世紀末的今天,楊仁山保存流通佛書的做法,給篤信佛教浸泳佛學的沈家楨很大啟發。「大陸上文革,破壞了很多寺廟和佛書,我想在這裡多保存一些,將來有機會可以讓他們請去。」他說。

現在有了光碟技術,沈家楨保存與傳播佛學的努力,更能開花結果了。

創建於一九八一年,位於紐約上州博南郡肯特鎮 (Putnam County. Town of Kent) 的莊嚴寺,緣起於沈家楨的一個夢。

早在一九六四年,沈家楨夫人居和如女士,即捐錢在紐約市布朗士區創建「大覺寺」,讓同年成立的「美國佛教會」有個更好的道場。「大覺寺」有兩位方丈,不好安排,沈家楨常在思索該如何解決。七六年春天,他偶得一夢,夢中置身於一大殿上,當中有尊寶相莊嚴的大佛,他一面拜佛,一面心中起念再蓋一間廟,好安頓一位方丈,這時卻見大佛點頭。他心裡覺得奇怪,怎麼木頭做的佛像會點頭。走出殿外,見夫人站在一旁,遙指遠方一像古希臘半弧形劇場的建築,說:「我已在那裡訂了一間 Apartment(公寓)。」夢醒,沈居士跟夫人討論了他的夢境,兩人都覺得再蓋一個道場是個好主意。一九八一年,他們便捐出了一百二十五畝地為莊嚴寺用地。

今天,莊嚴寺裡有觀音殿,正中供奉一尊寶相雍慈的彩瓷觀音,是信徒所捐,明朝出土寶物,原供於中國佛教重地浙江普陀山,是世界僅存最大的彩瓷觀音。

一旁所供的是唐朝千年古觀音,以楊木所塑,神態逍遙,其來歷充滿令沈家楨津津樂道的因緣。多年以前,附近住了一個年輕的雕塑家Paul Rudin,一天,有個丹麥人送來一尊來自中國、嚴重毀損的木塑神像,並留下地址、電話。但是修這尊像需要東方的特殊技術,非他能力所及,Rudin 想聯絡對方把佛像取回,卻找不到人了,無奈只好把佛像暫放在閣樓,一 放就是六十二年,這時 Rudin 已經九十一歲了,著柺杖來莊嚴寺參觀, 並主動提出把手中的佛像轉讓給沈家楨。他正式去信表示有意購買,但三個月全無音訊,後來才知 Rudin 已去世,遺言把佛像送給莊嚴寺。談到這段因緣,沈居士不禁要問,為何那個丹麥人會把一尊中國古佛迢迢送來偏遠小鎮,給一位無名的雕塑師修復,而在約一甲子後,捐給了當地新建的莊嚴寺?更巧的是,文革大劫後,主持普陀山佛像重建計畫的雕塑家陳長庚,八○年末也來到這裡。知道莊嚴寺要塑大佛,毛遂自薦。這毀損的古觀音,便在他的妙手中修復,並經華府「史密斯松寧博物館」證明,是千年前的古物。

莊嚴寺裡另有齋堂、供女眾休息的「太虛齋」、供男眾休息的「印光樓」、「和如紀念圖書館」,以及存放骨灰的「千蓮台」,建築形式仿沈家楨在夢中所見半弧形建築,沈夫人的骨灰也安放此處。

正在興建中「萬佛繞毘盧大佛殿」,有尊高三十七英尺的大佛,由陳長庚塑製,在藍天下,寶相慈悲,是世界最大的寺內佛。「塑大佛,主要是讓人起一種恭敬心,它代表所有的佛。」沈家楨說。原莊嚴寺方丈顯明老和尚也說:「佛像不是偶像,它就像佛的照片,我們跟他禮拜,向他學習,人以佛為師,做人做得好就能成佛。」佛殿預定在明年五月落成,紐約州州長將親臨主持啟鑰大典。

沈家楨居士很希望把佛教推廣給美國大眾,而不局限於華人社區。「這一點密宗做得最好,因為喇嘛來到這裡,一定得向美國大眾去推廣,所以美國人信密宗的最多,可是我們的法師一來,就被華人的信徒包圍,沒時間再向其他大眾弘揚佛法了。」他說。

向美國人弘法的心念,是沈家楨造大佛殿的主要動機,希望這樣莊嚴的道場,「可以跟美國的大教堂媲美,至少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就有機會跟他們介紹佛法了。」他說。

全美目前有至少一百六十餘個佛教道場,莊嚴寺是美國東岸最大的道場,與加州聞名的西來寺相比,多一分學術研究氣息。它所出版的雙月刊「美佛慧訊」,由傅麗卿主編,頗受佛教人士歡迎。傅麗卿也是寺裡各種活動的籌辦人之一,每年舉辦佛學夏令營、母親節園遊會、觀音法會、禪七、佛七等活動,「希望讓更多人來分享、利用這個道場,得到法喜。」她說。

除了在寺內舉辦各種活動,莊嚴寺也把關懷層面擴展到一般大眾,主動支助當地的老人福利組織,開設中文課程,也定期到賓州監獄探望一九九三年偷渡來美,至今仍拘留在獄的「金色冒險號」的福建船員。

未來,莊嚴寺還有很多弘揚佛法、濟弱扶貧的計畫,但目前,製作佛經光碟是沈家楨最念茲在茲的目標。八十四歲仍很健朗的他,忙著替光碟做校對。

 

 

© 2005 by the Electronic Buddhadharma Society of BAUS. Web design by Ruby 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