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九華山志卷七


    九華山志卷七

    藝文門第九(內分疏、記、銘、賦、讚、偈、文、詩,八子目。)

  詩以言志,歌以永言。述今考古,教化淵源。文堪載道,德行同尊。寄懷詠物,多識之門。胸中邱壑,筆下蘭蓀。如金如玉,式我後昆。志藝文。

    疏(一篇)

    禮地藏菩薩疏(照時代,此疏應居最後。因茲志以大士為主體,此疏乃專讚禮大士之文,故首列之。)

    高慕淨(許止淨代作)

  伏以法王御世,大悲切同體之心。菩薩度人,有求獲必果之應。故聚沙作塔,天人之所應供。而舉手低頭,福德總歸無量。蓋即心即佛,自他不隔於毫端。為果為因,始終不離於當念也。恭維
  地藏菩薩摩訶薩,生大長者家,憫六道而度生發願。為婆羅門女,歷三海而救母生天。青蓮示夢,痛殺生之惡業難逃。聖母垂詢,說地獄之苦毒無量。為愍受苦眾生,發願不成佛道。於是百千塵劫,不證寂光,億萬化身,恆來堪忍。集會忉利天宮,深受能仁佛託,盡三界之人天,為一肩之負荷。洵乎於閻浮有大因緣,諸菩薩莫能企及也。當像法之中年,為示生之瑞應。出胎於新羅之國,振錫為震旦之遊。軀盈七尺,猛若象王。力敵十夫,奮同獅子。寰中六籍,唯第一義心性相諳。池陽九華,歷七十載安居不動。山神饋藥,敬獻靈泉。閣老齋僧,虔供勝地。送童子之下山,金沙宣偈。感國人之渡海,白墡為糧。苦行烹土,人始建乎伽藍。正法資神,眾更尊乎枯槁。迨至百年願滿,悲應石鐘。三稔函開,音流金鎖。此不徒當時之信士,志切瞻依,抑且使後世之凡愚,情殷悲仰者矣。(弟子)生當末法,瞬已千年。障重無明,身成五漏。幸有夙根,得聞正法。如火宅之逢親父,一乘同登。似苦海之遇慈航,三生有幸。(弟子)之夫許止淨,曾經數載,未瘉採薪,爰以去年,仰求慈蔭。果也禮敬而福德來臨,持名而壽命獲永。蓋以無緣之慈,故有求必應。無作之德,故所感皆通也。今者再叩蓮臺,重瞻寶相。一香一花,聊學獼猴之獻。三請三叩,更伸螻蟻之忱。竊以彈指歸依,三途免報。聞名讚歎,百返生天。對像作禮,擁護遍於鬼神。志心誦經,解脫及於眷屬。而(弟子)幼侍重慈,久尊聖教。長隨夫子,曾繡契經。更兼禮敬之誠,敢乞慈恩之佑。夫止淨,自棄官不仕以來,為閉戶潛修之業。持彌陀佛號,發願往生。誦大乘經文,隨機度眾。以此善因,普為迴向。願隨夫[土+胥],同取金臺。更望眾生,共登寶筏。此日靈山加被,深沐慈悲。他年樂國逍遙,長為侍從。(民國戊午九月)
  ﹝止淨,民國甲寅,發胃氣疾,粒米不能入口者兼旬。醫藥罔效,纏綿數載,屢瀕於危。內子憂之,幾欲自殺。予曉以人生夢幻,佛法無邊。彼乃發心朝九華,央我作疏。予謂祇求生淨,不願求壽。目的不合,乃求其父作。至戊午,予病稍痊,彼再往九華還願。時熏習漸深,乃代作此文,願同生淨土。今編本志,特為錄入,而彼謝世已兩年。得如願生西否,尚不可知,唯祈大士哀憐援手而已。弟子許止淨和南附記。﹞

    記(七篇)

    九華山房記

    明翰林待制浙江義烏人  王禕(字子充)

  九華山,在池之青陽,按九域志,舊名九子山。輿地志云:上有九峰,出碧雞之類,唐李白乃易今名,曰九華,其詩有秀出九芙蓉之句。而劉禹錫所為九華歌,其詞尤奇譎。宋宣和紹興間,縣令曹公機,宋公文堪,嘗列為六圖。其後縣人吳天錫,合之為圖四,而程九萬,又賦詩凡百篇。於是九華之奇形祕跡,瑰譎幽邃之觀,攬拾無遺矣。論者謂,是山與衡廬茅蔣灊皖相伯仲,特以地僻江左,舜巡禹奠,足跡有弗及,故名不大著。山之西,錢氏世居之。錢氏家饒於貲,而尚詩禮,在其鄉為望族。有子公清者,倜儻好義,遭時多故,集義旅以衛城邑,人賴以為安。兵燹之餘,田野蕪萊,則率鄉人使耕墾,荊棘之墟,荐為稼穡,民以故不饑。其有功於鄉邦甚厚,朝廷嘗授閫帥之職。且其於術數尤精,一時士大夫多慕而與之游。公清嘗即所居之旁,別築館舍,以為遊息之所。開軒東望,九華秀色,近在目睫,若可攬結,因名其館曰九華山房,求余文以記之。蓋自昔君子,其志于丘壑者,初未嘗忘情於用世。及既為世用矣,乃始遂其素願,而高蹈以遠引,此出處之節所以全也。考之前紀,若王季文、費子軍,皆青陽人。季文在唐末,嘗擢科第,為祕書郎。然後移疾而歸,築室九華之西,受異人天皇九仙飛昇之術,遂以仙去。子軍博學能文,登元和進士,聞母病,趨歸,而母已葬,遂隱九華少微峰下,朝廷屢徵不起。見其餘芬遺躅,去今未遠,猶有存者。公清生長於茲,庶幾聞風而興起。顧今方嚮任用,雖林慚澗羞,或所不免。他日功成名遂,獲返初服,而逍遙林壑,以樂其真,媲之昔人,又何愧耶。余辱交公清,故為之記。既志九華之勝,又以論君子出處之概,不可以不審,毋謂古今人之不相及也。

    陽明書院記

    明狀元 安福人 鄒守益(字謙之)

  青陽九華山之勝,與匡廬武夷競秀,至李太白始發其奇。嗣是,詩人隱士,仙釋之流,相與經營其間,而未有以聖賢之學倡而振之者。宏治壬戌,陽明王先生,以恤刑至池,愛其勝而遊焉。至正德庚辰,以獻俘江上,復攜邑之諸生江學曾、柯喬、施宗道,以游,盡蒐山川之祕,凡越月而去。嘗宴坐東巖,作詩曰:淳氣日凋薄,鄒魯亡真承。各勉希聖志,毋為塵所縈。慨然欲建書屋于化城寺之西,以資諸生藏修,而未果也。嘉靖戊子,金臺祝君增,令茲邑,諏俗稽典,始克成其志。中建正堂,大書曰勉志。東西有廊室,而亭其後,曰:仰止。合而命之,曰:陽明書院。池守韓君楷,二守張君邦教,往視而嘉之,更議置田以膳學者。而九華之名,將與白鹿雲谷,煥然照方策矣。諸生樂其績之成也,不遠南都以來徵言,守益,竊聞緒言之教矣。先生之學,以希聖為志。而希聖之功,以致良知為則。良知也者,非自外至,天命之性,靈昭不昧,自塗之人,至於聖人,同也,特在不為塵所縈而已矣。二三子,亦知塵之害乎,目之本體,至精至明,妍媸、皁白、卑高、大小,無能遁形者也。一塵縈之,則泰山秋毫,莫之別矣。良知之精明也,奚啻於目。而物欲之雜然前陳,投閒而抵隙,皆塵也。故戒慎恐懼之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所以保其精明,不使纖塵之或縈之也。纖塵不縈,則無所好樂忿懥,而精明之凝定,廓然大公矣。親愛賤惡無所辟,而精明之運用,物來順應矣。大公之謂中,順應之謂和。中以立天下之大本,而天德純矣。和以行天下之達道,而王道備矣。此鄒魯之真承也。古先聖王,兢兢業業,克勤克儉,不邇不殖,亦臨亦保,率是道也。故堯舜禹湯,以是道君天下。而孔顏曾孟,以是道為天下師。後之學者,見聖賢之君師天下,其成功文章,巍巍若登天然,而遂以為不可階。譬諸入明堂清廟之中,見其重門層閣,千萬方圓,前瞻後盼,眩然以駭矣。而不知所以創造方圓,規矩之外,無他術也。二三子,其將求之規矩乎,將求之方圓乎。良知之教,操規矩以出方圓也。而摹方傚圓者,復鬨然以禪疑之。嗚呼!愛親敬長,吾良知也。親親長長,以達天下,將非致吾之良知乎。惻隱羞惡,吾良知也。擴而充之,以保四海,將非致吾之良知乎。孰為禮,孰為非禮,吾良知也。非禮勿視聽言動,而天下歸仁,將非致吾之良知乎。是鄒魯之真承也,而禪之疑。禪之學,外人倫,棄事物,遺肝膽耳目,而要之不可以治天下國家,其可以同年而語乎。書院之建,群多士而育之,固將使脫末學之支離,闢異端之空寂,而進之以聖賢之歸也。二三子之朝夕于斯也,其務各致其良知,勿使縈於塵而已矣。處則以是求其志,達則以是行其義,毀譽不能搖,利害不能屈,殀壽不能貳。使尚論道術者,按名責實,炳炳有徵焉。則知良有司鼓舞之典,真為聖代作人之助,規摹宏遠矣,豈繄山水巖壑之遇而已乎。
  ﹝止淨按,禪者定也,正是使纖塵不縈,而保存其良知。又定能生慧,故大學稱定而后靜,以至能安、能慮、能得,正是致其良知。儒佛無二理,記者咎禪學為外人倫棄事物,非能知禪者。但於儒理有所發明,故存之。﹞

    雙華精舍記

    明舉人 東莞人 任柱

  昔陽明先生,倡絕學於天下,凡兩居九華。唯時侍御柯君,及江施輩,偕焉,日相與漱清陟奇,尋幽剔奧,採造化以供吟弄,曠盈視以暢天樂者,何莫而非道也,而非學也,而非教也,是固曠世之勝遊也哉。先生逝矣,至今陵隰奠其文,草木含其芬,空潣澄其神,光風流其形,霜雪雷露,融聚凝結,庶物露生,錯然人事之前陳,而先生之道之學之教,迥然獨存於口耳形跡之外者,則亦何莫而非先生之在目也哉。今柯君以外艱山居,一日蕭然悽愴,悲此意之莫將也,商于鳳臺子,相與構堂以祀焉。築舍兩,偕以居業,同志若汪子,又遠來從柯君遊,日與切磋,篤良知之學,明天地之奧,觸物感通,隨處有得。取善於山,培其至靜之體,相忘于鹿豕木石,平其萬物一體之視。酌泉於澗,通其變易之神。聆鳥聲於林,悟其天機之自動。俯仰乎榮悴開落於時,安其始終造化之自然。感不淆寂,內不遺外。一時來學,懦者乃作,夢者乃覺,汙者乃有攸濯,罔不知其至簡至易,通一無二焉。則夫先生之道之學之教,流布於山水之間者,又何莫而不復見于柯君講誦進修之內也哉。先生逝矣,而又不與先生俱逝者,是固柯君示我也已,君其益懋也哉。先時先生怡情九華也,先生主之,九華其賓也。今君亦舍以居焉,不又九華之主矣乎,不又天下之來遊九華者之主矣乎。予將有約九華,訪君問道,賴君有斯道主也,欣然先為之記。

    甘泉祠記

    明 狀元 學者稱涇野先生 陝西高陵人 呂柟(字仲木)

  九華者,池州府青陽縣西南之山也。其下有五溪,曰龍溪、瀾溪、漂溪、雙溪、曹溪。出山五谷,合為一流,妙當山央,宛若地肺。九華羅綻乎芙蓉,六泉旁涌乎金碧。於是南引群翠,北入大江。世傳江南之山,莫秀於九華。而九華之勝,實衍於五溪。蓋信吳楚之美石,鍾江湖之英者也。嘉靖乙酉,青陽生江學曾、施宗道,來南都,受學於吾甘泉先生。暇或談及九華,先生飄然有往之意。二生對曰:願築書堂,立以候也。越明年,柯生喬,亦及門受業,勃興共構之心。又明年,邑尹德興祝增,北覲而還,亦翻然欲助舉之。二生乃遍選九華之妙,獲茲五溪之邃,諏日程工,召匠計木。其地舊有小庵,後帶淫祠,祝尹即曰廢撤,用廣厥基。宗道曰:經營出於民力,於義則弗堪。創建舉於公家,其事則難久。乃出身貲金以董其務,而祝君捐俸以贊其能。後以他阻,未竟厥成。未幾,甘泉先生,自南少宰被命,徵入宗伯。二生,及潮陽周孚先,永豐呂懷,宜興周衝,懷寧尹唐,送先生至淮安,或至彭城,先生猶拳拳不忘九華也。使道通堯臣居五溪,限之以三年,有詩以遣。使克道汝德遊九華,望之以九秋,有詩以送。諸君歸,皆示予。而施江二生,星言先往,裒是地之秀俊以俟也。今甲午春,提學聞人君,同巡按虞君,共奠陽明王先生祠。於是池州侯守,因白其事。二君乃相基於化城寺之東,命侯守構講堂齋舍,曰:甘泉書院。而同知任君柱,遂捐金買田,計二十畝,以為書院資。既落成,學曾請記其事。予歎曰:嗟夫!九華者,古九子山也,今茲之名,則唐李白之所改也。白與高霽,韋權輿,嘗訪道江漢,隱於夏侯迴之堂,循簷岸幘,坐眺松雪。以茲山舊云九子,按圖徵名,無所依據。太史公南遊,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缺名賢之紀,雖靈異往復,而賦詠罕聞,於是始改為九華,有聯句云。然其詩,或歎標日壁霞之景,或羨玉樹羽人之況。若甘泉先生之遣尹周也,其詩則曰:人人有真源,自酌乃自得。送呂周也,其詩則曰:神物貴變化,九仞安可停。彼李白之訪道,曾至此乎。夫先生嘗患人之徒知而不能行也,則著知行並進之說。又嘗患人之徒養心而忘所有事也,則著心事合一之說。而以隨處體認天理發之。諸君之九華,築居者,以是為居,而無忘乎寢興;遣行者,以是為行,而無忘於動履;游觀者,以是游觀,而無忘於登覽。察之隱微之際,驗之飲食男女人倫事物之間,久當見五溪同出一源,九華生於一本也。夫揚州有甘泉行窩,葛澗所作也,予嘗記之,以是為說矣。金陵有新泉精舍,史際所作也,予嘗記之,以是為說矣。九華先有仰止亭,祝尹為陽明王先生所作也,予亦嘗記之,以是為說矣。今又於甘泉書院云云。蓋柟為先生禮闈所取士,受教最久且深,故敢發先生之旨,以告諸君。願從事於力行,而不文飾於外也。不然,則行窩也、精舍也、書院也,適足為先生多,而予記之為贅辭。
  ﹝本記所標五溪之名,明清各志,皆訛作龍、池、漂、雙汨,只四溪。此依九華紀勝本記文所改。但查光緒周志山水全圖,(本記一樣同訛。)五溪橋所收之水,為濂、舒、漂、龍、雙之五溪。(合瀾、曹二流為雙溪。瀾溪,即南塘。)且與此文又異。今特註之。﹞

    東壁祠記

    明 大學士 貴池人 丁紹軾

  人特患無必為聖人之志,有必為聖人之志,則富貴貧賤,一切視為幻境,不足滓其太虛。乃人言富貴如行滓田,足起足蹈,學問之功,十倍於窮,此以警中下則可,非通論也。吾茲有得於畢心坡,先生為宮保尚書公仲子,生於公登第之四年,以任子歷官戶部員外郎,豈非生長富貴中者哉。而先生恬如也,一日聞道,遂慨然勵必為聖人之志,其夜形諸夢寐,對之妻子,出語之人人者,無不以為聖人必可學而至。盡以其貲為開館延賢之資,即囷無餘蓄,猶為裹糧四方之計。迄今想其一段嗜學光景,真如飢之求食,渴之求飲也。其于四方來學,欣欣接引,真如琛寶投于懷,骨肉之聚於庭也。其四方之會,招之即趨,聞之即赴,真不啻鳥之投林,水之就下也。余猶記童子時,見先生與先子論學,夜分不輟。布衣蔬食,抑志降心,人爭訝之。越數年,譽望嘖嘖,遠近咸尊且信之,久且有感而化之者。嗟乎!使天假之年,先生之進,豈有既哉。因是而論古,於陵,沾沾曲謹,捐棄世祿,為蚓不足道。即如原嘗諸人,藉有土卿相之貴,好行其德,食客數千,周人之窮,振人之急,斯亦卓犖奇偉矣。而為俠為霸,於道未聞,孰如先生醇乎其醇也。先生沒且十餘年,弟子志之不倦,已祀於澤宮,茲復立祠九華之東壁。往華山陽明先生,嘗論道其間,有祠,先子皆與配饗。今先生相繼而興,茲山其開壇設帳之處,為祠固宜。九十九峰之上,理學名儒,後先輝映,後之人益可聞風而起矣。祠構於甲寅,成於乙卯。為堂三楹,為地幾畝,守僧為某。經紀其事,則門人某輩。而嗣子某,猶子某,考厥成焉。猥以余屬先生世講,知先生者莫若余,乃屬之記。諸懿行,備傳誌者不具論,第論其嚮道之篤,以明作祠之意云。先生名似范,字一衡,心坡別號。宮保公名鏘,號松坡,敢併記之。

    欽所精舍記

    明 進士 青陽令 河南羅山人 羅華袞

  余昔治韶之曲江也,距城十里許,有香鑪峰,排列霄漢間,殊愛其奇峭。及今蒞青邑,而九十九芙蓉飛來片片,蒼翠撲人,景色又倍奇焉。深山大澤,龍蛇蟄藏,豈無先賢芳蹤,令人山斗仰者。我欽所中憲公,以理學陪祀王文成公於茲土。一日,過九華行奠禮,登先生之堂,譬之過太山梁父,有金檢玉篆石刻之書可讀也。時都諫心華公,作九華主人,出先生行狀誌銘示余。予生也晚,無由親炙,竊讀其文,想見其為人,丰骨崚嶒,象如千尋壁立。字曰應敬,別號欽所,志可知已。故生平學力,以主敬為先,實際在不欺。雖穎異絕倫,常於九子山習舉子業,三閱寒暑不歸,晨起不令僧磬先鳴。篝燈夜讀,神魂凝結,至焚巾不自覺。闍黎相謂,往聞閉戶先生,今見焚巾學者。出應試,三舉首,補郡諸生。適督學楚侗耿公,以陽明良知之學,闡示群士。唯先生言下省悟,直透奧旨,期篤行實踐,繼先儒絕學,不啻口頭禪塞責也。登賢書後,由學博以至藩臬,二十餘年。當其敷教北雍,則少司成楊公,獨驚問學之淵含。贊猷密院,則大司馬田公,更藉韜鈐以籌幄。至若分守湖北,苗夷雜居,俗悍而賈淫。先生簡重端愨,率其坦易之度,不俟束縛,一意噢咻。洞僰谿苗,讋伏響邇,若苾芻之翹陽光也。自非理學一燈,性光映合,安望其文章氣節,度越千古,以之同祀於文成公乎。乃從而歌曰:芙蓉之色,久而彌芳。先生之道,沒而彌光。山與人與,長發其祥。

    遊九華記

    明 諸生 貴池人 劉城(字伯宗)

  天啟二年壬戌,秋仲月幾望,自郡之青陽,為九華也。次五溪,登望華臺,誦王文成公四詩,旁睨汪侍郎珊墓,展焉。晡入西門,宿妙音寺,會邑令縉雲李君如桂有世好,驩然道故。謂遊九華,必出青陽邑南,至龍口,迴視芙蓉修纖繡錯。然後歸,而從西洪嶺,廣勝寺,登化城。然後出六泉口,渡五溪梁,乃為得之。余頷其說。明日別李,抵龍口,凡八九十里,道甚險仄,罕從此上下九華者。還宿南郭。明日曉發,自西洪嶺,廣勝寺,上山,宿於立庵。明日,禮地藏塔,遍東西寮。詰旦,謁李太白祠,陽明祠,有絕句。遂訪甘泉祠,憩化城寺。詰旦,上東巖,窺闌悚仄。僧曰:陽明先生來此時,未有闌,履前出巖外者足三分。諸從遊學士,皆變色戰戰。又曰:焚香之眾,誓舍身於茲者,歲數人,多不及防,或損肌膚,卒不得死,亦有失足損軀者。因募十方,甃石以干之,乃至今。余亦賦絕句。既讀陽明周經偈,復覽周公汝璣,黃公尊素諸題名。極目遐瞻,凡峰之有嘉名者,以數十計,可視而不可即,猶之乎五溪望華臺也。暮返立庵。明日,下定心石,二聖廟,迴視鷹石,左右巖岫窈窕,去東巖不遠。至老田,少憩。至六泉口,已亭午,徘徊依戀不遽行。至陽華樓,迴視芙蓉,猶之乎東巖所見也。既暝,還入通遠門。踰三日,李行季達來問遊興,余以三事質之。曰:李太白,久寓秋浦,特表茲山,是開元時也,在地藏前甚久,九華俎豆,宜無先此者。而乃雜處荒居,僅與一片亭垣,兩行翠柏,饗此煙霞,可勝歎乎。過此不葺,恐尚為勢家之所奪,遊事之當講求者,一也。宋人有言,新羅王子金地藏,非佛國地藏王也,按之九華碑版亦然。然地藏來此,在唐至德以前,其涅槃,在貞元十載。使非諸佛應化之身,豈能生而地涌泉,沒而山隕石,鎖骨屈伸如故哉。歧地藏而二之,亦非通識,遊事之當講求者,二也。陽明之學,所在必留,況東巖託跡,又有異於尋常題詠者。固不必效廬山白鹿洞,奏置弟子員。凡督學使者蒞池,宜奠一爵,以志作人,庶幾芹藻得以長存。且初名陽明書院,今僅稱曰祠,豈萬曆初年,詔革書院之故歟。祠幸不廢,然不能必之千秋,遊事之當講求者,三也。行季聞予說而韙之,曰:興廢有司職也,辯論學人職也,請以告後之遊者。

    銘(一篇)

    東巖天籟軒銘

    清禮部尚書 青陽人 吳襄(字七雲)

  東巖之東,翼然軒廡。倚洞若負,瞰巖而俯。日月當牖,煙霞啟戶。天台瀑懸,閔溪流聚。觸石爭鳴,乘風乍鼓。篁滴蒼嵐,松飛白雨。鳥寂千林,雲歸一塢,列翠成屏,陵虛結宇。芥子安居,蓮華坐溥。身接層霄,神遊太古。天籟在心,悠然領取。立洗塵根,來歸淨土。

    賦(一篇)

    九華山賦(并序)

    明 江西巡撫 兩廣總督 浙江餘姚人 王守仁(字伯安)

  九華為江南奇特之最,而史記所錄,獨無其名,蓋馬遷足跡之所未至耳。不然,當列諸天台四明之上,而乃略而不書耶。壬戌正旦,予觀九華,盡得其勝。已而有所感遇,遂援筆而賦之。其辭曰。

  循長江而南下,指青陽以幽討。啟鴻蒙之神秀,發九華之天巧。非效靈於坤軸,孰構奇於玄造。遷史缺而弗錄,豈足跡之所未到。白詩鄙夫九子,實茲名之所肇。予將窮祕密於崔嵬,極玄搜而歷考。涉五溪而徑入,宿無相之窈窕。訪王生於邃谷,掬金沙之清潦。陵風雨乎半霄,登望江而遠眺。步千仞之蒼壁,俯龍池於深窅。弔謫仙之遺跡,躋化城之縹緲。飲缽盂之朝露,見蓮花之孤標。扣雲門而望天柱,列仙舞於晴昊。儼雙椒之闢門,真人駕雲而獨蹻。翠蓋平臨乎石照,綺霞掩映乎天姥。二神升於翠微,九子鄰於積稻。炎熇起於玉甑,爛石碑之文藻。回澄秋於枕月,建少微之星旐。覆甌承滴翠之餘瀝,展旗立雲外之旌纛。下安禪而步岧嶢,覽雙泉於松杪。踰西洪而憩黃石,懸百丈之灝灝。瀨流觴而縈紆,遺石船於澗道。呼白鶴於雲峰,釣嘉魚於龍沼。倚透碧之峗屼,謝塵寰之紛擾。攀齊雲之巉峭,鑑琉璃之浩溔。沿東陽而西歷,餐九節之蒲草。樵人導余以冥搜,排碧雲之瑤島。群巒翳其繆靄,失陰陽之昏曉。垂七布之沈沈,靈龜隱而復佻。履高僧而屧招賢,開白日之杲杲。試胡茗於春陽,吸垂雲之淵湫。陵繡壁而據石屋,何文殊螺髻之蟠糾。梯拱辰而北盼,隳遺光於拾寶。緇裳迓於黃匏,休圓寂之幽悄。鳥呼春於叢篁,和雲韶之鷕鷕。喚起促予之晨興,落星河於簷橑。護山嘎其驚飛,怪遊人之太早。攬卉木之如濯,被晨暉而爭姣。靜鑱聲之剝啄,幽人斸葠蕨於冥杳。碧雞噦於青林,白鷳翻雲而失皓。隱搗藥於樛蘿,挾提壺餅焦而翔繞。鳳凰承盂冠以相遺,飲沆瀣之仙醥。羞竹實以嬉翱,集梧枝之嫋嫋。嵐欲雨而霏霏,鳴濕濕於蘴葆。躐三遊而轉青峭,拂天香於茫渺。席泓潭以濯纓,浮桃瀉而揚縞。淙澌澌而絡蔭,飲猿猱之捷狡。睨斧柯而昇大還,望會仙於雲表。(以上上聲,篠韻,為前段。)憫子京之故宅,款知微之碧桃。倏金光之閃映,睫異景於穹坳。弄玄珠於赤水,舞千尺之潛蛟。並花塘而峻極,散香林之迴飆。撫浮屠之突兀,泛五釵之翠濤。襲珍芳於絕巘,褭金步之搖搖。莎羅躑躅芬敷而燦耀,幢玉女之妖嬌。搴龍鬚於靈竇,墮缽囊之飄颻。開仙掌於嶔嵌,散清磬之迢迢。披白雲而踸崇壽,見參錯之僧寮。日既夕而山冥,挂星辰於[山/隆]R。宿南臺之明月,虎夜嘯而羆嗥。鹿麋群遊於左右,若將侶幽人之岑寥。迥高寒其無寐,聞冰壑之洞簫。溪女厲晴瀧而曝朮,雜精苓之春苗。邀予觴以仙液,飯玉粒之瓊瑤。溘辭予而遠去,颯霞裾之飄飄。復中峰而悵望,或仙蹤之可招。迺下見陵陽之蜿蜒,忽有感於子明之宿要。逝予將遺世而獨立,採石芝於層霄。雖長處於窮僻,迺永離乎豗囂。彼蒼黎之緝緝,固吾生之同胞。苟顛連之能濟,吾豈靳於一毛。矧狂寇之越獗,王師局而奔勞。吾寧不欲請長纓於闕下,快平生之鬱陶。顧力微而任重,懼覆敗於或遭。又出位以圖遠,將無誚於鷦鷯。嗟有生之迫隘,等滅沒於風泡。亦富貴其奚為,猶榮蕣之一朝。曠百世而興感,蔽雄傑於蓬蒿。吾誠不能同草木而腐朽,又何避乎群啄之呶呶。已矣乎!吾其鞭風霆而騎日月,被九霞之翠袍。摶鵬翼於北溟,釣三山之巨鼇。道崑崙而息駕,聽王母之雲璈。呼浮邱於子晉,招句曲之三茅。長遨遊於碧落,共太虛而逍遙。(以上平聲,蕭韻,為後段。)亂曰,蓬壺之邈邈兮,列仙之所逃兮。九華之矯矯兮,吾將於此巢兮。匪塵心之足攪兮,念鞠育之劬勞兮。苟初心之可紹兮,永矢弗撓兮。(亂用篠蕭兩韻,閒而相[口+十]。)

    讚(二首)

    實庵和尚像讚

    同前

  從來不知光閃閃氣象,也不知圓陀陀的模樣。翠竹黃花,說什麼蓬萊方丈。看那九華山堛鬫a藏,子兒孫,又生箇實庵和尚。噫,那些兒妙處,丹青莫狀。

    捧日亭讚(并序)

    清池州太守 靜樂人 李暲(號鑑溪)

  乾隆丁巳,閏重陽,登九華,經再宿。九華佳處,在東巖天台,而天台尤高。玉屏峰頂,極目千里,心曠神怡,念此大觀,不可無以揖之。因捐資建石亭,名曰捧日。創始戊午三月,至七月而竣。願後賢隨時修葺,勿為風日所剝,以長保此勝,爰為之讚。

  雲門轉上,帝座可通。天都對峙,長江盪胸。城市歷歷,景象融融。忝膺五馬,結緣九峰。運逢清晏,政自從容。遐瞻熙皞,長保和豐。廣宣陽德,上答高穹。構亭蓮頂,用傾葵衷。

    偈(一首)

    石佛偈(一首)

    陳懋興

  洞門幽邃中,有石像,乃地藏古遺蹟也。朝拜者往往不知進謁,爰拈此偈。

  不開不閉,何門可入。直進直出,門由自得。誦童子偈,會通靈心。頂禮大名,親覿佛形。是石非佛,佛由石成。是佛非石,石由佛靈。佛耶石耶,誰假誰真。

    文(一篇)

    明天順間諭祭道泰文

  制曰:爾以堅持梵行,擢為宗師。克振法音,化人為善。奄忽長逝,良用嗟悼。爾其有知,服茲諭祭。

  此因敕賜萬壽戒壇住持道孚,於正統十一年,題奏云:欽取宗師道本,年老不便登壇。今訪得直隸池州府九華山化城寺住持道泰,諳通釋典,道行純真,堪補戒壇宗師。後亦以老歸九華。卒於天順元年,而諭祭在本年五月十六日也。

    詩(歌謠等悉附之,僧俗共計一百一十二名。共計詩一百七十五首。)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唐興聖皇帝九世孫 隴西人 李白(字太白)

  韓侯騎白鹿,同往華山中。玉女千餘人,相隨在雲空。見我傳祕訣,精誠與天通。何意到陵陽,遊目送飛鴻。天子昔遊狄,與君亦乘驄。擁兵五陵下,長策遏胡戎。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鸞鳳翻羽翼,啄粟坐樊籠。海鶴一哭之,思歸向遼東。黃山過石柱,巘崿山攢叢。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朗吟紫霞篇,請開蕊珠宮。步欄繞碧落,倚樹招青童。何日可攜手,遁形入無窮。(天子昔遊狄,有本作天子若避狄。)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挂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臥雲松。
  ﹝九華之名,始見於此詩,則所謂改九子為九華者,即此詩也。﹞

    九華山歌(并引)

    唐 戶部尚書 彭城人 劉禹錫(字夢得)

  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彩奇異。昔余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几,以為此外無秀。及今年見九華,始悔前言之易也。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鑪始開闢。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仚。(音軒,輕舉貌。)雲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暉兮江漾影。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計臨東溟。乘樏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君不見敬亭之山廣索漠,兀如斷岸無棱角。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按尤物,有二解。一左傳,以夏姬之子為尤物,謂能敗國亡家,賤而遠之之詞。一莊子,稱南伯子吨炕A夫子物之尤,謂能抱道遺形,尊而敬之之語。夢得驚歎九峰奇秀,比之神龍夭矯,則必為尊重,而非輕賤,可知。乃康熙江序,以尤物二字,遂比之西子王嬙,文人輕薄,多造口業,且點汙名山,故削而不錄。且識數言於此,俾讀者勿誤會也。﹞

    代書問費徵君九華事

    唐 蕭建

  聞說九華峰頂寺,日宮猶在下方開。其中幽境客難道,為寫詩中圖畫來。

    答蕭建問九華

    唐 進士 青陽人 費冠卿(字子軍)

  自地上青峰,懸崖幾萬重。踐危頻側足,登塹半齊胸。飛狖啼攀桂,遊人喘倚松。入林寒銦A近瀑雨濛濛。徑滑石棱上,寺開仙掌中。幡花飄淨土,臺殿印晴空。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泉魚候洗缽,老玃戲撞鐘。外戶憑雲掩,中廚課水舂。溲泥時和麵,拾橡半添穜。渡壑緣槎險,持燈入洞窮。夾天開壁峭,透石蹙波雄。澗靄青無土,潭深碧有龍。畬田一片淨,谷樹萬株濃。野客登臨慣,山房幽寂同。寒鑪樹根火,夏牖竹梢風。邊鄙籌賢相,黔黎託聖躬。君能棄名利,歲晏一相從。

    秋日與冷然上人化城寺莊觀稼

  世人從所好,獨自愛身閒。玩景當新霽,隨僧過遠山。村橋出秋稼,空翠落澄灣。唯有林中犬,猶應待我還。

    中峰

  中峰高柱泬寥天,上有茅庵俯石泉。晴景獵人曾望見,青藍色堣@禪僧。

    寄費徵君九華隱居

    唐 進士 硤石人  姚合

  逍遙繒繳外,高鳥與潛魚。闕下無朝籍,林間有詔書。夜眠幽洞石,曉飯白雲蔬。四海人空老,九華君獨居。此心誰復識,日與世相疏。

    贈九華處士鞏禹錫(名疇,貴池人,隱白笴山。)

    唐 太子少師 鄭薰(號七松處士)

  九華鞏處士疇,擅玄言之要道,通易老,其於淨名僧肇尤精邃。余在句溪時,車幣致之官舍,再說易,一說老,命兒輩執卷,列坐轉之。業畢而寇至,與鞏散去,不知其存亡。余既休居洛師,杜門習靜。己卯冬,十一月望,風雪中,有客叩門,樵童視之,則鞏處士也,延入,握手話艱苦。鞏草屨擔簦,杖靈壽。下笠,且咍笑曰:聞公恬養澹逸,不屑屑於榮利,故以玄來助成之。升榻解笈,散四束書,即易老淨肇也。明日講肇論時,階前多偃松高桂,凍冰墮落,作琴瑟金石聲。理致明妙,神骨超爽,自謂極一時之遇。日與古人為徒,又意此樂之難諧也。遂成二十韻,敬以贈之。

  密雪冷松桂,書[片+(聰-耳)]導餘清。風撼冰玉碎,階前琴磬聲。榻淨几硯潔,帙散縑緗明。高論展僧肇,精言資鞏生。立意加玄虛,析理分縱橫。萬化悉在我,一物安能驚。江海何所動,丘山常自平。遲速不相閡,後先徒起爭。鏡明別妍醜,稱稱分重輕。顏容寧入鑑,銖兩豈關衡。蘊微道超忽,剖證音清泠。紙上掣牢鍵,舌端搖利兵。圓徹保真性,客塵排妄情。在住即非住,無行方是行。疏越捨朱絃,哇淫鄙秦箏。淡薄貴無味,酌斟慚太羹。洪遠包乾坤,幽窅潛沈冥。罔煩跬步舉,頓達萬里程。廬遠尚莫曉,隱留曾誤聽。直須持妙說,共詣毗耶城。

    登九華樓

    唐 中書舍人 京兆人 杜牧(字牧之)

  晴光瀲灩含淺沙,高低繞郭帶秋華。牛浦漁笛山月上,鴛渚鶖梁溪日斜。為郡異鄉徒泥酒,杜陵芳草豈無家。白頭搔殺倚柱遍,歸棹何時軋軋鴉。

    登九華樓寄張祜

  百感哀來不自由,角聲孤起夕陽樓。碧山終日思無盡,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常不見,道非身外更須求。何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郡樓望九華

  陵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卻憶謫仙詩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和杜使君九華樓見寄

    唐 隱士 清河人 張祜(字承吉)

  孤城高柳鳴曉鴉,風簾半鉤清露華。九峰聚翠宿危檻,一夜孤光懸冷沙。出岸遠暉帆欲落,入谿寒影雁差斜。杜陵歸去春應早,莫厭青山謝朓家。

    題五老峰下費君舊居

    唐 進士 蒲州人 楊巨源(字景山)

  解向花間栽碧松,門前不負老人峰。已將心事隨身隱,認得溪雲第幾重。

    西隱寺憶九華

    唐 右僕射 冀州人 封敖(字碩夫)

  二年未到九華山,終日披圖一室間。秋寺喜逢晴後賞,靈峰看待足時還。猿從有性留僧住,雲靄無心伴客閒。勝事儻能銷日月,已拌名利不相關。

    望九華

    唐 進士 譚銖

  憶彼九華山,尚在童稚年。浮沈任有路,窺仰會無緣。罷職池陽時,復遭迎送牽。因茲契誠願,矚望枕席前。況值春正濃,氣色無不全。或如碧玉靜,或似青靄鮮。或接白雲堆,或映紅霞天。呈姿既不一,變態何啻千。巍峨本無動,崇峻性豈偏。外景自隱映,潛虛固幽玄。我來暗凝情,務道志更堅。色與山異性,性併山亦然。境變山不動,性存形自遷。自遷不阻俗,自定不失賢。浮華與朱紫,安可迷心田。(自遷不阻俗,有本作不阻俗自定。)

    九華謠

    唐 進士 青陽人 王季文(字宗素)

  九華崢嶸占南陸,蓮華擢秀山半腹。翠屏橫截萬里天,懸水落成千丈玉。雲梯石磴入杳冥,俯看四極如中庭。丹崖壓下廬霍勢,白石隱出牛斗星。松杉一歲抽數尺,暖草夤緣秀層壁。南風拂草雲霧開,滿山蔥蒨鋪鮮碧。雷霆往往從地發,龍臥豹藏安可別。峻極遙看戛昊蒼,挺生豈得無英傑。神仙憚險莫敢登,馭風駕鶴踰丘陵。陽鳥不見峰頂樹,大火尚結巖中冰。靈光爽氣曛復旭,晴天倒影西江淥。具區彭蠡夾兩旁,正可別作一嶽當少陽。

    和王季文題九華

    唐 僧神穎

  眾岳推分野,九華鎮南朝。彩筆凝空遠,崔嵬寄青霄。龍潭古仙府,靈藥今不凋。瑩為滄海鏡,煙霞作荒標。造化心數奇,性狀精氣饒。玉樹鬱玲瓏,天籟韻蕭寥。寂寂尋乳竇,兢兢行石橋。通泉漱雲母,藉草縈香苕。我住幽且深,君賞昏復朝。稀逢發清唱,片片霜陵飆。

    寄費徵君九華山居

    唐 盱眙尉 蘇州人 顧非熊

  先生九華隱,鳥道隔塵埃。石室和雲住,山田引燒開。久聞仙客降,高臥詔書來。一入深林去,人間更不回。

    經費拾遺故居

    唐 處士 澧州人 李群玉(字文山)

  雲臥竟不起,少微空隕光。惟應孔北海,為立鄭公鄉。舊館苔蘚合,幽齋松菊荒。空餘書帶草,日日上階長。

    秋日懷九華舊居

    唐 翰林 石埭人 杜荀鶴(字彥之)

  吾道在五字,吾身寧陸沈。涼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燭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何當遂歸去,一徑入松林。

    江西歸九華

  他鄉終日憶吾鄉,及到吾鄉值歲荒。雲堮p巒看不遍,馬前歧路去何忙。無衣織女桑猶小,缺食農夫麥未黃。好箇乾坤誰會得,醉鞭回首出陵陽。

    旅中送人歸九華

    唐 進士 宣州人 許棠(字文化)

  分與仙山背,多年負翠微。無因隨鹿去,只是送人歸。頂木晴摩日,根嵐曉潤衣。會於猿鳥外,相對掩高扉。

    經費徵君舊居

    唐 自號 衡嶽沙門 僧齊己(名得生)

  高眠當聖代,雲鳥未為孤。天子徵不起,閒人親得無。猿猱狂欲墜,水石怪難圖,寂寞荒齋外,松杉相倚枯。

    貽九華上人

  一法傳聞繼老能,九華閒臥最高層。秋鐘盡後殘陽暝,門掩松邊雨夜燈。

    經九華山費徵君故居

    唐 進士 秋浦人 張喬

  草堂蕪沒後,來往問樵翁。斷石荒林外,孤墳晚照中。數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煙壁曾行處,青雲路不通。

    經費徵君舊隱

    唐 婺州人 劉昭禹

  節高終不起,死戀九華山。聖主情何切,孤雲性本閒。名傳中國外,墳在亂松間。依約曾棲處,斜陽鳥自還。

    費徵君舊居

    唐 進士 清河人 張蠙(字象文)

  浮世拋身外,棲蹤入九華。遺篇補樂府,舊籍隸仙家。池靜龜升樹,庭荒鶴隱花。古來天子命,還少到煙霞。

    尋九華王山人

    唐 楊夔

  下馬叩荊扉,相尋春半時。捫蘿盤磴險,疊石渡溪危。松夾莓苔徑,花藏薜荔籬。臥雲情自逸,名姓厭人知。

    樓上看九華(二首)

    唐 進士 貴池人 殷文圭(字桂郎)

  九朵連雲勢欲騰,鳥飛難到最高層。誰家寫在屏風上,巖下松間盡是僧。
  四顧巒峰峭莫群,翠峰長與曉光分。盡分明處無諸障,獨倚青天絕片雲。

    靈芝鎮曉次五溪寄杜使君

    唐 曹汾

  戴月早辭三秀館,遲明初辨九華峰。嵯嵯玉劍寒鋩利,褭褭青蓮翠色重。奇狀卻疑人畫出,嵐光似為客添濃。行春若到五溪上,此處褰帷正面逢。

    九華觀廢月池

    唐 進士 蒲州人 薛逢(字陶臣)

  曾發簫聲水檻前,夜蟬寒沼兩嬋娟。微波有恨終歸海,明月無情卻上天。白鳥帶將林外雪,綠荷枯盡渚中蓮。榮華不肯人間住,須讀莊生第一篇。

    宿化城寺莊

    唐 僧冷然

  佛寺孤莊千嶂間,我來詩境強相關,巖邊樹動猿下澗,雲媬鳴僧上山。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聲亂噴潺湲。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閒。

    龍潭

    唐 僧應物

  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滑溜野雲閒。漸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經費拾遺舊宅

    唐 胡駢

  林下茅齋已半傾,九華幽徑少人行。不將冠劍為榮事,只向煙蘿寄此生。松竹漸荒池上色,琴書徒立世間名。白楊風起秋山暮,時復哀猿啼一聲。

    望九華

    唐 楊鴻

  九華閒望簇清虛,氣象群峰盡不如。惆悵都南挂冠吏,無人解向此山居。

    答平甫舟中望九華

    宋 宰相 臨川人 王安石(字介甫)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徐行稍復逼,所矚亦已添。精神去亹亹,氣象來漸漸。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窺觀坐窮晡,未覺晷刻淹。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峨然九女鬟,爭出一鏡[(叵-口)@僉]。臥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遊氛蕩無餘,瑣細得盡覘。陵空翠纛舞,照影寒鋩銛。冢木立紺髮,岸林張紫髯。變態生倏忽,雖神詎能占。當留老吾身,少駐誰云饜。惜哉秦漢君,黃屋上衡灊。等之事嬉遊,捨此何其廉。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厭。埋藏在雲霧,不欲登昏憸。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籤。當時備巡遊,今不在緗縑。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天王與秩祭,俎豆羅醯鹽。苟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方今東南早,土脈燥不黏。尚無膚寸功,豈免竊食嫌。神莽吾難知,士病吾能砭。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箝。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楩柟。苟以飾婦妾,謬云活蒼黔。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閭閻。穴石作戶牖,垂泉當門簾。尋奇出後徑,覽勝倚前簷。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所慕楚穆生,竟脫楚人鉗。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僉。
  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寫出九華真形。峨然九女鬟,爭出一鏡[(叵-口)@僉],寫出九華神韻。

    過九華山

    宋 進士 眉山人 蘇轍(字子由)

  南遷私自喜,看盡江南山。孤舟少僮僕,此志還復難。局促守破[片+(聰-耳)],聯翩過重巒。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蕭然九仙人,縹緲陵雲煙。碧霞為衣裳,首冠青琅玕。揮手謝世人,可望不可攀。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但聞有高士,臥聽松風眠。松根得茯苓,壯若千歲黿。煮食一朝盡,終身棄腥羶。腹背生綠毛,輕舉如翔鸞。相逢欲借問,已往長松端。

    望九華山

    宋 進士 銅山人 蘇舜欽(字子美)

  輕舟出池口,遙望青陽郭。雲間見九華,爭先出鋒鍔。參差欲背闕,尖銳圭首削。竹箭拔春芽,芙蓉攢秋萼。奇姿信明麗,遠勢仍聯絡。下有M谷幽,真靈諒茲宅。詭哉末世士,強以名號託。丹崖不受稱,青峰鎖如昨。千載知屬誰,含情寄冥漠。

    登龜山次七兄韻

    宋 右丞相 江西廬陵人 周必大(字子充)

  注坡緣壁化城中,客慍奴瞋我亦慵。及到龜山還一上,為憐高閣對雙峰。

    遊化城寺

    宋 學士 宜興人 蔣之奇(字穎叔)

  級級躋攀險,肩輿若上天。雲端開淨剎,峰頂見平田。水石清無價,煙霞翠滿前。高僧卜居此,意欲斷塵緣。

    滕學士九華山書堂

    宋 進士 宣城人 梅堯臣(字聖俞)

  處山方畏淺,曾慕結深廬。要與雲峰近,寧將野客疏。澗苗來入俎,林鳥或窺書。何事輕茲樂,而從出塞車。

    題九華山圖

    宋 吏部尚書 鄄城人 張詠(字復之)

  每憶眠雲處,當簷列翠屏。有時聊極目,盡日坐忘形。去此心唯苦,懸圖恨忽醒。數峰秋欲活,虛籟夜重聽。地鎮三吳遠,天連萬古青。幾人曾得道,是草即通靈。野鶴閒窺鼎,龕僧暗誦經。終須卜長往,迴首謝明庭。

    龍池

    宋 高子洪

  九朵芙蓉天琢開,煙霞靜處翠成堆。鹿銜花向林邊過,龍帶雲從樹杪來。最愛山中閒日月,何須海上訪蓬萊。翛然自覺清風爽,直欲臨風翹上台。

    過銅陵南望,一山高出雲上,奇秀可駭,余未嘗至江南,遽曰,此九華山也,問之,良是。

    宋進士鉅野人  晁補之(字無咎)

  雲端忽露碧孱顏,如髻如簪縹緲間。驚駭舟中齊舉首,不言知是九華山。

    九華山庵

    宋進士青陽人  章賁(字元明)

  松嶠與雲齊,雲門衲子棲。禪房花自潤,覺院鹿應迷。晝暝茶煙重,朝分塔影低。何當拂盤石,來聽白猿啼。

    九華山

  九子峰名勝,更題作九華。皆因謫仙句,適遇野人家。列岫分龍脈,尖峰擢象牙。布金黃粒稻,浮綠碧蓮華。霜過收松實,春深摘茗芽。雲根搜伏髓,玉液腐胡麻。道境同丹灶,仙巖薦白蛇。兩潭泉瀉雪,一柱氣棲霞。舔掌腴難擬,重脣味最嘉。乾源登緊榧,暘谷種西瓜。地狹農專業,民醇俗不奢。溪從虎頭去,雲趁鶴泉衙。仙字刊巖際,神宮鎮水涯。百靈扶表堙A千古斷妖邪。祕洞攲銀甕,真源暈寶沙。黃猴虔作拱,白鹿皎無瑕。晚採柏庵n,早供崇聖茶。有鍼垂檜柏,無核供枇杷。官絹丹青畫,公言賦詠誇。天河津可問,吾擬泛仙槎。

    太白書堂

    宋  柯敬之

  久欲華山訪謫仙,謫仙書舍尚依然。青松翠柏疑無路,流水高山別有天。千片浮雲飛碧漢,一聲啼鳥破蒼煙。扶笻直上中峰頂,一看千山在眼前。

    九華天台峰新晴曉望

    宋宰相寧國人  吳潛(字毅夫)

  一蓮峰簇萬花紅,百里春陰滌曉風。九十蓮華一齊笑,天台人立寶光中。

    過池州見九華有感

    宋宰相吉水人  文天祥(號文山)

  五老湖光遠,九華山色昏。南冠前進士,北部故將軍。芳草江頭路,斜陽郭外村。[匆/心][匆/心]十年夢,故國黯銷魂。

    清隱巖

    宋末隱士,自號九華山人,青陽人  陳巖(字清隱)

  平生不買真清譽,平日不歌招隱詩。底事琢巖成大字,有名還被眾人知。

    雙峰庵

    宋  僧希坦

  藏卻胸中萬卷書,卻來山頂結茅廬。當時若也羈韁鎖,爭得高名是世疏。

    重過九華山

    元御史蒙古人  薩都刺(字天錫)

  萬壑泉聲瀉碧溪,小涼天氣過溪時。相逢橋上無非客,行盡江南都是詩。苦雨最嫌鳩喚急,看山不厭馬行遲。何當高上華峰頂,涼月蕭蕭生桂枝。

    登九華

    元教授貴池人  曹天祐(字寧一)

  問法尋空洞,憑高望遠山。人煙開合處,江練有無間。雲暖花繁塢,峰清月近關。禪心何最寂,鐘磬夜來閒。

    王陽明先生九華詩冊(附序)

  九華之山,自太白更名,而名始高。自夢得稱為尤物,而名始震。然太白僅江上一望而已,夢得僅山外一見而已,豈若陽明先生,涉險尋幽,探奇攬勝,枕漱泉石,出入煙霞,往復流連,歌詠成帙,於九十九峰,愛之深,而玩之熟哉。方之交情,九華於二賢,為一見垂青之知己,於先生,則平生歡洽之知己也。又況詩以人重,先生以道學而建奇功,盛德大業,燦著兩間,其品誼更出謫仙詩豪上哉。故按王文成公全書中,宏治正德前後兩遊諸作,以次登之,予之夙願於以償,而眾心亦於以慊。因於詩集中,特樹一幟,曰:陽明先生九華詩冊云。光緒庚子周贇識。(先生詩歌再列於後)

    九華山下宿柯秀才家(宏治壬戌春前遊)

    明進士,江西巡撫,兩廣總督,
    人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  王守仁(字伯安)

  蒼峰抱層嶂,翠瀑繞雙溪。下有幽人宅,蘿深客到迷。

    題四老圍棋圖

  世外煙霞亦待時,至今風致使人思。卻懷劉項當年事,不及山中一局棋。

    化城寺六首

  化城高住萬山深,樓閣憑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間微雨結浮陰。缽龍降處雲生座,巖虎歸時風滿林。最愛山僧能好事,夜堂鐙火伴孤吟。
  雲堸a窗半上鉤,望中千里見江流。高林月出三更曉,幽谷風多六月秋。仙骨自憐何日化,塵緣翻覺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萊興,飛上青天十二樓。
  雲端鼓角落星斗,松頂袈裟散雨花。一百六峰開碧漢,八十四級蹋紫霞。山空仙骨葬金槨,春暖石芝抽玉芽。獨揮談塵拂煙霧,一笑天地真無涯。
  化城天上寺,石磴入星躔。雲外開丹井,峰頭種石田。月明猿聽偈,風靜鶴參禪。今日揩雙眼,幽懷二十年。
  僧屋煙霏外,山深絕世譁。茶分龍井水,飯帶石田沙。香細雲嵐雜,窗高峰影遮。林棲無一事,終日弄丹霞。
  突兀開穹閣,氤氳散曉鐘。飯遺黃粒稻,花發五釵松。金骨藏靈塔,神光照遠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話遺蹤。

    太白祠二首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竹深荒舊徑,蘚合失殘碑。雲雨羅文藻,溪泉繫夢思。老僧殊未解,猶自索題詩。
  謫仙棲隱地,千載尚高風。雲散九峰雨,巖飛百丈虹。寺僧傳舊事,詞客弔遺蹤。回首蒼茫外,青山感慨中。

    雙峰

  凌崖望雙峰,蒼茫竟何在。載拜西北風,為我掃浮靄。

    蓮華峰

  夜靜涼飆發,輕雲散碧空。玉鉤挂新月,露出青芙蓉。

    列仙峰

  靈峭九萬丈,參差生晚寒。仙人招我去,揮手青雲端。

    雲門峰

  雲門出孤月,秋色生蒼濤。夜久群籟絕,獨照宮錦袍。

    芙蓉閣二首

  青山意不盡,還向月中看。明日歸城市,風塵又馬鞍。
  巖下雲萬里,洞口桃千樹。終歲無人來,唯許山僧住。

    書梅竹小畫

  寒倚春宵碧玉杖,九華峰頂獨歸來。柯家草亭深雲堙A卻有梅花伴竹開。

    江上望九華(正德庚辰正月後遊。此詩乃由江西赴詔,趨南都行在途中作。)

  當年一上化城峰,十日高眠雷雨中。霽色曉開千嶂雪,濤聲夜渡九江風。此時隔水看圖畫,幾歲緣雲住桂叢。卻負洞仙蓬海約,玉函丹訣在崆峒。

    其二

  窮探雖得盡幽奇,山勢須從遠望知。幾朵芙蓉開碧落,九天屏嶂列旌麾。高同華嶽應無忝,名亞匡廬卻稍卑。信是謫仙還具眼,九華題後竟難移。

    泊舟大通山溪間,諸生聞之,有挾冊來尋者。(此至蕪湖,為忠泰等所阻,不得見帝,乃折回入九華山也。)

  扁舟經月住林隈,謝得黃鶯日日來。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銜盃。諸生涉水攜詩卷,童子和雲掃石苔。獨奈華峰隔煙霧,時勞杖策上崔嵬。(大通,光緒本作大同。)

    江上望九華不見

  五旬三過九華山,一度陰寒一度雨。此時山色稍晴明,忽復昏霾起亭午。平生山水最多緣,獨此相逢容有數。人言此山天所祕,山下居人不常睹。蓬萊涉海或可求,瑤水崑崙俱舊遊。洞庭何止容八九,五嶽曾向囊中收。不信開雲掃六合,手扶赤日照九州。駕風騎氣覽八極,視此瑣屑真浮漚。

    將遊九華,移舟宿山寺。(本集二首,誤列巖頭閒坐之後,謹移置於此。)

  逢山未愜意,落日更移船。峽寺緣溪徑,雲林帶石泉。鐘聲先度嶺,月色已浮川。今夜巖房宿,寒燈不待懸。

    其二

  維舟谷口傍煙霏,共說前岡石徑微。竹杖穿雲尋寺去,籐筐採藥帶花歸。諸生晚佩聯芳杜,野老春霞綴衲衣。風詠不須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暉。

    江施二生,與醫官陶埜,冒雨登山,人多笑之,戲作歌。

  江生施生頗好奇,偶逢陶埜奇更癡。共言山外有佳寺,勸予往遊爭願隨。是時雷雨雲霧塞,多傳險滑難車騎。兩生力陳道非遠,埜請登高覘路歧。三人冒雨陟岡背,既仆復起相牽攜。同儕咻笑招之返,奮袂徑往陵嶔崎。歸來未暇顧沾溼,且說地近山徑夷。青林宿靄漸開霽,碧巘絳氣浮微曦。津津指譬在必往,興劇不到傍人嗤。予亦對之成大笑,不覺老興如童時。平生山水已成癖,歷深探隱忘飢疲。年來世務頗羈縛,逢場遇境心未衰。埜本求仙志方外,兩生學士亦爾為。世人趨逐但聲利,赴湯蹈火甘傾危。解脫塵囂事行樂,爾輩狂簡翻見譏。歸與歸與吾與爾,陽明之麓終爾期。

    遊九華道中

  微雨山路滑,山行入輕舟。桃花夾岸迷遠近,迴巒疊嶂盤深幽。奇峰應接勞回首,瞻之在前忽在後。不道舟行轉屈曲,但怪青山亦奔走。薄午雨霽雲亦開,青鞋布襪無塵埃。梅蹊柳徑度村落,長林白石穿林隈。始攀風磴出林杪,更俯懸崖聽瀑雷。亂山高頂藏平野,茅屋高低自成社。此中那得有人家,恐是當年避秦者。西巖日色漸欲下,且向前林[禾+末]吾馬。世途濁隘不可居,吾將此地營蘭若。

    芙蓉閣

  九華之山何崔嵬,芙蓉直傍青天栽。罡風倒海吹不動,大雪裂地凍還開。夜半峰頭挂明月,宛如玉女臨妝臺。我拂滄波寫圖畫,題詩還媿謫仙才。

    登蓮華峰

  蓮華頂上老僧居,腳蹋蓮華不染泥。夜半華心吐明月,一顆懸空黍米珠。

    觀九華龍潭(本集在前,謹移置於此。)

  飛流三百丈,澒洞祕靈湫。峽坼開雷斧,天虛下月鉤。化形時試缽,吐氣或成樓。吾欲鞭龍起,為霖遍九州。

    登雲峰望,始盡九華之勝,因復作歌。

  九華之峰九十九,此語相傳俗人口。俗人眼淺見皮膚,焉測其中之所有。我登華頂拂雲霧,極目奇峰那有數。巨壑中藏萬玉林,大劍長槍攢武庫。有如智者深韜藏,復如淑女避讒妒。闇然避世不求知,卑己尊人羞逞露。何人不道九華奇,奇中之奇人未知。我欲窮搜盡拈出,祕藏恐是天所私。旋解詩囊旋收拾,脫穎露出錐參差。從來題詩李白好,渠於此山亦潦草。曾見王維畫輞川,安得渠來拂纖縞。

    雙峰遺柯生喬

  爾家雙峰下,不見雙峰景。如錐處囊中,深藏未脫穎。盛德心愈卑,幽人蹟多屏。悠然望雙峰,可以發深省。

    夜宿天池,月下聞雷,次早知山下大雨,三首。

  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捲茅屋。
  野人權作青山主,風景朝昏頗裁取。巖旁日腳半溪雲,山下聲聲一村雨。
  天池之水近無主,木魅山妖競偷取。公然又盜山頭雲,去向人間作風雨。

    文殊臺夜觀佛鐙

  老夫高臥文殊臺,柱杖夜撞青天開。散落星辰滿平野,山僧盡道佛鐙來。

    書汪進之太極巖二首

  一竅誰將混沌開,千年樣子道州來。須知太極原無極,始信心非明鏡臺。
  始信心非明鏡臺,須知明鏡亦塵埃。人人有箇圓圈在,莫向蒲團坐死灰。

    重遊化城寺

  愛山日日望山晴,忽到山中眼自明。鳥道漸非前度險,龍潭更比舊時清。會心人遠空遺洞,識面僧來不記名。莫謂中丞喜忘世,前途風浪苦難行。(先生前遊九華,聞地藏洞異人,不飲食,臥松毛中,先生訪之,撫其足,驚曰:險遠何以至此。與談上乘,但云:周茂叔,程明道,是儒家兩箇好秀才。正德重遊,其人已他移,故有此歎。)
  山寺重來十八秋,舊僧零落老比邱。簷松盡長青冥榦,瀑水猶懸翠壁流。人住層崖嫌洞淺,鳥鳴春澗覺山幽。年來別有閒尋意,不似當時孟浪遊。(十八,有本作十九。)

    遊九華

  九華原亦是移文,錯怪山頭日日雲。乘興未甘回俗駕,初心終不負靈均。紫芝香暖春堪茹,青竹泉高晚更分。幽夢已無塵土累,清猿正好月中聞。

    宏治壬戌,嘗遊九華,值時陰霧,竟無所睹。至是正德庚辰,復往遊之,風日清朗,盡得其勝,喜而作歌。

  昔年十日九華住,雲霧終旬竟不開。有如昏夜入寶藏,兩目無睹成空回。每逢好事談奇勝,即思策蹇還一來。頻年驅逐事兵革,出入賊壘衝風埃。恐恐晝夜不遑息,豈復山水能徘徊。鄱湖一戰偶天幸,遠隨歸凱停江隈。是時軍務頗多暇,況復我馬方虺隤。舊遊諸生亦群集,遂將童冠登崔嵬。先晨霏靄尚暝晦,卻疑山意猶嫌猜。肩輿一入青陽境,忽然白日開西嶺。長風擁篲掃浮陰,九十九峰如夢醒。群巒踊躍爭獻奇,兒孫俯伏摩其頂。今來始識九華面,恨無詩筆為傳影。層樓疊閣寫未工,千朵芙蓉抽玉井,怪哉造化亦安排,天下奇山此兼并。攬衣登高望八荒,雙闕下見日月光。長江如帶繞山麓,五湖七澤皆陂塘。蓬瀛海上浮拳石,舉足可到虹可梁。仙人為我啟閶闔,鸞軿鶴駕紛翱翔。從茲脫屣謝塵世,飄然拂袖陵蒼蒼。

    巖頭閒坐漫成

  盡日巖頭坐落花,不知何處是吾家。靜聽谷鳥遷喬木,閒看林蜂散午衙。翠壁泉聲穿亂石,碧潭雲影透晴沙。癡兒公事真難了,須信吾生自有涯。

    登雲峰,二三子詠歌以從。欣然成謠,二首。

  淳氣日凋薄,鄒魯亡真承。世儒倡臆說,愚瞽相因仍。晚途益淪溺,手援吾不能。棄之入煙霞,高歷雲峰層。開茅傍虎穴,結屋依巖僧。豈曰事高尚,庶免無予憎。好鳥求其侶,嚶嚶林間鳴。而我在空谷,焉得無良朋。飄飄二三子,春服來從行。詠歌見真性,逍遙無俗情。各勉希聖志,毋為塵所縈。
  深林之鳥何閒關,我本無心雲自閒。大舜亦與木石處,醉翁唯在山水間。晴窗展卷有深意,絕壁題詩無厚顏。顧謂從行二三子,隨遊麋鹿俱忘還。

    送周經和尚(經,有本作金。)

  巖頭有石人,為我下嶙峋。足曳破履五千兩,身披舊衲三十斤。任重致遠香象力,餐霜坐雪金剛身。夜寒猛虎常溫足,雨後毒龍來伴宿。手握頑磚鏡未成,舌底流泉梅漸熟。夜來拾得遇寒山,翠竹黃花好共看。同來問我安心法,還解將心與汝安。
  (巖僧周經,自少林來,坐石竇中,且三年。聞予至,與醫官陶埜來謁。金蓋有道行者,埜素精醫,有方外之緣,故詩及之。)

    有僧坐巖中,已三年,詩以勵吾黨。

  莫怪巖僧木石居,吾儕真切幾人如。經營日夜身心外,剽竊糠秕齒頰餘。俗學未堪欺老衲,昔賢取善及陶漁。年來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啟予。

    歸途有僧自望華亭來迎,且請詩。

  方自華峰下,何勞更望華。山僧援故事,要我到渠家。自謂遊已至,那知望轉佳。正如酣醉後,醒酒卻須茶。
  (此上陽明先生九華詩冊四十六首)

    池陽大江望九華

    明工部尚書吉水人  周忱(字恂如)

  九華信名山,崒嵂盤京甸。江淮數千里,秀峙真獨擅。我從池陽來,十載屢行縣。攬結非無懷,煙雲惜多變。勝處不易窺,或隱或半現。及茲泛長江,浪靜風亦便。回首豁晴空,九華一時見。千態與萬奇,指點堪數遍。倚篷過百里,注目心不倦。恍如逢故人,愜意欣覿面。緬懷唐詩僧,靈境構深院。又聞錦袍仙,書堂蔽蔥蒨。安得躋其崖,吟玩恣游衍。功名未有期,對此空眷戀。

    大通見九華

    明初參政當塗人  陶安(字主敬)

  雨消殘雪滑新泥,風撼枯梢響古堤。一霎路經三舍遠,兩行槳蕩十雙齊。初晴綠水浴鳧雁,落日空山啼雉雞。出得沙汀煙浪闊,九華只在暮雲西。

    池口望九華

    明大學士吉水人  解縉(字大紳)

  日日南風送客舟,舒州纔過又池州。九華雲捲芙蓉帳,挂在青天白玉鉤。

    書塾後望九華

    明狀元貴池人  黃觀(字尚賓)

  不識九華路,朝朝見九華。笑他千里客,辛苦入煙霞。

    宿九華山

    明進士臨川人  湯顯祖(號若士)

  滴翠峰前天柱高,雲門清醮發仙璈。不知海上金輪月,夜夜神光起白毫。

    詠九華

    明太子太保華亭人  董其昌(號香光)

  嵐深山影寒,樵響不知處。綠樹早鶯啼,千峰一家住。

    和許侍御,李節推,登九華山韻。(原註)

    明禮部右侍郎休寧人  程敏政(字克勤)

  細從雲外數奇峰,九朵芙蓉翠萬重。月上老猿攀石葛,雨晴馴鹿臥沙茸。謫仙詩重天池錦,霸相身慚雪澗松。(指宋齊邱)玉洞碧函無恙否,他時容啟綠苔封。

    遊九華山值陰靄三首

    明進士竟陵人  鍾惺(字伯敬)

  雪霽終幽壑,泉喧亦上方。山輿窺鵲牖,巖戶像蜂房。寒火千龕影,風林一縷香。似多僧舍柏,夏臘未全忘。

    其二

  摩空陰亦好,那更說晴朝。磴閣巖膚半,泉通海眼遙。旅行峰傴僂,人立樹僬僥。也有天台路,冬春阻石橋。

    其三

  到悔三冬晚,緣纔二日慳。客能饒遠目,天未破愁顏。雲鎖將飛石,煙縫欲斷山。歲除花落遍,羨爾惜春閒。

    送人遊匡廬九華

  晚遊匡嶽亦非遲,囊有真形畫有詩。置我一邱差不惡,憐君三絕獨無癡。心諳勝蹟如曾到,山喜清人似故知。扣罷彭郎逢九子,寄言予欲往從之。

    遊九華懷李白

    明陝西巡撫貴池人  柯相(字元卿)

  白也風流遠,冥搜入九華。龍湫晴浴雪,獅阜晚明霞。禪榻清分茗,吟亭笑問花。登登山屐瘦,嚮往藉蓬麻。

    望九華

    明兵部侍郎歙縣人  汪道昆(字伯玉)

  九華秋色媚江濱,片片芙蓉照水新。望婼威驕癡ㄕ礡A行邊空翠欲沾人。汗衣赤日耽長路,立馬青山負近鄰。百里未能窮窈窕,千年誰與鬥嶙峋。

    登九華山歌

    明左都御史吉水人  鄒元標(號南皋)

  扁舟昨日過匡廬,沐浴焚香謁五老。今朝乘興上青陽,九華蒼蒼色更好。歷歷星辰自可摘,迢迢直上青天道。青蓮居士何太奇,江上看山便題詩。胸蟠珠璣何磊落,于今巖壑光陸離。新建生平真好遊,西江重來十八秋。心印只今誰具領,乾坤俯仰空悠悠。空悠悠,淚雙流,識得一真萬事休。悟來只在剎那間,山僧含笑虎溪頭。石火光陰轉瞬過,文章道德莫蹉跎。古今多少奇遊者,幾人山色共嵯峨。

    告辭九華(四首存二)

    明大學士漳浦人  黃道周(號石齋)

  似爾千芙蓉,搖搖青玉甗。唾手不可攀,相思但目眩。

    其二

  當年看浮圖,只在地藏殿。今日地藏人,盡作浮圖面。

    題唐六如山水卷,送章尹戴給諫歸九華

    明  僧德清(號憨山)

  淡淡江上山,悠悠江中水。望之不可窮,思君殊不已。君歸乘天風,輕帆若雲駛。揮袂拍洪崖,回首謝塵滓。我欲從翻飛,羽翰正披靡。浩浩江水深,舟楫誰為理。安時智所欽,隨流任坎止。但以君恩重,艱虞何足齒。願言寶珍祕,聊以慰行李。燁燁九華芝,君歸色尚紫。

    同弘安過秋浦,輿中望九華作。

    明進士桐城人  吳國琦(字公良)

  奇峰奇雲太鑿鑿,峰亦變幻不可度。一里二里換幽姿,峰若追雲撐碧落。芙蓉層出隱金仙,至人止處猿鳥樂。秋空秋浦相澄徹,我不度江尋寥廓。少年意氣常爭奇,名山大川有深託。奔流西來擁建康,白岳黃河各紛錯。龍虎盤踞開明堂,此如閫奧構樓閣。天目具區與表堙A豐鎬元氣斯渾噩。世間尤物豈尋常,巫峽雁蕩舒州霍。月斧欲窮闢異境,碧霧濃嵐千萬壑。仙雞翔鳴五釵松,最高頂難飛鳥著。是則允為南州望,五岳懸想外標格。略而不書胡為乎,從來知己待夙約。曾居石溪常在窗,頻行楊子見舟幕。今日輿中面目真,尖影撲人殊灼灼。子猶瞥爾初相逢,已覺精神甚踊躍。蠟屐搜探過五溪,胸中定自文章作。

    九華漫興

    明進士沔陽人  童承敘(字漢臣)

  香岫雲門堙A藤蘿徑轉賒。塔藏金舍利,寺倚石蓮華。柱杖臨蒼蘚,焚香臥絳霞。塵緣如可息,山下欲移家。

    九華

    明孝廉貴池人  曹芬(字子馨)

  家近華峰下,常遊古塔前。明霞看遠岫,清磬嚮諸天。石級層層掃,雲巖處處穿,從來無所住,翻得坐忘年。

    登九華

    明  張程

  金碧唐朝寺,登臨愜素襟。雲深藏佛骨,月冷照禪心。峰矗天中柱,泉流沙堛驉C焚魚猶未得,慚對碧山吟。

    遊九華

    明狀元宣城人  沈懋學(字君典)

  生平夢不借,偏與薜蘿親。秋色遙侵客,山光近媚人。莫教青眼舊,更說白頭新。明月珠林得,期天問梵輪。

    將遊九華,移舟宿山寺,次陽明韻。

    明浙江學政寧國人  屠羲英(字枰石)

  借宿末遊寺,先移已泊船。九華初入夢,一枕聽流泉。仰見雲歸岫,遙知月滿川。芳蹤追不得,心共佛燈懸。

    偕賈崑[山+(僕-人)]明府,暨陳孝廉,王文學,同登九華。

    明楚人  何朝宗

  九子開屏嶂,蓮華滿法臺。流霞飛紫去,疊巘送青來。僧定鳥親榻,坪空鹿臥苔。玩遊攜契友,把酒漫徘徊。

    遊九華次少林沈太史詠

    明銅陵人  張懋鼎(字乃調)

  道心誰得借,梵境自相親。蘿月能迷客,松風故戀人。入圖標作古,行腳引來新。欲問青蓮舌,何如轉法輪。

    遊九華山

    明錢塘人  徐時泰

  結氣馳名勝,攀登快大觀。列屏青未了,抽筍翠多端。天與蓮華秀,人從鳥道看。懸流翻日彩,怪石聳星盤。一具袈裟地,千秋膜拜壇。神光常護塔,紫氣欲飛丹。戶迥狙為伺,糧休霞作餐。偏于樵路險,不少苾芻安。虎洞陰風峭,龍湫暑月寒。雲低時戀頂,松老故攲蟠。竹露香來細,苔煙鳥帶殘。自然無俗駕,唯有羨空翰。供奉名逾重,仙真蹟不刊。按圖殊草草,何日遍巑岏。

    登九華次前守胡公韻

    明池州太守湖州人  顧元鏡

  一宿三天境,疑登九品臺。連甍開法座,倚漢集如來。丹碧供圖畫,芙蓉雜蘚苔。斷雲閒護缽,空翠滴盈楣。鳥解觀心諦,溪攖濯足懷。鐘聲天半隱,幢影日邊排。梵語通三昧,宗風蕩積霾。客來將蕨筍,僧定掩荊柴。錫卓無塵徑,燈燃絕頂崖。偶淹居士駕,空羨謫仙才。安得九節杖,餐霞去復迴。

    遊九華

    明合浦人  包廣

  山經雨過雲猶溼,人到春深路擁花。上界樓臺倚星漢,下方雞犬隔煙霞。仙鐺氣味冷芝耳,僧碗芳香點茗芽。他日重遊今有約,蓮峰咫尺豈天涯。

    再登九華即景

    明桐鄉人  沈子勉

  乘興重登九子山,天仙橋下水潺潺。依稀雪樹清猶在,多少樓臺翠已殘。夜靜笛聲吹梵語,月明松影護禪關。此中便是真如境,玉露泠泠點石欄。

    別九華山

    明進士桐城人  吳應賓(字客卿)

  蹋碎蓮華路不迷,出門長嘯楚天低。青山送客忘三笑,綠樹隨人過五溪。洞媟狫矕蒂蛓瓷A雲邊鐘鼓鳥空啼。殷勤更上層臺望,怪得群峰似掌齊。

    九華望天台

    明桐城人  孫晉(字魯山)

  何須渡越陟天台,點點奇峰對面開。半嶺旛幢齊日月,下方鐘磬雜雲雷。淺深幾見蓬萊水,蔥鬱長存金粟堆。今古勝遊誰絕唱,芙蓉削出謫仙才。

    夜宿九華

    明莆田人  黃名世

  嵯峨峰嶺拂天齊,寶殿煙籠五色迷。僧住上方雲作幔,人于下界石為梯。時聞清唳丹霄鶴,境比飛昇白晝雞。自笑塵蹤閒一宿,蓮華仍在數峰西。

    同友人遊九華

    明貴池人  方元美

  溪盡山攲石徑斜,遲君一探九蓮華。浮圖半壁陵蒼漢,舍利千秋御紫霞。茶熟欣從吾輩飲,劍飛慚向老僧誇。廣長舌在頻相乞,金篦容堪轉法華。

    東巖有感

    清禮部尚書青陽人  吳襄(字七雲)

  松石鬥嶙峋,奇山逢故人。往來天際路,吟嘯夢中身。三月雪猶凍,一巖花不春。泉聲雲外落,洗盡十年塵。

    九華山寄池州顏太守

    清翰林侍讀宣城人  施閏章(號愚山)

  人因訪舊來秋浦,天遣尋幽入九華。迴合松杉清磬遠,峻嶒宮闕白雲斜。吞江西嶺橫飛練,射日東巖倒作霞。遙憶使君驅五馬,何時乘興問山家。

    寄懷九華,效金地藏體,并次其韻。

    清  僧了然

  萬里雞林何處家,迢迢孤錫入中華。心頭法戒空無法,身後沙門多似沙。東國有詩傳貝葉,西方無地涌蓮花。不勞夢幻遊仙境,我但馳神望晚霞。

    寄題天台峰高處,次定光佛韻。(原註)

  滿路喧豗作梵聲,誰從山上聽獅鳴。人無勝境空成佛,我有天池作化城。豈意定光尋地藏,果然太白見陽明。(定光佛詩:南戒俯看江影白,東巖坐待夕陽明,顯係以供奉對姚江。後四百年,陽明果至東巖。與陽明正德庚辰正月晦,開元寺刻石,嘉靖我邦國之文,同一前知。世人每習而不察。)共遺色相原真性,儒釋何嘗有定名。(有道之釋,必不能外儒。)

    九華山

    清禮部尚書青陽人  王懿修(字春敷)

  拔地千峰秀,盤空萬笏分。嵐光晴滴翠,花氣暖蒸雲。頑石聽經慣,仙禽搗藥勤。一笻尋舊約,差免北山文。

    入九華宿化城寺

    清湖州太守江都人  吳綺(字園次)

  我本黃山人,九華經信宿。未盡九子嶺,一上一換目。秋高天宇澄,孤磬聲滿谷。忽墜龍女簫,U望仙人鹿。一滌塵中襟,揮手謝拘促,適逢餐霞徒,清談互往復。願言住此中,坐臥靈泉曲。夜永對禪燈,妙香媚幽獨。

    雪霽江上望九華

    清安徽巡撫漢軍正黃旗人  喻成龍(字正菴)

  暮江擁寒浪,清旦林表霽。冰翼映幽靈,蒼茫坐迢遞。念昔登茲峰,倏焉已隔歲。況經暄和時,懷人風景麗。會當栖巖壑,投簪勿云滯。

    聞遊者述天台奇景偶記

    清無錫人  華蕡

  客從天台來,為說天台事。風雨在山腰,星雲出古寺。孤嶠挺千松,一泉供百箸。如此空青中,胡為不常住。

    東巖偶成

    清青陽人  吳國靖(字獻侯)

  掃石臥松陰,清泉何繚繞。林靜無人來,會心唯自曉。偶然發長吟,驚起忘機鳥。

    登九華

    清吳縣人  金佐(字玉峰)

  茲山何巉岏,琢削謝斤斧。茫茫九點煙,日月共吞吐。遠望如芙蓉,菡萏自千古。攀援陟其巔,去天尺有五。飄然陵紫虛,身在神仙府。放眼天地空,眾山盡傴俯。天氣木末來,恍覺虯龍舞。足底躡白雲,衣上溼花雨。日落境逾清,禪房發鐘鼓。萬念此俱寂,頓令輕軒組。

    十一月十一日,雪霽後遊九華,晚宿定慧庵玩月,次日登東巖,陰霧無所見,步陽明先生韻二首(原作四首,今擇要錄二。)

    清大學士泰安人  趙國麟(字仁圃)

  山頭明月映簾鉤。雪堿u聲赴壑流。仙子臥雲丹灶冷,神光照夜塔燈秋。晶宮彩煥千珠動,銀海波搖萬玉浮。笙鶴數聲清客思,不知天上有瓊樓。
  半徑白雲飛作雨,滿林凍雪綴成花。壑中陰霧鋪銀海,塔頂晴光映紫霞。一片袈裟藏佛骨,千秋溪澗長雲芽。於今巖下閔公墓,名附新羅寧有涯。

    宿定慧庵,用少陵韻。

  未上窣堵峰,先宿招提境。月印萬谿光,雪繪千巖影。室虛夜白生,心清塵慮冷。身臥水晶宮,回首發深省。

    望華亭,用陽明韻。

  九華遊未足,肩輿到望華。面前列五老,平地即仙家。凡事忌太盡,有餘味更佳。吾讀陽明句,如喫趙州茶。

    化城寺

    清上元人  鄭濂(字蓮水)

  半指驚雷海一漚,曇枝香寫妙金樓。獅吟雪澗潮生夜,虎伏煙鐘月抱秋。京洛羅浮新入畫,犍陊波什舊停輈。雙丸跳擲為車馬,禪喜風流到十洲。

    九華山

    清揚州人  黃吉迪(字惠臣)

  廬霍山皆勝,幽多定九華。塔光金舍利,潭影石蓮華。日向峰尖斷,星隨殿角斜。參差諸梵宇,几席接丹霞。

    九華晚眺

    清平遠人  趙承烈(字梅梁)

  晚過陵陽道,催鞭入九華。竹深寒夕照,峰隙漏明霞。樹杪聲聲磬,巖邊寂寂花。自慚勞役客,暫息梵王家。

    東巖坐月

    清金州人  朴懷德(字溥哉)

  向曉(疑當作晚)林光動,東巖月上時。隔峰窺塔影,留鶴臥松枝。客似攢眉侶,僧閒立雪姿。浮名終是累,我欲事希夷。

    九華

    清宣城人  胡湛(字潤蒼)

  登山逢日霽,翡翠亂芙蓉。瀑挂菩提樹,鶯啼羅漢松。香龕伏洞虎,濁水過池龍。肅肅諸天近,空山滿午鐘。

    化城寺

    清石埭人  李開先(字南樵)

  日軸開靈域,風輪轉法華。絕塵通月路,高掌出蓮華。雙樹傳經地,三乾選佛家。祇疑天竺寺,移送海雲槎。

    東巖同埜遺山人

    清貴池人  郎遂(字趙客)

  交得煙霞侶,登臨共唱酬。欲尋說法地,因上雨花樓。月向峰頭挂,雲從洞口收。前賢曾宴坐,遺蹟想風流。

    春日九子山

    清青陽人  徐純修(字繼齊)

  名山多隱秀,草木照春暉。路曲雲峰峻,溪深啼鳥稀。巖花明澗缽,石竹蔭松扉。薄暮疏鐘動,安禪願息機。

    登天台

    清華亭人  錢又選(字幼青)

  天台南直上,九十九峰間。放眼心無相,扶笻步欲難。石梯雲折斷,松澗水飛還。眾寺山山堙A高僧靜掩關。

    九華度夏

    清新城人  僧神駒(字與風)

  分得雲中屋,芙蓉遍採求。攜將書度夏,吟入雁來秋。身既同山住,心寧逐水流。月明如積雪,天柱夜深遊。

    九華(此詩,乾隆光緒二志所載,皆無題。按詩意,似吟全山,故標九華。)

    清貴池人  胡什一(字少游)

  為赴尋山約,溪橋度幾重。石奇疑伏虎,樹老欲蟠龍。瀑布三千丈,芙蓉九十峰。幽奇難到處,回首白雲封。

    九華

    清錢塘人  周疆(字競菴)

  靈山探秀氣,來謁古先生。黃粒稻為隴,青蓮華作城。棲心三界上,到頂萬峰平。愧我皈依晚,禪燈空自明。

    九華僧院

    清蘇州人  申檖(字菽旆)

  尋山過竹院,習靜倚繩床。漏轉蓮華水,鑪添柏子香。風林喧宿鳥,露井咽鳴螿。夜半聞空籟,鐘聲在上方。

    入九華山出池陽城

    清禮部尚書黃岡人  王澤弘(字涓來)

  過客維舟覓路行,出門無數遠山迎。雲當薄暮垂如雨,日到寒流照更明。此去躋攀非攬勝,誰同竹石竟忘情。春暉寸草何由報,一叩慈容涕淚盈。

    過五溪望九華

    清施州人  張都(字俞廷)

  一峰翠壁一重天,名勝于今歷有年。遙望層巒皆畫錦,恍疑飛錫悟前緣。山形奇疊煙雲近,地氣遙通恆嶽連。數過溪橋徒遠眺,憑高何日謁金仙。

    天台

    清金華人  虞邦瓊(字適廬)

  萬杉深處是天台,磴仄巖空鳥去迴。石液連雲飛玉屑,嵐光倒影晃金臺。煙生疊嶂迷城郭,風奏松濤起電雷。從此置身千仞上,不須別地覓蓬萊。

    遊九華化城寺

    清桐城人  姚文熒(字玉青)

  內外峰圍涌玉蓮,過橋崖塔迥諸天。仙遺虎洞花明晝,僧汲龍池乳滴泉。指點劫灰生異色,常行坦道即真禪。絕人直上神光頂,枯坐薰修二十年。

    太白書堂

    清石埭人  陳泉(字雪崖)

  閒向山中寄一枝,僧龕松老裹藤碑。研殘香露茶煙細,坐隱冰壺鶴語遲。怪石出雲朝壑變,遠泉經雨夜窗知。蓮華消息真難覓,龍女池邊問導師。

    遊九華山

    清工部主事貴池人  章永祚(字錫九)

  攀蘿捫壁蹋空行,墜石懸崖駭乍驚。正喜峰頭青靄散,俄看杖底白雲生。一龕仙梵傳清嚮,萬壑松濤送暮聲。見說遠公開白社,重來可許虎溪迎。

    登九華

    清興化人  李挽河

  龍去潭空瀑水深,秋風一杖上遙岑。丹崖奇闢仙靈掌,白石高懸處士心。霞照諸峰浮翠彩,雨飛晴晝送寒陰。非徒採藥孤尋頂,只愛幽多祇樹林。

    入山

    清貴池人  姜能興(字以功)

  山磬迎孤客,隨風送客還。白眉僧坐定,不出九華山。

    又

  千峰爭落照,兩寺並分泉。峰高常礙日,泉古不知年。

    黃屯阪望九華

    清貴池人  王時舉(字友奚)

  萬片青蓮華,亭亭插仙掌。我欲蹋其巔,兀坐蓮華上。

    題九華天台峰(見宛雅)

    清寧國人  周文郁(字絅齋)

  芙蓉深護洞仙家,天頂孤峰壓九華。呼吸此間通帝坐,不教劉阮看桃花。

    九華

    清無錫人  秦淵(字緘三)

  青為峰頂煙初滅,白是松間積雪明。衲子眼看明滅慣,不知煙雪幾時生。

    同治甲子,克復金陵,賊平,江上始見九華。

    清兩江總督湖南湘鄉人  曾國藩(字滌生)

  連年血戰久忘家,豈識江南有九華。今日數峰青到眼,凱歌江上看蓮花。

    東巖夜坐懷古

    清舉人寧國人  周贇(字山門)

  五百年來履跡新,蓮華峰頂卓孤臣。六軍齊下思鄉淚,一室誰安報國身。屏上閒行雲護影,壺中靜坐月窺人。東巖謦欬分明在,永祝馨香降岳神。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Made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