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閱藏知津>目錄頁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閱藏知津(卷一 ~ 卷十二)

~p 207

閱藏知津卷第一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華嚴部第一】

  述曰。華嚴一部。別則剋指初成。通乃該乎一代。凡屬顯示稱性法門。不與二乘共者。咸歸此部。卽如入法界品。是誠證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 拱平章愛育黎首臣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世主妙嚴品第一。 佛在菩提場中。初成正覺。一切器世間主。眾生世間主。正覺世間主。皆悉雲集。

~p 208-209

各得解脫法門。各有上首。同時各說十頌。復於師子座莊嚴具中。各出微塵數菩薩。亦各說頌。復興不可思議諸供養雲。如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如是一切法界海。亦復如是。 如來現相品第二。 菩薩於供養具中。出問法頌。佛從齒間放光。照十方各一億世界海。出頌集眾。又從眉間放光。顯示十方。從足下入。卽時有大蓮華。忽現佛前。佛毫相中。出一菩薩。名一切法勝音。幷塵數眷屬。坐此蓮華。與十方菩薩。各各說頌。 普賢三昧品第三。 普賢菩薩入一切諸佛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十方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從三昧起。大眾獲益。如來毛孔放光。頌讚。一切菩薩。亦皆讚請。 世界成就品第四。普賢菩薩說世界海十種事。 華藏世界品第五。 普賢菩薩說世界海中一切世界種一切世界。及佛名號。 毗盧遮那品第六。 普賢菩薩說往古大威光太子本行。(已上六品。是第一會)。 如來名號品第七。 佛在普光明殿。以神通力。集十色世界十智佛所文殊等十菩薩。文殊卽唱名號差別法門。 四聖諦品第八。 文殊隨說四諦名號差別。 光明覺品第九。 佛放兩足輪光。悉

~p 210-211

照十方世界。一切處文殊菩薩說頌。 菩薩問明品第十。 文殊與覺首等九菩薩。互相問答。發明法要。 淨行品第十一。 智首菩薩啟問。文殊菩薩答以一切事中發願法門。 賢首品第十二。 文殊菩薩啟問。賢首菩薩廣頌信心功德法門。(已上六品。是第二會。)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如來不離一切菩提樹下。上升須彌。帝釋莊嚴殿座請佛。幷說十頌。 須彌山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法慧等十菩薩。從百剎塵數外十華世界十月佛所而來。佛放兩足指光。十慧菩薩。各說偈頌。 十住品第十五。 法慧菩薩入無量方便三昧。十方各千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出定說十住法。說已。十方各萬剎塵數世界六種震動。各十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梵行品第十六。 正念天子問。法慧菩薩說觀察無相法。 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 天帝釋問。法慧菩薩廣說喻以顯之。十方各萬剎塵數世界。又六種震動。又有萬剎塵數同名諸佛。現身讚歎。 明法品第十八。精進慧菩薩問發心菩薩云何修習。法慧菩薩答以住十種不

~p 212-213

放逸法等。(已上六品。是第三會。)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如來不離一切菩提樹。及須彌頂。而升夜摩。天王化座請佛。亦說十頌。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功德林等十菩薩。從十萬剎塵數外十慧世界十眼佛所而來。佛放兩足上光。十林菩薩。各說偈頌。 十行品第二十一。 功德林菩薩。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十方各萬剎塵同號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起定說十行法。說已。十方各剎塵世界震動。各十萬剎塵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 亦功德林菩薩所說。(已上四品。是第四會。)

    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 如來不離一切菩提樹。及須彌頂夜摩宮。而升兜率。天王敷座嚴飾請佛。亦說十頌。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金剛幢等十菩薩。從萬剎塵數外十妙世界十幢佛所來集。佛放兩膝輪光。普照十方。令互相見。十幢菩薩。各說頌讚。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金剛幢菩薩入菩薩智光三昧。十方各十萬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讚歎。與智摩頂。乃起定說十回向法。說已。十方百萬剎塵數世界震動。各百萬剎塵數同

~p 214-215

名菩薩。來為作證。(已上三品。是第五會。)

    十地品第二十六。 佛在他化自在天宮。與金剛藏等不可說大菩薩俱。金剛藏菩薩入菩薩大智慧光明三昧。十方各十億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稱歎。與智摩頂。乃出定唱十地名。還復默然。解脫月菩薩二請。金剛藏菩薩二止之。解脫月第三請。在會菩薩亦同聲頌請。佛放眉間光。普照十方。十方佛亦各放眉間光。普照此會。皆於虛空中成大光明雲網臺。出頌勸說。乃唱地義。說已。十方各十億塵剎震動。各十億塵剎同名菩薩來證。(此一品是第六會。)

  十定品第二十七。 佛在普光明殿。入剎那際諸佛三昧。與十剎塵數菩薩俱。普眼菩薩請問普賢菩薩三昧。佛令自問普賢。時大會皆不得見普賢身座。乃至入十千阿僧祇三昧觀察。亦不能見。佛令更禮普賢。幷徧十方觀察。發起大願。應可得見。大眾遵誨。普賢現身。雨十千雲。世界震動。光明徧照。佛自唱十大三昧名。勅普賢菩薩說之。 十通品第二十八。 十忍品第二十九。 皆普賢菩薩所說。 阿僧祇品第三十。 心王菩薩問。如來自答。 壽量品第三十一。 諸菩薩住處品第

~p 216-217

三十二。 皆心王菩薩所說。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眾會心念不思議法。佛卽加持青蓮華藏菩薩。向蓮華藏菩薩廣說佛所住法。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 普賢菩薩略說九十七種大人之相。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 佛告寶手菩薩。菩薩將下生時。放光照地獄眾。蒙光生天。聞天鼓音。乃至證十地位等。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 普賢復告大眾。極陳瞋心障道。應勤修十法。能具十種清淨等。十方各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世界震動。雨種種雲。各十不可說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佛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右繞十匝。入如來性起妙德菩薩頂。菩薩卽起。請問大法。佛復口放光明。普照十方。右繞十匝。入普賢菩薩口。普賢身座。卽過本時百倍。甫唱法門名字。大地悉皆震動。妙德再以頌問。普賢具演其義。於是十方各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世界震動。雨種種雲。各八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同名諸佛。現前讚歎。授菩薩記。又各有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同名菩薩。來為作證。普賢復說勸

~p 218-219

持之頌。(已上十一品。是第七會。)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 佛在普光明殿。與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剎塵數菩薩俱。爾時普賢菩薩入佛華莊嚴三昧。一切世界十八相動。從三昧起。普慧菩薩致二百問。普賢菩薩酬二千答。十方世界震動光照。一切諸佛現前讚喜。(此一品。是第八會。)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佛在給孤獨園。與普賢文殊等五百大菩薩及五百聲聞無量世主俱。心念請法。佛乃入師子嚬申三昧。樓閣及林。忽皆廣博。與不可說剎塵數世界量等。備極莊嚴。爾時十方各有不可說剎塵數菩薩雲集。興供現通。諸大聲聞。總不知見。善根異故。十方各一上首菩薩說頌讚佛。普賢菩薩以十種法句。開發顯示照明演說師子嚬申三昧。佛欲令諸菩薩安住此三昧故。復放白毫相光普照十方。令諸菩薩普見法界佛事。卽以不可說剎塵三昧。入佛神變海方便門。出生大神變莊嚴雲。文殊菩薩觀察說頌宣明。時諸菩薩皆得塵數大悲門。不離佛所。悉於十方種種示現。利益眾生。文殊亦出自所住處。辭佛南行。舍利弗與六千共行弟子。承佛神力。見文殊眾會。發心

~p 220-221

同遊人間。令海覺等六千比丘。得覲文殊。成就佛法。文殊行至福城之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觀善財童子夙因。為說大法。善財卽隨文殊求菩薩道。文殊指示。令參知識。始從德雲比丘。終至普賢菩薩。(此一品。是第九會。)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四十卷 南伏戎羌北伏戎羌遐)

唐罽賓國三藏般若譯

卽前經入法界品。而普賢菩薩旣為善財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復說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今時但取此最後一卷。續於前經八十卷後。並廣流通。然此一譯。文理俱優。不讓實叉難陀。而知識開示中。更為詳明。切於日用。切救末世流弊。最宜一總流通。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 湯坐朝問道垂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等譯

    僅有三十四品。文義未全。故雖先譯。不復流通。

佛說兜沙經﹙四紙半 南邇北壹﹚

後漢支婁迦讖譯

卽如來名號品少分。及光明覺品少分。

~p 222-223

佛說菩薩本業經(十一紙半 南邇北壹)

吳優婆塞支謙譯 卽淨行品。兼十住品。

諸菩薩求佛本業經(九紙半 南邇北率)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與上同本

菩薩十住行道品經(七紙欠 南邇北率)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卽十住品

佛說菩薩十住經(四紙欠 南邇北率)

東晉沙門祇多密譯 亦卽十住品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 南邇北率)

西晉沙門竺法護譯 卽十地品

十住經(六卷 南壹北體)

鳩摩羅什共佛陀耶舍譯 亦卽十地品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三卷 南體北率)

西晉竺法護譯

卽十定品。亦名普賢菩薩定意經。

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紙半) 壹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卽壽量品。是如來自說。

佛說較量一切佛剎功德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p 224-225

亦卽壽量品。是不思議光王菩薩說。

佛說如來興顯經(四卷 南體北邇)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如來出現品

度世品經(六卷) 壹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離世間品。而末後有一段與如來問答。乃大本中所無。

佛說羅摩伽經﹙四卷﹚ 體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卽入法界品。從無上勝長者。至普救眾生妙德夜神。共十二位善知識事。而內有咒語幾則。

大方廣佛華嚴經續入法界品(八紙欠 南邇北壹)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從天主光天女。至德生童子有德童女。

普賢菩薩行願讚(四紙半 南無北唱)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卽行願品中偈。後有速疾滿普賢行願陀羅尼。

文殊師利發願經(二紙餘 南籍北旣)

東晉迦維羅衞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p 226-227

大略如普賢行願偈。而是五言。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九紙餘 南邇北壹)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於菩提樹下成正覺時。十方諸佛現菩薩形。為觀音普賢等。無量菩薩現聲聞形。為舍利弗等。及現作比丘尼八部神等。佛入三昧。名如來不思議境界。於諸相中。現十方佛剎。於諸好中。現往昔行門。於是德藏菩薩請問普賢菩薩。此三昧何名。云何得之。普賢為說三昧名義。佛放眉間光。使有功用菩薩悉見空中毛端量處。及一一微塵中。皆有無量佛剎。皆有佛成正覺。亦見各各自身。於諸佛處供養聞法。皆證如來不思議境界三昧。爾時德藏菩薩復問修何福德。施戒智慧。證此三昧。普賢菩薩答云。供養三田。名福。不擇怨親善惡貧富。名施。自淨淨他。名戒。觀佛形像作現見想。及達唯心。名智。

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十紙半 南邇北壹)

唐于闐三藏法師提雲般若譯

與前經同本異譯。文頗艱澀。

大方廣佛華嚴經修慈分(六紙餘 南邇北壹)

~p 228-229

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鷲峰山中。十方梵天來集。彌勒菩薩請問。佛為說慈心妙觀法門。宜急流通。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十二紙餘 南邇北壹)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住法林菩提光明宮殿。與比丘及剎塵數菩薩不可說八部俱。文殊菩薩興問。伏一切諸葢菩薩演說如來不思議法。信者當得種種三昧。及陀羅尼。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一卷 南遐北殷)

附三秦錄

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南遐北邇)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二經並與前同本。先出。 文筆不如。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四紙欠 南邇北壹)

唐實叉難陀譯

佛在如來神力所持之處。普賢大眾之所圍繞。有十大菩薩。各與眷屬忽集。眾問普賢。此諸菩薩從何國來。普賢令其入定觀察。竟不能知。三番請問。普賢示以觀察之法。乃見皆在如來身中廣大國

~p 230-231

土佛道場內來集。

信力入印法門經(五卷 南遐北邇)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佛在普光法殿。文殊請問清淨初地之法。佛以六十餘種五法答之。次問普賢菩薩。云何諸佛無障礙智。乃至無障礙身。普賢歎其難見難知。文殊再請。乃具答之。答已。較量功德殊勝。能滅重罪。其不信者。罪亦無量。

大方廣總持寶光明經(五卷  南竭北力)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峰山中。與無量大菩薩俱。普賢與佛。問答法界深義。妙吉祥請問寶光明總持法門。佛令轉問普賢。因問覺與覺者二字之義。舍利弗廣歎菩薩智慧。不可角敵。次有法慧菩薩入定受加。出說十住法門。(與華嚴經十住品長行偈頌俱同。)普賢菩薩讚歎印證。舍利弗自歎從來未聞。佛命其廣集諸天。重請妙吉祥說法。妙吉祥許已。大地震動。十方雲集。乃相與問答。令眾獲益。普賢復問如來大悲之義。復請如來說寶光明總持陀羅尼。舍利弗又與妙吉祥問答妙法。住世幾何。妙吉祥復問佛持經之福。謗

~p 232-233

經之罪。普賢又問持經者當生何土。又問云何得此寶光明總持法。佛答以一法。謂不起煞意。又有二法。謂離於瞋恚。善言誘喻。阿難又問佛聞經之處。佛又為普賢菩薩說偈。二卷有餘。(偈與華嚴經賢首品大同。)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難

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

婆伽婆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現諸淨土。與大菩薩十萬人俱。文殊普賢等十二菩薩。次第請問因地修證法門。佛一一答之。

閱藏知津卷第一

閱藏知津卷第二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一】

述曰。方等亦名方廣。於十二分教中。十一並通大小。此唯在大。蓋一代時教。統以二藏收之。一聲聞藏。二菩薩藏。阿含。毗尼。及阿毗曇。屬聲聞藏。大乘。方等。屬菩薩藏。是則始從華嚴。終大涅槃。一切菩薩法藏。皆稱方等經典。今更就大乘中。別取獨被大機者。名華嚴部。融通空有者。名般若部。開權顯實者。名法華部。垂滅談常者。名

~p 234-235

涅槃部。其餘若顯若密。或對小明大。或泛明諸佛菩薩因。果。事。理。行。位。智。斷。皆此方等部收。非同流俗訛傳。唯謂八年中所說也。

大寶積經(一百二十卷) 龍師火帝(至)始制文字

唐南印土三藏沙門菩提流志譯

    ○三律儀會第一(三卷) 佛住耆闍崛山王。坐大蓮華。與八千大比丘。八千大菩薩。五百比丘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及天龍八部俱。摩訶迦葉請問攝受何法修行。增長成熟諸如來道。取諸功德。增長證入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佛告以求佛智慧力無畏者。無有少法為其可得。無所依倚。種諸善根。若有所得。卽為著想。乃至備明執著過患。亦明法滅天人悲歎等事。後明在家菩薩種種三法。

    ☉無邊莊嚴會第二(四卷) 無上陀羅尼品第一。佛住迦蘭陀竹林。無邊莊嚴菩薩為諸菩薩請問微妙法門。佛為說如來之智。攝諸善巧。有所宣說。無不清淨。隨根成熟。法皆平等。自性清淨。如實了知。而無有法了不了者。以一切法皆假名說。不可施設。亦無示現。皆真勝義。不住分別。亦非不住。乃至如幻如夢。無有高下。以此清淨弘誓攝眾生時。實無

~p 236-237

少法而可著故。復說法門陀羅尼句。廣說陀羅尼門理趣差別。智慧善巧。 出離陀羅尼品第二。說佛十力及說陀羅尼二章。 清淨陀羅尼品第三。佛先以神通力。令此眾會見十方佛。及聞說法。次說四無所畏。及說十四咒說頌竟。勸持結益。然後無量辯才菩薩請問結名。

    ※密迹金剛力士會第三(七卷  竺法護譯) 佛遊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四眾人等說大士業。法名淨濟。金剛密迹稱歎方便智度二業。當成佛道。寂意菩薩請密迹敷演如來祕要。佛亦勅之。密迹誡眾勿恐勿怖。先說四不思議。寂意入定。散華作供。密迹乃說諸菩薩密。引古帝釋善自在。化作仁良蟲。以身肉普救國人病。明身祕密。次明言密。引古寂然梵志。答樓夷仙樹葉多少之數。樓夷。卽舍利弗。寂然。卽釋尊也。次說心密竟。大眾獲益。地動雨華。雷音菩薩以神通力。先於天樂。讚歎法門。次來禮佛。傳雷音王佛問訊之命。眾會乃問密迹夙因。佛具述千佛探籌。樓由最後。及法意法念二弟。一願作金剛力士。侍衛千佛。一願作梵天。勸請千佛轉法輪。今密迹。卽法意也。

~p 238-239

次說行佛道業三十二事。寂意復問如來三密。密迹先說身密。引應持菩薩不見佛頂事證。又明佛不受食。諸天取去濟苦眾生等事。大眾獲益。天樂自鳴。世尊摩頂讚印。次說口密。具明六十種音。引大目連窮佛音聲不得邊際事證。及說咒二十二首。廣明如來言辭不可限量。大眾獲益。次說心祕要。現瑞獲益。又地裂出水。高灑世界。表持經瑞。寂意復請密迹具說如來苦行。莊嚴道樹。降魔受供轉法輪事。眾復獲益。佛讚印之。寂意又問寂然惔怕等義。佛詳答之。眾又獲益。欲知密迹何時成佛。佛為授記。密迹請佛於曠野國七日受供。佛於毗沙門宮應病演法。令各獲益。又為護世四王說十法。八法。六事。四事。二事。為密迹說菩薩十事無瞋恚法。八法心無恐懼。四事而得自在。四事入於法門。八力致開士行。密迹宣咒。諸天偈歎。佛還靈鷲。阿闍世王來見。佛為說密迹夙因。密迹以金剛著地。王及帝釋目連皆不能舉。因為王說有十大法。逮得大力。及說仁和八法。往來周旋四法。又答世王信坐之問。答賢王天子寂然之義。讚其從阿閦國來。入法室總持。密迹請佛建立法典。佛周觀四

~p 240-241

方。說頌建立。幷述往事以結成之。

    ※淨居天子會第四(二卷  竺法護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大菩薩比丘眾六萬人俱。佛於食後入三昧。震動大千。諸天來集。金剛摧天子說偈問法。佛為說菩薩百八夢相。先標。次釋。後偈明菩提心無有退轉。眾生行不可思議。六萬天人。得不退轉。十八那由他天人。發菩提心。十千欲退菩薩。捨除罪過。徑登補處。與彌勒同時成佛。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二卷) 佛住耆闍崛山。與萬二千大比丘俱。及普賢文殊彌勒賢護等無量無邊菩薩。皆來集會。阿難問佛光瑞希有之故。佛為說往昔法處比丘四十八願。現成無量壽佛。廣讚極樂世界依正之妙。極勸發願往生。

    ◎不動如來會第六(二卷) 授記莊嚴品第一。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利弗請問往昔菩薩發趣修行。被精進甲。功德莊嚴。佛舉不動菩薩所發種種弘誓答之。 佛剎功德莊嚴品第二。具明妙喜世界諸莊嚴事。 聲聞眾品第三。明不動國聲聞無數。 菩薩眾品第四。明不動國菩薩更多。在家者少。出家者多。及明魔不為擾。 涅槃

~p 242-243

功德莊嚴品第五。明不動佛入涅槃後所作佛事。法住久遠。 往生因緣品六。明種種善根迴向。得生彼剎。及勸囑流通。

    ※被甲莊嚴會第七(五卷) 佛住迦蘭陀竹園。無邊慧菩薩說偈問法。佛亦說偈許答。次正問被大甲冑。佛具答之。初一番長行偈頌。列諸甲冑名。第二番長行偈頌。明此甲冑無相無名。不可破壞。第三番長行偈頌。明其乘於大乘。第四番長行偈頌。明其住八正道。第五番長行偈頌。明發趣攝取正道之法。第六番長行偈頌。明一一皆以慧為先導。第七番長行偈頌。明其隨入一切法。大饒益眾生。第八番長行偈頌。引古栴檀香光明佛時。有轉輪王名一切義成。能求此法。已成超無邊境界王佛。第九番長行偈頌。明於諸法得法光明。不墮諸見。第十番長行偈頌。因勝慧菩薩問。明無所行而行。第十一番。勝慧說頌讚佛。誓願持法。第十二番。佛說偈讚成之。幷說古徧照佛時。勇猛軍轉輪王聞法受持。已成無邊精進光明功德超勝王佛。次因無邊勝菩薩問。為說長行偈頌。明無住而住。為如理住。次因無邊慧問。為說長行偈頌。明無所安立無畏

~p 244-245

發趣之義。又說往古月燈王佛時。雲音無邊音二大士聞此法門。皆已成佛。若有精勤修習者。當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又能攝得阿字等諸三昧印。又說往古超過須彌光王佛時。勇猛軍勇猛力二大士受持此法。皆已成佛。一名無邊辯才。一名最勝光明。次有慧義菩薩歎法希有。佛印成之。次加持付囑流通。

☉法界體性無分別會第八(二卷 曼陀羅仙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三萬二千天子俱。寶上天子念請文殊說法。佛勅文殊說法界體性因緣。文殊與舍利弗互相問答。五百比丘得無漏心。文殊復與舍利弗問答。發明無縛無脫。二百比丘不忍而去。文殊化作一比丘與之問答。令得無漏。次與阿難發明比丘有增上慢無增上慢之義。次答寶上天子發明菩薩六度清淨。四念清淨。如實授記等義。及明菩薩得自在品。諸天發心。世尊讚印。天子與文殊種種問答。發明不生自在等義。五百菩薩皆得道記。次授寶上天子道記。魔王波旬與眷屬來。佛以神力。令問文殊。菩薩修畢竟行。善知方便行般若義。文殊答之。又以神力。令魔

~p 0246-0247

變作佛身。說於佛法。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又變舍利弗亦為佛身。與魔問答。比丘斷漏。諸天發心。有千菩薩從四方乘空來。發願受持守護此經。佛亦放光守護。付囑流通。

◎大乘十法會第九(一卷 佛陀扇多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五百羅漢。無量無邊菩薩俱。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問大乘義。佛以十法答之。一信成就。二行成就。三性成就。四樂菩提心。五樂法。六觀正法行。七行法慎法。八捨慢大慢。九善解如來祕密之教。十心不悕求二乘。各有長行偈頌。魔外皆悟無生。

◎文殊師利普門會第十(一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百比丘。四萬二千菩薩俱。又無垢藏菩薩。與九萬二千菩薩。從普花佛國而來。及他方此界無量無邊菩薩悉來集會。文殊請說普入不思議法門。佛為說二十八三昧名。一一頌示。又說十四種三昧名。及功用。

    ※出現光明會第十一(五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八十那由他補處菩薩。及四十那由他大士俱。月光童子問佛昔修何業。能得決定光明等一切光明。佛以偈答。先五言偈。答光音。次七言偈。答

~p 248-249

光用。次四言偈。說月光本事。次七言偈。明愛樂此經不愛樂此經差別。及顯受持功德。次五言偈。 明昔求經之行。及懸知未來之事。次明八十種善根資糧成就。出現光明。復有八十種法。能成如來無礙解脫。月光偈讚發願。世尊微笑放光。彌勒偈讚廣問。世尊摩月光頂。說偈付囑。月光請佛受食。佛入城時。現大神變。空中宣百千頌。廣說妙法。及說咒二章。旣受供已。為說行施資糧。有八十種殊勝功德。次說欲成陀羅尼者。應當遠離八十種人。

    ☉菩薩藏會第十二(二十卷 玄奘譯) 開化長者品第一。佛於室羅筏國安居竟。遊摩竭陀國。詣鷲峰山。賢守等五百長者見佛於路。頌讚相好。問捨家因。佛答以觀諸眾生十苦。十惱。十稠林。十毒箭。十愛。十邪。十不善業。十染汙法。十種纏縛。所以捨家。長者說頌。願聞妙法。佛廣說根。麈。蘊。界。因緣等法。無我不實。長者得法眼淨。次說一切熾然。長者卽善來得戒。證阿羅漢。 金毗羅天授記品第二。護城藥叉名金毗羅。奉佛妙供。眾神各奉僧供。佛授金毗羅無上道記。金毗羅莊嚴道路。隨佛至鷲峰山。佛命阿難敷大法座。命目連集諸苾芻大迦葉等。

~p 250-251

同來法會。 試驗菩薩品第三。舍利子問菩薩法。佛答以菩提心。及備信欲。 如來不思議性品第四。詳說如來十種不可思議法。一信受如來不思議身。二不思議音聲。三智。四光。五尸羅。及以等觀。六神通。七力。八無畏。九大悲。十不共佛法。 四無量品第五。述過去大蘊如來。為精進行童子。說大慈等四波羅密。 陀那波羅密多品第六。具明五十種清淨行施。三十種上妙功德。 尸波羅密多品第七。明身語意三種妙行。十種極深重心。十種發心。獲人中天上各四廣勝處法。乃至種種四法。次明五十種清淨尸羅。次明過去最勝眾佛之時。有得念菩薩。常修梵行。已成娑羅王佛。次明菩薩行清淨戒。應於眾生起父母想。訶欲過失。 羼底波羅密多品第八。具明畢竟非畢竟忍。 毗利耶波羅密多品第九。明十障礙法不應隨轉。當勤精進受持開演此菩薩藏。及明三業精進之相。次明在家出家菩薩。各有五損減法。次說往古律儀童子精進行。及法行苾芻精進行。 靜慮波羅密多品第十。明菩薩依四禪發五通。遠勝二乘。及得種種大定。 般若波羅密多品第十一。先明四十一

~p 252-253

法趣入聞相。次明起正行相。次明如理方便作意。次明如理證入如理之句。如理正觀。次復廣明十種善巧。次明妙慧。及到彼岸義。次明五番十種功德。 大自在天授記品第十二。結前大蘊如來。為精進行童子。廣說四無量。及六度已。又說四攝法。然不授菩提記。次值寶性如來。轉名善慧長者。亦不得記。次值放光如來。轉名迷伽儒童。散華布髮。乃得授記。證無生忍。皆卽釋迦本生事也。於是那羅達多長者子。發大乘意。與妻子眷屬樂工。及城中十千人民。廣興供養。立大乘誓。佛為現大神變。授三乘記。及勸受持。

    ☉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第十三(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阿難日晡從禪定起。與五百比丘見佛。佛為說入胎因緣。胎中三十八七生長相貌。出胎七日後所生八萬戶蟲名字。結明五陰皆無常。苦。無我。我所。阿難得法眼淨。五百比丘。漏盡意解。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二卷 義淨譯) 度難陀出家。令見天宮地獄。為說入胎住胎出胎諸苦。同前。又說三塗劇苦。教令修四念處。乃至重說偈已。難陀證阿羅漢。大眾疑問往因。佛為具說本事。

~p 254-255

    ※文殊師利授記會第十五(三卷 實叉難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比丘千人。菩薩八萬四千。諸天七十二億。及天龍八部諸大眾俱。向阿闍世王宮。現大神通。為摧過咎菩薩說大悲法。及授道記。次應供還山。從禪定起。天人雲集。舍利弗請問嚴淨佛剎之行。佛現神變。更集十方無量剎中諸大菩薩。命彌勒敷大法座。昇座動地。乃為舍利弗說一法增至十法。及說種種淨行。因果相稱。結以三法。謂大願殊勝。住不放逸。如所聞法。起正修行。次授四萬菩薩道記。次有師子勇猛雷音菩薩。請問文殊何時成佛。得何佛剎。佛令自問文殊。深顯第一義諦法界實相之理。大眾獲益。次問發心久近。佛述雷音佛時普覆王事。已化二十億眾生皆成佛竟。次問將來佛剎莊嚴。佛勅文殊自說昔願。略有十節。佛因記其佛名普見。剎名隨順積集清淨圓滿。所有莊嚴。遠勝極樂世界。如以大海比一滴水。唯東方普光常多功德海王佛剎。名住最上願。與等無異。及有四大菩薩。東光明幢。南智上。西諸根寂靜。北願慧。亦當得此淨剎。佛復以神力。令大慧見東方剎依正莊嚴。隨授八萬四千菩薩道記。有十六人。

~p 256-257

猶如文殊。餘所得剎。皆如極樂。次四大菩薩皆來入會。文殊令諸菩薩各說一相法門。略敘一十四人。次問文殊久如成佛。佛明其劫數甚遠。無有疲倦。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十六卷 那連提耶舍譯) 序品第一。佛在尼居陀林。遣迦盧陀夷教化父淨飯王。 淨飯王詣佛品第二。天龍八部同集佛所。王亦來禮。說偈問答。 阿脩羅王授記品第三。毗摩質多等十一阿脩羅王。與六十那由他眷屬。設大供養。而得受記。 本事品第四。大迦葉入如實三昧。憶念過去阿僧祇阿僧祇劫如來所修一切功德。以偈讚佛。佛為說不可說劫之前。有佛號因陀幢王。以恆沙世界為一佛剎。莊嚴清淨。國中眾生。純正定聚。於是文殊菩薩從東方高威德王佛所而來。發明因陀幢王卽我釋迦。 迦樓羅王授記品第五。 龍女授記品第六。 龍王授記品第七。 鳩槃茶授記品第八。 乾闥婆授記品第九。 夜叉授記品第十。 緊那羅授記品第十一。先有疑問。如來答釋。乃設供授記。 虛空行天授記品第十二。 四天王授記品第十三。 三十三天授記品第

~p 258-259

十四。夜摩天授記品第十五。歎佛能知二諦。及廣設供。佛與授記。 兜率陀天得授記品第十六。推授記不可得。但是世諦言說。如夢不實。倍設供養。得記。 化樂天授記品第十七。解一切法實際無二際。而得道記。 他化自在天授記品第十八。自言尚不見實。況復見際。彼法非可知。非可識。非可捨。非可修。非可證。而得道記。 諸梵天等授記品第十九。離諸分別。定心清淨。以寂滅法。說偈讚佛。而得道記。 光音天等得授記品第二十。說照耀一切法三昧。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徧淨天授記品第二十一。說超過一切法三昧。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廣果天授記品第二十二。說無量門陀羅尼。及偈讚佛。而得道記。 淨居天子讚偈品第二十三。共四百五十三人。各說偈讚。 遮羅迦波利婆羅闍迦外道品第二十四。八千外道請問決疑。佛說從六道來受生習氣。及說對治法。外道悟無生忍。偈讚獲記。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佛為淨飯王說內外六界。皆是假名。無來無去。及說諸根如幻。境界如夢。順違中庸三種六塵。皆具三解脫門。 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一無量稱王。二地

~p 260-261

天王。三頂生王。皆以無厭足而取大苦。四尼彌王。以不放逸而成大益。說此本生四王事已。勸淨飯王修不放逸。觀一切法無生陀羅尼門。及不滅等六十七法門。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佛與授記。皆生安樂世界。後皆成佛。次囑舍利弗受持流通。

    ※富樓那會第十七(三卷 鳩摩羅什譯)。 菩薩行品第一。佛住王舍城竹園。富樓那問菩薩多聞不退轉事。佛答以四大希有事。精進(一)。忍辱(二)。正道(三)。深心(四)。又四法生喜心。四法得離難。 多聞品第二。明四法能集多聞。 不退品第三。明四法能不退轉。說古那羅延法師。及摩訶耐摩陀比丘弘法事。次說四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四法不退心。及善根。戒清淨(一)。念成就(二)。勤精進(三)。多聞慧(四)。四法利益菩提。持戒(一)。忍辱(二)。精進(三)。多聞(四)。四法具足身色財物眷屬。行慈(一)。供佛(二)。供法(三)。供僧(四)。 具善根品第四。明親近四法。能攝一切善法。忍辱(一)。出家(二)。頭陀(三)。近善知識(四)。 神通力品第五。放毛孔光。以經付囑阿難。及讚竹園功德。 大悲品第六。因目連問。廣說因中大悲行。 合難品第七。因象手比丘問。廣明眾生性空。佛亦不滅。 富樓那品第八。歎述流通。

~p 262-263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二卷 闍那崛多譯)。 婆伽婆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一切八部俱。喜王菩薩以偈讚佛觀於法界。護國菩薩比丘夏安居竟。共諸初學比丘見佛偈讚。問菩薩法要。佛答四法能成清淨之事。真實無諂(一)。行於平等(二)。心念行空(三)。如言而行(四)。四種無畏之法。得陀羅尼(一)。值善知識(二)。得深法忍(三)。戒行清淨(四)。有四功德。令心歡喜。見佛(一)。聞法(二)。捨一切(三)。順法忍(四)。四法應棄捨。居家(一)。利養(二)。檀越(三)。身命(四)。四種無悔之法。不破戒(一)。住阿蘭(二)。四聖種(三)。多聞(四)。四調伏行。願值佛(一)。供師長(二)。樂空閒(三)。頭陀忍(四)。四法淨菩薩行。無瞋恨(一)。捨所有(二)。不求果報(三)。不見師過(四)。四墮落法。不恭敬他(一)。背恩諂曲(二)。多求名利(三)。詐善揚德(四)。四障道法。懈怠(一)。不信(二)。我慢(三)。瞋恚(四)。四種人不得親近。惡知識(一)。執見人(二)。謗法人(三)。貪利養人(四)。四法受未來苦。輕慢智人(一)。懷嫉妒心(二)。於法無信(三)。無忍求利(四)。四繫縛。輕慢他(一)。世俗定(二)。行放逸(三)。求利養(四)。次七言偈。廣說佛本生妙行。及歎末世

~p 264-265

不如法事。又明八種障菩提法。次明古成利慧佛時。福燄王子不放逸事。次結益囑持。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一卷 康僧鎧譯)。 佛在給孤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俱。郁伽等十長者。各與五百長者見佛。問在家出家二種菩薩行法。佛先廣說在家三歸五戒法義。及佈施功德。厭離家想。六時悔過。隨喜勸請。希慕出家。供養眾僧。次說出家四聖種行。頭陀。淨戒。淨定。淨慧。次問菩薩住在家地。學出家戒。佛以五法答之。施不望報(一)。不習欲想(二)。修禪不證(三)。學慧行慈(四)。護法勸他(五)。次授記其供養千佛化度眾生所有功德。百千出家菩薩所不能及。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二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比丘。五百菩薩。及天龍八部俱。電德菩薩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五大伏藏。謂貪行伏藏。瞋行伏藏。癡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諸法伏藏。於法伏藏中。說過去寶聚功德聲佛時。廣授大王欲害無垢比丘事。深戒勿生害心。又勝生佛時。旃陀羅聞法得無生忍。牛聞法得生兜率。深明眾生根行難測。次答月幢菩薩無功用智之問。地動雨華。

~p 266-267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卷(一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幻師欲試佛故。詐言請佛。於穢處化作道場。四王帝釋亦各化作莊嚴道場。幻師驚悔。欲攝所化而不能得。次日世尊現大神變。幻師悔過。見一切處佛身。便獲念佛三昧。以偈問法。佛亦偈答。幻師得順法忍。阿難啟佛加持。令彼幻莊嚴事七日不沒。幻師隨佛至山。請問菩薩速至道場之行。佛說四十三種四法。幻師證無生忍。得記。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商主天子問佛幾種神變。調伏眾生。佛答以說法。教誡。神通。三種。又問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令問文殊。文殊答於無言說法而作言說。一切言說實無所說。名大神變。舍利弗問商主往因。佛答以過去等須彌佛時。淨莊嚴王本事。舍利弗歎文殊久修梵行。多供養佛。種諸善根。文殊為說三種決定之義。佛又讚商主。更為說大神變。文殊又答商主問菩薩智。及答四十二問。大眾獲益。更答種種密意之問。及答諸菩薩行之問。眾又獲益。佛又答商主無生法忍之問。現瑞獲益。受記勸持。

~p 268-269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二卷 月婆首那譯)。 婆伽婆在給孤獨園。與五千比丘。八千菩薩俱。迦葉問出家者。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佛為說持戒念佛。及說出家為二事故。一為現得道果。二為見未來佛。次廣明沙門四賊。及種種過。迦葉勸佛久住。佛以護法囑之。迦葉極言不堪。勸付彌勒菩薩。佛遂摩彌勒頂。大千震動。諸天勸助彌勒受持。更請世尊說當來惡。以作警誡。佛為說之。及說古智上佛時。樂精進菩薩本所修行。深顯法施功德。次明菩薩二十法業。四種畢定。四法離薩婆若。四法應急捨離。次明瞋餘菩薩得罪甚大。於是彌勒作師子吼。五百比丘自愧信施難消。退還歸俗。文殊先讚印之。次與如來問答方便。令得盡漏。迦葉復請世尊說末世菩薩諂曲之過。佛說古妙華佛時。達磨善法二童子事。勸誡應修沙門二業。一修禪。二習誦。不應唯修供養福業。尤不應以破戒之身而著袈娑。次說古光明佛世。大精進菩薩觀佛畫像法門。

    ☉優婆離會第二十四(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

~p 270-271

百五十比丘。五萬菩薩俱。佛問誰能於後末世。護持正法。成熟眾生。有五十五菩薩各自承當。舍利弗向佛稱歎。佛印述之。幷說三十五佛悔除罪法。時優波離從禪定起。請佛廣說決定毗尼。佛為分別聲聞菩薩持犯不同。次勅文殊說究竟毗尼。佛又廣答聲聞菩薩增上慢相。說偈結持。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二卷)。 佛在鹿苑。與千比丘。五百菩薩俱。有諸菩薩業障深重。疑惑退轉。彌勒菩薩慰問令喜。有六十人隨勸詣佛。投地悲淚。佛慰令起。說其往昔誹謗法師惡業。多受眾苦。後亦當生極樂世界。時諸菩薩隨發十三弘誓。佛讚印之。彌勒因問末世菩薩成就幾法。安隱得脫。佛答以二種四法。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麤語慳悋。是人當解脫。當捨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次明無希望心行法施時。成二十利。又二十利。次明末世種種過惡。次明慧行菩薩與初業菩薩不同之相。次明初業菩薩應當觀察利養之過。亦當觀察憒鬧過有二十。世話過有二十。睡眠過有二十。眾務過有二十。次明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非出家者。次明

~p 272-273

略說戲論過有二十。次明發十種心。能生極樂世界。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二卷 鳩摩羅什譯)。 佛在王城竹園。為善臂菩薩廣說六波羅密法。常當具足。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俱。舍衛城有菩薩名善順。恆以五戒八齋教化眾生。令修六度四等。帝釋種種試驗。不能令其破戒。偶得劫初金鈴。價過南洲。謂唯波斯匿王最貧。與眾往見。而奉與之。王問誰證我貧。善順請佛為證。佛與五百聲聞。十千菩薩。及天龍八部。從地湧出。為作證明。兼說三種無量功德資糧。復有三十二法。能勤修者。則為見於如來。大眾獲益。王以二衣施善順。善順不受。王求以足踏之。次卽轉施貧苦。咸令得益。勸使見佛。兼為王說菩薩法門眷屬。

    ☉勤受長者會第二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薩俱。城有長者名勇猛授。與五百長者見佛。請問求菩提者。應云何學。云何住。云何修行。佛答以大悲六度。次問云何觀察於身命財。能無貪悋。佛教以觀身過患。又說四十四

~p 274-275-276

種觀身。長者得無生忍。說偈歎菩提心。佛為授記。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一卷)。 佛在瞿師羅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舍摩夫人供養佛僧。帝女夫人譖於優陀延王。王極瞋怒。以箭三射。舍摩入慈三昧。箭還住王頂上空中。王乃驚悔。舍摩勸令見佛懺罪。因問女人過患。佛為廣說丈夫四種愆過。王受三歸。作優婆塞。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王舍城有長者女妙慧。年始八歲。詣佛問法。佛為說四十行。女發大願。動地雨華。眾變金色。次答文殊諸問。文殊向佛讚之。佛因說其發菩提心。經三十劫。然後佛始發心。女又發大誓願。卽轉如三十歲知法比丘。眾會獲益。

    ☉恆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 佛在給孤獨園。此優婆夷來禮佛足。與佛問答第一深義。佛為授記。

閱藏知津卷第二

~p 277

閱藏知津卷第三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二】

大寶積經之餘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一卷 佛陀扇多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無量無邊菩薩。及八千大菩薩俱。舍利弗等入城乞食。至阿闍世王宮殿。王女名無畏德。年始十二。安坐不起。王語令起。女卽種種彈訶聲聞。舍利弗目犍連往問。皆被屈服。又以誓願令諸聲聞得見香象世界。放香光明如

~p 278-279

來。次答大迦葉問。答須菩提問。答羅睺羅問。答父王問。人天獲益。然後下床禮敬聲聞。施妙飲食。同至佛所。現丈夫身。佛與授記。幷授其母月光夫人道記。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第三十三(一卷 聶道真譯)。 序品第一。佛遊給孤獨園。與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文殊等八大菩薩。舍利弗等八聲聞。各發勝願。入城乞食。波斯匿王女無垢施。年始八歲。與五百婆羅門出城浴洗天像。為婆羅門說其初生七日。卽聞三寶功德。乃趨菩薩聲聞處禮足。王亦隨至。 聲聞品第二。女問八大聲聞。皆不能答。 菩薩品第三。女又次第問八菩薩已。須菩提語諸聲聞菩薩。已得法食。不須乞食。遂同還佛所。女卽以偈問佛菩薩諸行。 菩薩行品第四。佛為說十八種四法。女卽發誓奉行。震動世界。雨眾天花。天樂自鳴。變成十六童子。佛乃明其修菩薩行經六十劫。文殊乃發菩薩之心。 授記品第五。佛為授菩提記。及授五百婆羅門記。

    ※功德寶華敷菩薩會第三十四(二會同卷)。 佛在耆闍崛山。開敷功德寶華菩薩問受持佛名。速證菩提

~p 280-281

之義。佛為說十方佛號。及受持功德。東方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南方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西方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北方積集無量辯才智慧如來。東南方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西南方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西北方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東北方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來。上方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下方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

    ◎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幷欲色諸天子俱。佛勅文殊為天眾說諸佛甚深境界。所謂平等。無依。無數。無得等。次受善德天子請。現大神變。往兜率天。說四種法。住不放逸。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一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住於神通而起大智。四住於寂靜而常觀察。及說八種八法。又說依不放逸。不損三樂。得離三苦。超三畏。三有。離三垢。滿三學。近三寶。離波羅密三障。得波羅密三伴助。次示觀察正勤。念處。如意。根。力。覺。道等法。次以光照上方普賢佛剎。與持法炬菩薩同來見佛。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四卷 達磨笈多譯三 菩提流志譯一)。

~p 282-283

緣起品第一。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四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文殊入無諍除心三昧。震動十方佛土。又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大集十方菩薩來到佛所。皆入隱身三昧。迦葉舍利弗須菩提入二萬三萬四萬三昧求之。不見微相。文殊復遣化佛菩薩。徧召諸天。 開實義品第二。文殊與善住意天子問答。共談實義。 文殊神變品第三。善住意先發後至。文殊後發先至。華臺諸化菩薩說偈讚佛。眾益地動。 破魔品第四。文殊入破散諸魔三昧。魔見衰相。恐怖歸佛。次說具二十法。得是三昧。復有六種四法。 菩薩身行品第五。十方菩薩從隱身三昧起。各現其身。文殊問菩薩名義。佛答以覺一切法。 破菩薩相品第六。明初發心義。無生忍義。超越轉入諸地義。 破二乘相品第七。明真出家持戒頭陀禪行等義。及明聰辯利智。是嬰兒凡夫。得陀羅尼。是愚癡凡夫。諸餘智人。盡入頑鈍。五百比丘不信誹謗。墮大地獄。佛記其從地獄出。速證涅槃。以聞如是甚深法門故。 破凡夫相品第八。說殺三毒謗三寶等性惡法門。 神通證說品第九。文殊為善住意入如幻

~p 284-285

三昧。及為五百五通菩薩執劍害佛。以除彼分別心。令得無生法忍。 稱讚付法品第十。

    ☉阿闍世王子會第三十七(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王子名師子。與五百人見佛。問答各十六頌。佛與授記。

    ☉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二卷半 竺難提譯)。 佛在給孤園。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俱。智勝問菩薩行於方便。佛具答之。兼明眾尊王菩薩與女人同坐事。過去樹提梵志十二年攝受女人事。無垢比丘容女借宿事。愛作菩薩度德增女事。於是阿難歎諸菩薩如須彌山。亦如藥王。迦葉亦說空澤大城之喻。以歎菩薩。次因德菩薩之問。佛為具說示現八相十惱等一切方便。皆為化度眾生。非有實事。

    △賢護長者會第三十九(三卷 闍那崛多譯)。 佛在迦蘭陀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跋陀羅波梨長者。與千眷屬。向世尊前請問決疑。佛先為阿難具說長者所受樂果。雖帝釋亦不能及。唯真月童子則又勝之。由於古樂光佛時。作大法師。開示未聞。以是法施因緣。九十一劫恆受福報。長者乃問眾生神識相貌名義。及此世他世作受等義。佛具答之。

~p 286-287

真月童子問。色。及欲取。見取。戒取。云何須觀。佛亦答之。次有大藥王子菩薩問神識從此身移。當有何色。佛答如幻師火。如人水內影。如風輪無定。無有定色。如眾生眼見虛空等。及問答受罪受福等事。次又答賢護問聚。積。陰。移。四種名義。

    ◎淨信童女會第四十(三會同卷)。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及賢劫諸菩薩。文殊等六十人。賢護等十六大士。二萬兜率天子俱。波斯匿王女名淨信。詣佛問法。佛答以十二種八法。又轉女身二種八法。淨信與五百童女。俱得授記。

    ☉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第四十一(菩提留支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十千菩薩俱。彌勒問速成菩提之法。佛答以成就八法。一深心。二行心。三捨心。四善知回向方便心。五大慈心。六大悲心。七善知方便。八般若波羅密。

    ◎彌勒菩薩所問會第四十二。 佛在鹿林。與五百比丘。一萬菩薩俱。彌勒問菩薩成就幾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速證菩提。佛答以增一至十法。彌勒以偈讚佛。阿難歎其辯才。佛明其十無數劫前。於燄光遊戲妙音自在王佛時。曾為婆羅門子賢壽。

~ p 288-289

悟無生忍。便獲神通。本先四十劫前。發心行道。由我勇猛精進。行於二種十法。故能超之。次明彌勒往昔所行善巧方便安樂之道。次明見一切義太子施血。妙華太子施髓。月光國王施眼。本生苦行。次明佛與彌勒二人本願不同。

    ※普明菩薩會第四十三(一卷 附秦錄勘同編入) 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佛為迦葉說菩薩二十種四法。又說三十二法。又說如地如水等喻。又說中道真實正觀。又說菩薩為真佛子。又說畢竟智藥。又說當來比丘。如犬逐塊。又說二不淨心。一讀外道書。二畜好衣缽。二堅縛。一見。二利養。二障法。一親近白衣。二憎惡善人。二垢。一忍受煩惱。二貪諸檀越。二雨雹壞諸善根。一敗逆正法。二破戒受施。二癰瘡。一求見他過。二自覆其罪。二燒法。一垢心受著法衣。二受他持戒供養。二病。一懷增上慢。二壞他大心。又說四種沙門。一形服。二威儀欺誑。三貪求名聞。四真實。又說四種破戒似持。一說有我論。二身見不滅。三取相行慈。四見有所得。於是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五百比丘從坐去。佛化二比丘隨與問答。令其

~p 290-291

解脫。來詣佛所。答須菩提種種諸問。又有五百比丘得解脫。三萬二千人得法眼淨。普明菩薩問云何住。及云何學。佛言不取不著。發大精進。習大法船。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二卷 道龔譯)。 沙門品第一。佛在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萬六千菩薩俱。摩訶迦葉問沙門義。佛詳答之。幷說三十二垢。八覆。十二表式。八法敬重袈娑。及說破戒比丘不能消信施。 比丘品第二。先正說比丘法。次說惡比丘能壞正法。有十六種四惡法。 旃陀羅沙門品第三。說惡沙門如旃陀羅。亦名敗壞。亦名篋。亦名构欄茶。亦名求利。亦名稗。亦名逋生稻。亦名形似。亦名失血氣。五百比丘捨戒還俗。佛記其信解慚悔。得生兜率。在彌勒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第四。詳明營事之法。 蘭若比丘品第五。詳明阿蘭若法。五百比丘。漏盡解脫。 乞食比丘品第六。 糞掃衣比丘品第七。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半卷)。 佛在耆闍崛山。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十六在家菩薩。六十無比喻心菩薩。賢劫一切菩薩。及無盡慧等六萬

~p 292-293

菩薩俱。無盡慧問菩提心義。及依何義而得修行。佛答菩提本無名字言說。若依言說敷演。則以十波羅密為十發心。一一波羅密皆以十法為首。及明十地先相。十地圓滿十度。得十三昧。十陀羅尼。於是無礙光明師子幢天子歎佛及法。佛更為說聽受此法門者。必不退轉。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第四十六(卷半 曼陀羅仙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千比丘。十千菩薩俱。文殊晨朝詣佛。舍利弗等亦至。佛問文殊。欲見如來耶。文殊卽說正觀如來法門。佛印許之。舍利弗與文殊問答深義。佛亦與文殊互相問答。深明修般若義。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等義。乃至福田無差別相。大地震動。眾會獲益。次明入不思議三昧。如人學射。久習則巧。次明欲具一切佛法。當學般若。次明一行三昧。乃至微笑放光。以為無相法印。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二卷 竺法護譯)。 佛在靈鷲山。與四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俱。以一寶葢覆此忍土。雨花說頌。來禮佛足。請問清淨之行。佛總告以四事。一曰行度無極。二曰遵修諸佛道

~p 294-295

品。三曰具足神通。四曰開化眾生。次詳解釋六度。三十七品。五通。及化眾生有二十事不厭生死。次說古普壞世佛時。有珍寶菩薩問饒益眾生。嚴淨道場。等義。佛以無放逸答之。彼時珍寶。卽今寶髻。次又說開化眾生有四四法。又說古離垢光佛時。有極妙精進菩薩。以大忍力。仰承佛命。往化業首太子。彼時菩薩。卽今世尊。彼時太子。卽今彌勒。次說菩薩一種四法自在道業。寶髻以其髻中明月珠。貢佛發願佛為授記。

    ◎勝鬘夫人會第四十八(一卷)。 佛在給孤獨園。波斯匿王與末利夫人致書於女勝鬘。稱揚佛德。勝鬘發書尋繹。遙空請佛。佛卽現身。勝鬘說偈歎德。佛為授記。勝鬘復發十弘誓願。感於天花天音。又發三願。佛讚印之。又說一大願攝恆沙願。所謂攝受正法。更復演說廣大之義。及大威力。佛讚印之。又說大乘了義。廣明二乘為不了義。以不出變易生死。不斷無明住地故。唯一佛乘。一歸依。一實諦為了義耳。佛亦印之。次又說三種人入大乘道。一成就甚深法智。二成就隨順法智。三仰推唯佛所知。餘有隨己所取。執著妄說。違背正法者。一切天人

~p 296-297

應共摧伏。佛亦讚印。然後放光。昇空步還。告語阿難。及與天帝。結名付囑。

    ○廣博仙人會第四十九(一卷)。 佛在恆河岸上。與無量比丘俱。廣博仙人與五百同行來見。問云何為施。何者施義。及施主。施者。等義。佛詳答之。幷示三十二種不淨之施。次明五大施。又五大施。又五無上施。又九大施等。次答中有識。及明智識差別。次答六道來生差別。僅說持鬘。四王。忉利。三種生死時相。文來未盡。

△ 大方廣三戒經(三卷) 乃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卽第一三律儀會同本異譯。

☉佛說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二十卷今作十卷) 〔日*英〕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共惟淨等譯

    卽第三金剛力士會同本異譯。分作二十五品。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 乃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無量壽經(二卷) 乃

曹魏天竺沙門康僧鎧譯

佛說阿彌陀經(二卷) 乃

~p 298-299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南作二卷北上中下同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已上四經。並第五無量壽如來會同本異譯。而法賢本中。有慈氏問答。尤妙。但止三十六願。

○佛說大阿彌陀經(二卷) 貞

  宋國學進士王日休。取前四經刪補訂正。析為五十六分。惜其未見寶積一譯。然心甚勤苦。故舉世多流通之。

佛說阿閦佛國經(二卷北作三卷) 服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卽第六不動如來會同本異譯

※佛說大乘十法經(一卷) 服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卽第九大乘十法會異譯

佛說普門品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十文殊師利普門會異譯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四十卷今作二十卷 南辭安北如松﹚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p 300-301

    卽第十二菩薩藏會異譯

佛說胞胎經(一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十三佛為阿難說人處胎會異譯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經(二卷) 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十五文殊師利授記會異譯

☉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四卷南作三北作二 南夙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卽第十八護國菩薩會異譯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分作八品。

佛說法鏡經(二卷) 服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二經皆卽第十九郁伽長者會異譯

幻士仁賢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二十一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異譯

※佛說決定毗尼經(一卷) 衣(北云。東晉錄。失譯人名。南雲。燉煌三藏譯。)

~p 302-303

    卽第二十四優婆離會異譯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紙半) 淵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卽前經中譯出別行

※發覺淨心經(二卷北作一卷) 衣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卽第二十五發勝志樂會異譯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曹魏西域沙門釋白延譯

  卽第二十七善順菩薩會。而有同王見佛。得菩提記。諸佛摩頂。現出家相。諸事。

佛說須賴經(一卷 南忘北衣)

前涼月支國優婆塞支施崘譯。亦同前本。

○菩薩修行經(亦名威施長者問觀身行經 半卷 南忘北短)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佛說無畏授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僅半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卽第二十八勤授長者會異譯

佛說優填王經(四紙餘) 衣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p 304-305

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九紙餘) 力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二經皆卽第二十九優陀延王會異譯

○佛說須摩提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二經同卷) 衣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二經皆卽第三十妙慧童女會異譯

佛說阿闍世王女阿述達菩薩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三十二無畏德菩薩會異譯

※佛說離垢施女經(一卷) 衣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得無垢女經(一卷) 裳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二經皆卽第三十三無垢施菩薩應辨會異譯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二卷) 裳

唐南印土沙門菩提流志初譯

    卽第三十五善德天子會異譯

☉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三卷) 裳

~p 306-307

元魏烏萇國沙門毗目智仙共流志等譯

△佛說如幻三昧經(三卷) 裳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二經皆卽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異譯

△太子刷護經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太子和休經(二經同卷) 裳

西晉錄失譯人名

二經皆卽第三十七阿闍世王子會異譯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二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四卷今作二卷 南清北深)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經皆卽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異譯

○大乘顯識經(二卷) 推

唐中印土沙門地婆訶羅譯

卽第三十九賢護長者會異譯

佛說大乘方等要慧經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卽第四十一彌勒菩薩問八法會異譯

~p 308-309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二經南共一卷北共半卷) 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第四十二彌勒菩薩所問會異譯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 推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佛說摩訶衍寶嚴經(一卷) 推

晉代失譯師名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五卷今作二卷) 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三經皆卽第四十三普明菩薩會異譯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 推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卽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異譯

△毗耶娑問經(二卷) 推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卽第四十九廣博仙人會。而有結文。

入法界體性經(八紙半 南男北傷)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耆闍崛山。文殊師利立佛門外。佛命之入。問佛住何三昧。佛言。寶積三昧。乃至種種問答。明法界義。舍利弗復與文殊問答深義。

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五紙半 南男北才)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與前同本。

佛說阿彌陀經(四紙餘) 貞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園。與比丘菩薩諸天大眾俱。無問自說。告舍利弗。稱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依正功德。勸人發願求生。但以執持名號為行。復引六方各恆沙佛。出廣長舌。勸信流通。今時叢席皆奉之為晚課。真救世神寶。圓頓上乘也。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九紙欠) 貞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與上經同本。而有十方佛勸信。

後出阿彌陀偈經(十四偈) 貞

後漢失譯師名

讚往生淨土勝妙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三紙) 行

開元附梁錄

佛在瞻波大城。為諸比丘說阿彌陀佛父。母。子。侍者。上首。及魔等名。次說神咒。十日修行。必生彼國。

~p 312-313-314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一卷) 貞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韋提希夫人。被子幽閉。哀請世尊說生淨土之法。佛示以三種淨業。十六觀門。天台智者大師有疏。四明法智尊者有妙宗鈔。深得經髓。宜精究之。

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一卷 南罔北短)

劉宋幽州沙門曇無竭譯

佛在鹿苑。與二萬比丘。萬二千菩薩。二萬天子俱。華德藏菩薩問云何得如幻三昧。佛答以一法。謂無依止。又問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彌勒文殊等六十正士。又問他方菩薩。何人得此三昧。佛答以觀世音得大勢二大菩薩。華德藏請佛召二菩薩。佛放白毫相光。照安樂剎。令彼此互見。互得大益。二大士來。佛遂說其過去發心之因。幷授補處成佛之記。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上中下同卷 南淵北似)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與上經同本。末後有一女人發心。便得轉為男子。授菩提記。

閱藏知津卷第三

~p 315

閱藏知津卷第四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三】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 位讓國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序品第一。佛在耆闍崛山。往古佛住大塔之中。與六萬八千比丘。無量諸菩薩俱 。時成正覺。始十六年。知眾大集。堪任受持菩薩法藏。卽入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三昧。於欲色二界中間。出大坊庭。如大千界。從三昧起。放大光明。與諸大眾上升寶坊。六

~p 316-317

欲天王。各各偈讚隨侍。佛至寶坊。坐師子座。又入無礙解脫三昧 。一一毛孔放光。普照十方無量世界。光中說偈。為勸放逸諸菩薩故。光徧十方 。還從頂入。十方各有一大菩薩。與十恆沙諸大菩薩俱來。右繞萬匝。供養讚歎。次第而坐。佛從定起。謦欬聲徹十方。人及非人。四禪天眾。一切畢集。復放眉間光。入諸菩薩頂。於是諸法自在功德華子菩薩。入瓔珞莊嚴三昧。出師子座。從三昧起。偈讚請佛登座。次有寶杖等十菩薩各入三昧。令眾得益。乃至召魔王來。令其請轉法輪。佛讚其譬如百年闇室。一燈能破。次有法自在王菩薩。廣讚如來境界不可思議。歎惜眾生捨大喜小。會中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天人。發無上心。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佛放白毫光明。入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菩薩化大寶葢以覆如來。偈讚問法。佛答菩薩有四瓔珞莊嚴。一戒瓔珞莊嚴。二三昧瓔珞莊嚴。三智慧瓔珞莊嚴。四陀羅尼瓔珞莊嚴。一一各有增一至十等事。次明有八光明能壞諸闇。淨菩薩行。一念光。二意光。三行光。四法光。五智光。六實光。七神通光。八無礙智光。一一光復各八種。次明修

~p 318-319

習大悲有十六事。一壞妄見。二壞四倒。三破憍慢。四壞五葢。五拔沈沒。六斷七慢。七斷惡道。八斷繫縛。九斷惡友。十施智慧。十一施因緣智。十二斷所見。十三斷三有。十四壞魔網。十五示樂因。十六開涅槃門。次明修三十二善業。壞眾生三十二惡業。一智慧。二上解欲。三法自在。四正命。五正見。六不放逸。七壞麤獷。八一切施。九淨戒。十忍。十一進。十二定。十三智。十四正義。十五壞世行。十六斷煩惱。十七除我見。十八調諸根。十九壞邪說。二十知恩。二十一壞增上慢。二十二善口語。二十三知足。二十四恭敬父母師長。二十五修七財。二十六身念處。二十七燃慧燈。二十八出離道。二十九捨左道。三十捨愛著。三十一信三寶。三十二修六念。次廣答如來十六大悲。非諸聲聞菩薩所及。引古栴檀窟佛。度非非想天一人。入定八萬四千大劫。待其下生與授記已。方般涅槃。次復明如來三十二業。卽是十力。四無所畏。及十八不共法。於是如來顧問大眾。誰能守護如是供具。及此寶坊。令不毀損。待彌勒成佛十六年後。供養彼佛。及賢劫中五百如來。爾時諸法神通自在王菩薩。卽承當之。有一

~p 320-321

神通魔王。問其安置何器。菩薩令其諦觀我身。見其臍中有水王光世界。佛號寶優鉢羅。坐大寶山。宣說正法。魔王卽發大菩提心。誓不退轉。次陀羅尼自在王菩薩。答師子幢菩薩。廣說八陀羅尼。所謂淨聲光明陀羅尼。無盡器陀羅尼。無量際陀羅尼。大海陀羅尼。蓮華陀羅尼。入無礙門陀羅尼。四無礙智陀羅尼。佛莊嚴瓔珞陀羅尼。佛讚印之。幷說其曾於過去淨光明佛時。名為光頂菩薩。問佛寶炬陀羅尼義。聞已。卽得。故今能說。次有慧聚菩薩。請問得已不失之故。佛廣答以安住慧根。造作慧業。大地震動。次有具足四無礙智菩薩。請問以何因緣。名為慧聚。佛說過去功德佛藏時。曾為念意菩薩。不起於座。答佛所問百億事義。大眾獲益。故得此名。次乃付囑流通。 寶女品第三。世尊故在大寶坊中。有寶女手持白真珠貫。隨誠言力。徧著佛及諸菩薩頂。眾歎稀有。佛述成之。女問實語。法語。義語。毗尼語義。佛具答之。十千菩薩得無生忍。女為舍利弗說三十二菩薩寶心。悉無聲聞辟支佛心。又為說四無礙智。舍利弗問其夙因。佛說過去分別見佛時。曾為輪王。供佛發心。久已離男

~p 322-323

女身。今以方便示女身耳。寶女請問十力世尊。是卽是離。又何故說十。非一非百。佛說非卽非離。能說十事。故名十力。雖說十力。一具無量。為流布故。說言十力。因廣說十力。無畏。十八不共。皆從菩薩修行所得。又答三十二相業因。地動獲益。次答修行法行問。次寶女為舍利弗說不退印。地動獲益。佛又答寶女大乘問。次說三十二障礙事。三十二速得大乘事。結益囑持。 不眴菩薩品第四。東方普賢佛所。不眴菩薩來供養佛。讚歎問法。佛為說一切法自在三昧。次明具足一至十法。能得三昧。大眾獲益。次不眴為舍利弗說無住義。無生忍義。佛讚印之。因說得心自在。卽能得法自在三昧。次為舍利弗說不眴夙因。乃於過去自在王佛時。名為法語比丘。久修久證此妙三昧。不眴又為舍利弗說梵行法。大眾獲益。付囑流通。 海慧菩薩品第五。大水盈滿。出生無量芬陀利華。大眾各自見在華上。華出大光。彌勒問何因緣。佛言。下方寶莊嚴土。海智神通佛所。有海慧菩薩。欲來聽法故。海慧卽來。先入三昧。令此大眾得見彼土。次偈讚佛。請問淨印三昧。佛為具說菩提心寶。三押不壞。具

~p 324-325

足六度。次說穿菩提心。次說三昧根本。所謂三業隨智。復有十淨。具三十法。得八不共。次明遠離滓濁。破壞四魔。次為舍利弗說師子初產。小火燒薪等喻。復為海慧說過去勤精進佛。示堅固莊嚴菩薩四法。一者發心。二者作心。三者觀心。四者如法住。旣廣釋已。菩薩奉持。勤行精進。今成世尊。次有修悲梵天請問海慧。何名佛法。答以一切法卽是佛法。無有二相。菩薩有八種力。聞深佛法。不生怖畏。佛讚印之。兼明能護正法。有四四攝。次有功德寶光菩薩問護法義。佛舉過去大智聲力如來。答法護菩薩所問護法之義。兼以付之山王等十九菩薩。各言能護。文殊師利言其悉是謬語。以世尊不得一法故。佛讚印之。文殊又說持經有十利益。大眾發心。地動出光。海慧復問世尊何法攝取大乘。佛答以百種一法。百三十種二法。五十六種三法。及障礙大乘三十七種四法。眾又獲益。大地震動。天人讚善。佛復偈歎大乘功德。又為海慧廣說門句。法句。及金剛句。於是十方菩薩。興供偈讚。慧聚菩薩申明佛出世義。佛舉然燈授記時。七種三淨。以印成之。海慧復問菩薩發何等願。佛答以如

~p 326-327

本發願。及說種種方便智慧。次說過去無邊光佛。為淨聲輪王說八種四法。王悟無生。出家修道。佛又為說出家二十四益。幷示以當淨自界。淨聲如法觀已。卽得神通辨才。彼時淨聲。卽今海慧。次又為說如法而說。如說而住之義。引古師子捨身救二猴子之事為證。次有二十一菩薩各說如法住義。海慧復廣明魔業。佛廣說壞魔業道。波旬莊嚴四兵。來趣寶坊。海慧以神通力。持置東方破疑淨光佛國。令發大菩提心。又令此彼兩國。互得相見。互得大益。佛復說咒四章。付囑流通。 虛空藏菩薩所問品第六。婆伽婆遊妙寶莊嚴堂上。與比丘六百萬。菩薩不可說人俱。世尊分別大法方便。於時大千世界。忽皆不見。唯見微妙寶臺。及見高師子座。舍利弗請問因緣。佛言東方一寶莊嚴佛所。有虛空藏菩薩。欲來至此。菩薩尋與十二億眾俱來。供養讚歎。寶臺震動。乃問云何行六度與虛空等。凡三十問。佛一一答之。於六度中。一一各有四法成就。又有八法能淨。於六念中。詳明念佛三身。及念天差別。於陀羅尼中。具明三十二修。於二十四辯。具明二十四種修因。旣答釋竟。大眾獲益。速

~p 328-329

辯菩薩問何因緣。名虛空藏。佛言過去普光明王佛時。曾為師子進菩薩。入定雨寶。卽獲此名。於是眾會渴仰。欲見神力。遂承佛命。入稱一切眾生意三昧。雨法及財。大眾獲益。又以神力。釋生疑菩薩之疑。佛又述久遠過去淨一切願威德勝王佛時。曾為眾天灌頂輪王。已得不退菩提心三昧。生疑因請虛空藏說三昧行業。虛空藏答八萬四千諸三昧門。略舉八十三名。次舍利弗問生疑名。生疑自答釋之。虛空藏復請佛說諸菩薩大誓莊嚴。及道莊嚴。次有寶德菩薩問虛空藏修出世聖道之義。及入於涅槃。行菩薩行之義。眾又獲益。如來讚印。虛空藏乃推功於佛力。寶德問其意旨。仍答釋之。次又答阿難問。於是五百聲聞。各脫鬱多羅僧。供虛空藏。虛空藏卽遣此衣至東方袈娑幢世界。山王佛所。施作佛事。次有光明莊嚴梵天。雨花作樂供養。請問菩薩善根資糧。及出要智方便。佛廣答之。天歎稀有。謂能以四句義。總說一切菩薩行。虛空藏語梵天言。一句亦能總攝一切佛法。謂離欲句。空句等。略舉十四一句。一一皆能總攝佛法。如佛法。一切法亦然。以是等句。皆非句故。一切佛

~p 330-331

法非句。假名為句。次有寶手菩薩。請問何謂安一切佛法根本。虛空藏答以住菩提心。次以二法攝菩提心。次以四法攝二。八法攝四。十六攝八。三十二攝十六。六十四攝三十二。百二十八攝六十四。寶手讚歎興供。波旬化作長者。與佛問答。佛勅十六菩薩。各說過魔界行。波旬興供。虛空藏說咒。魔子亦勉強發心。佛為懸授記莂。申越長者疑悔盡除。六十八億菩薩發願持經。佛為較量功德。幷說咒術。四王帝釋亦各說咒。梵王。彌勒。阿難。及功德莊嚴菩薩。皆悉受持。佛與十方諸佛。同放大光囑累。 無言菩薩品第七。王舍城師子將軍生一子。空中有天誡之。八歲不言。今以佛力。同其父母親屬。共到寶坊。現大神通。說偈讚佛。大眾獲益。興供。將欲問佛。先與舍利弗互相問答。次問聞聲。及善思惟。生於正見。佛廣答之。無言復答舍利弗問得正見義。次乃問信。進。念。慧。四力。佛廣答之。眾會得益。無言次答蓮華菩薩倒見如見義。及菩薩義。佛讚其得慧燈三昧。因卽廣明能攝六萬諸三昧門。譬如日出。能為四事。又如寶珠。亦如虛空。亦為一切法頂。眾又得益。動地興供。次於世尊臍中。出一

~p 332-333

金剛臍菩薩。傳東方慧橋如來命。問安聽法。及六萬億菩薩皆在佛身內坐聽法。次從一毛孔出。禮佛卻坐。金剛臍復與無言問答。顯發無性。無聲。法界無二。深義。無言復入金剛三昧。令此世界悉為金剛。金剛臍盡其神力。不能破一微塵。次明有四四法能得金剛三昧。無言次為同來眷屬說四十事莊嚴菩提之心。十法常得親近諸佛菩薩。父及眷屬。得柔順忍。佛乃付囑受持。 不可說菩薩品第八。世尊故在大寶坊中。不可說菩薩讚佛。入定問說大事。地動興供。眾獲大益。又卽演說不誑如來之義。無畏菩薩因問云何名誑如來。不可說分別答之。兼明無出之出。名佛出世。佛讚印已。無畏問誰當信者。寶女遂與廣相問答。次為舍利弗廣說譬喻。明聲聞與如來。於無差別法界中而有差別。又答無畏調伏問。報恩問。謂三十二業名菩提行。此能報恩。二人必死不治。謂聲聞緣覺。無畏以衣供養。寶女不受。復作種種問答。次有勝意天子問說與不說之義。不可說化作比丘證信。復與勝意種種問答。亦與舍利弗種種問答。舍利弗深讚印之。佛亦讚舍利弗。不可說復與佛問難得受記

~p 334-335

義。八千菩薩得無生忍。昇空說偈。魔王化作比丘而來。不可說以神通力。令其懺悔。為說十六種法。發菩提心。又說三十二法。向菩提心。又請世尊說不可說六波羅密。魔王歡喜。大眾發心。

    寶幢分 魔苦品第一。世尊在寶坊中。重述初成道時。優波提舍。及拘律陀。遇見馬宿比丘。聞法見諦。魔不能擾之事。 往古品第二。仍述魔眾發心問法。答以四法。不近惡友。速得菩提。於是地意菩薩請問不可說義可覺知否。佛言不可說智。卽一切智。因反問以佛智。十五菩薩各各答已。樂欲菩薩復與文殊問答。佛讚印之。魔眾得無生忍。大會獲益。佛為說過去業。謂往古香功德佛。說寶幢陀羅尼門。華目比丘。化無量眾。善行大臣。發惡誓願。華目今成世尊。善行今為波旬。還得受記。 魔調伏品第三。魔盡其力。欲害於佛。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須菩提入城四門。各調五百魔子。佛現蓮華。說偈遠聞。魔被五縛。詐心歸依。七走不脫。至心聽法。 三昧神足品第四。佛欲入城。諸天競阻。佛以大聲慰之。心遊首楞嚴定。令諸眾生各見所事之像。光味仙人。與五百弟子。聞佛說偈。皆得寶幢三

~p 336-337

昧。讚佛得記。 相品第五。佛入三昧。令王舍城有十二門。門一如來。諸魔天神。各興供養。於香花中。說偈周聞。佛又入佛莊嚴珞瓔三昧。令界清淨。十方雲集。說偈普益。次登光味所造寶梯。坐蓮華上。勸發波旬。生歡喜心。波旬吐惡歔佛。佛變其氣成須曼華。徧供十方諸佛。集十方佛。及諸菩薩。 陀羅尼品第六。十方諸佛同聲說大集金剛法心因緣自在陀羅尼。月光童子菩薩亦說神咒。菩提自在梵王正語梵天。皆現女身說咒。佛又說咒以加護之。 護品第七。善繫意菩薩變現八萬四千色身。調伏眾生。佛與授記。 授記品第八。莊嚴華魔王。誓以女身廣度眾生。說咒護法。吉意菩薩述其本事。佛皆與記。 悲品第九。十方諸佛。為莊嚴華及吉意二大菩薩說咒。二人受持。佛復勸諭波旬發心。波旬不發。 護法品第十。佛以正法。付囑國王諸天。各發弘願。 四天王護法品第十一。梵王帝釋四王各說一咒。疑心菩薩問魔悉來集否。佛言都集。又問有信心否。佛言皆有信心。唯除波旬眷屬千人。當來破壞三寶。至法滅時。乃得信心。亦當成佛。次有太白魔天說咒動地。護持佛法。 曠

~p 338-339

野鬼品第十二。五百菩薩以大願力。現鬼畜身。調伏鬼畜。說二神咒。 還本品第十三。十方諸佛欲還本界。動地雨花。月香如來答梵天問。成就十法。能護正法。

    虛空目分 聲聞品第一。世尊故在大寶坊中。諸聲聞等猶生大慢。不得四果。佛舉瞻婆華鬘。發大誓願。出生四寶。寶出大光。擲之虛空。鬘中說偈。眾悉來集。佛為宣說雜四真諦。華鬘徧往四方佛上。南方金剛光明功德如來。遣金剛山童子說法目陀羅尼來贈。西方智幢如來。遣勝幢童子說淨目陀羅尼來贈。北方發光明功德如來。遣勝意童子說光目陀羅尼來贈。東方寶葢光明功德如來。遣虛空聲童子說聖目陀羅尼來贈。四童子變此世界令淨。與大眾來。供養偈讚。各傳佛命。地動龍集。正語天女說咒護法。佛為憍陳如廣說法行。具明阿那般那。乃至八忍八智。亦說滅後六部差別。亦說奢摩他。毗婆舍那。四念處。三解脫。四禪。四定。及出世定。是名法目陀羅尼。與金剛山所持來者無異。說是法已。舍利弗目犍連等。皆得四果。 世間目品第二。佛放白毫相光。照十方土。人天畢集。頻

~p 340-341

婆娑羅請問十二月相。佛說雪山仙人共虎行欲。生十二子。父母亡後。歸依梵天。至十二年。感天與願。(佛說相法悉不譯出) 彌勒品第三。彌勒心念說偈問佛。佛為廣說十二因緣。是名淨目陀羅尼也。 四無量心品第四。頻婆娑羅王問供養修四無量菩薩。得幾所福。佛言。具八事。無八怖。具足八大丈夫。次有淨光菩薩。與無勝菩薩。互相問答。眾會獲益。 淨目品第五。無勝意童子請問慈無量心。相體因緣果報。佛入調伏眾生無所畏懼三昧。放肉髻光。照無邊界。說偈。眾生悉集寶坊。佛為說三種慈。幷說修相。明星天子問慈心果。佛具答之。天子於諸禪定。出入自在。說咒利生。佛因為說十二菩薩現為畜生。調伏眾生。居閻浮外四方海中。每方各三。(東。蛇馬羊。西。豬鼠牛。南。猴雞犬。北。師子兔龍。卽今十二生肖也。)幷說求見咒法。 聖目品第六。明星菩薩問修悲法。佛言。當觀八苦。明星得無生忍。眾獲多益。次說修喜。修捨。 辟支佛乘品第七。無勝意問緣覺乘人所修慈。悲。喜。捨。佛答以修法緣慈等。 聖目無礙智品第八。虛空聲童子請問無緣梵行。佛入虛空幢三昧。面門放光。照十方界。大聲集眾。乃演說之。大眾獲益。 護

~p 342-343

法品第九。文殊等九萬二千億童子。請佛願力加持法門。佛言。四方四佛。先已有願。今以此法付囑天龍鬼神。十方菩薩請佛制戒。佛言止止。佛自知時。次問頻婆娑羅國法。隨制四重。及囑護佛法者。應擯治不如法惡比丘。 大眾還品第十。佛復安慰諸天。一切眾生各發願。 寶髻菩薩品第十一。東方淨住佛國。寶髻菩薩。與八千菩薩。賚妙寶葢。覆千世界。來供養佛。讚聲徧滿大千。請問淨行法印。佛答以十分之一。謂一者波羅密行。二者助菩提行。三者神通行。四者調眾生行。幷說過去一切眾生樂念如來亦說此法。時有寶聚菩薩。復問莊嚴自身。莊嚴菩提樹法。彼佛答以不放逸法。其時寶聚。卽今寶聚。次又說四種四法。調伏眾生。及說過去廣光明佛時。淨精進菩薩。調伏財功德婆羅門事。寶髻卽解髻珠供佛。佛與授記。

    日密分 護法品第一。世尊故在大寶坊中。蓮華光功德大梵菩薩。請說清淨法聚。佛令菩薩各入禪定放光。十方雲集。佛示生身。法身。二種供養。次明破戒受施。現在未來各四惡果。又明未來惡王侵奪法師物者。現得二十種惡。捨身墮大地獄。備

~p 344-345

歷鬼畜。能護法者。功德甚大。 陀羅尼品第二。東方五功德佛。遣日密菩薩。持真陀羅尼。及蓮華陀羅尼來。南方山王佛。遣香像王菩薩。持隨空三昧陀羅尼。及大行陀羅尼來。西方高貴德王佛。遣光密功德菩薩。持斷業陀羅尼。亦名隨無願。及大神良咒來。北方德華密佛。遣虛空密菩薩。持淨陀羅尼來。 分別說欲品第三。日密偈讚傳欲。佛語舍利弗。受持是陀羅尼。 分別品第四。四大菩薩各各入定放光。憍陳如請問愛。與士夫。行於生死。佛為分別廣說如實陀羅尼。眾得大益。重問蓮華陀羅尼。佛不許說。次問如空空行陀羅尼。佛為說之。眾又得益。次問隨無願陀羅尼。佛為說之。眾亦得益。次問一切世間不可樂想。食不淨想。佛為說之。亦卽是隨無願陀羅尼。眾又得益。舍利弗次問淨陀羅尼。佛說破四倒法。眾又大益。 不思議大通品第五。頻婆娑羅王請問佛光。佛勅四眾各入三昧。佛亦自入佛境界三昧。一切世界。悉入佛身。一切眾生。獲大利益。波旬大苦。命空樹大臣。往勅諸龍。龍集大山。皆失勢力。復有戒梯大臣。先往佛所。佛令憶本誓願。得如法忍。龍受大苦。歸依光味大

~p 346-347

仙。光味勸令歸佛。 救龍品第六。佛趨須彌山頂。放光救龍王苦。大聲說諸法印。所謂無常。苦。無我等。文來未盡。

大哀經(八卷) 周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前經初二品。分作二十八品。

寶女所問經(四卷) 發

西晉月氏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前經寶女品第三。分作十三品。

○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十八卷今作九卷 南澄北似)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共法護等譯

    卽前經海慧菩薩品第五

無言童子經(二卷) 發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卽前經無言菩薩品第七

寶星陀羅尼經(八卷) 殷

唐中天竺沙門波羅頗密多羅(此云智光)譯

    卽前經寶幢分同本別譯

※大乘大方等日藏經(十卷) 有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p 348-349

    卽大集日密分。而詳明。

    護持正法品第一。 陀羅尼品第二。 菩薩使品第三。佛勅耶舍持日眼蓮華陀羅尼。憍陳如持無盡根陀羅尼。舍利弗持智慧依止陀羅尼。目犍連持惡心者生歡喜心。諸不信者悉皆惽睡。陀羅尼。(卽分別說欲品。而此詳悉)。 定品第四。 惡業集品第五。(此二品卽前日密分別品。) 護持品第六。(此品前經所無) 佛現神通品第七。(卽不思議大通品) 魔王波旬星宿品第八。(前缺略。此詳。) 送使品第九。光味仙為龍見佛。 念佛三昧品第十。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一。(卽救龍品) 三歸濟龍品第十二。世尊從須彌頂下。至佉羅低山。說十種業。來生龍中。及為龍說種種夙因。 護塔品第十三。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囑諸龍。及夜叉竟。又說大授記咒。波旬聞已。生歡喜心。與諸眷屬懺悔。受三歸依。伽羅支魔子問眼色因緣等義。佛為解釋諸法性空。眾獲大益。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十卷) 虞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月幢神咒品第一。佛在佉羅帝山。與六百萬比丘。

~p 350-351

無量無邊菩薩俱。說日藏經已。西方現大花雲。雲中現一半月。廣十由旬。月中復現真金重閣講堂。堂中復現半月。月中有千葉青蓮。世尊端坐說法。光照大眾頭上。皆現半月。目連說偈問佛。佛說月藏菩薩欲來。月藏卽來。說偈。幷說神咒。又懺謝來遲之過。佛廣讚其入禪功德。具足六度。 魔王波旬詣佛所品第二。魔宮諸物。變半月形。放光演偈。擊鼓集眾。鼓復說偈。乃與眷屬詐來歸依。興諸供養。佛為憍陳如偈說利養過失。魔懷羞愧。默坐聽法。 諸阿脩羅詣佛品第三。波旬雨諸惡物於脩羅宮。脩羅歸佛。佛以悲風光明三昧救之。尋來見佛。興供偈讚。 本事品第四。說佛於毗舍浮佛時。為化八弟。千年苦行。彼八弟者。卽今四阿脩羅王。波旬。調達。彌勒。維摩。 第一義諦品第五。月藏請問住阿蘭若。修第一義諦法。佛言起大悲心。棄捨愛取。依四聖種。不念四大五陰。根。塵。識。等。以四無礙。成熟眾生。滿六度行。如初日月。乃至十五日月。次問三昧何身。何攀緣。何想。何相。何性。佛具答之。次明隨有第一義禪菩薩居處。得十二種功德利益。 令魔得信樂品第六。一切天人。慈心視魔。勸

~p 352-353

諫令發道心。深信懺悔。佛為說忍功德。授波旬記。波旬說咒護法。 一切鬼神集會品第七。四王請佛分張付囑一切天龍鬼神。大會亦同勸請。正辯大梵解旨。命四王以燄赫鐵輪。四方遙擲。攝諸鬼神。同來佛所。 諸惡鬼神得敬信品第八。佛為大會說十平等。一眾生平等。二法平等。三清淨平等。四布施平等。五戒平等。六忍平等。七精進平等。八禪平等。九智平等。十一切法清淨平等。羅剎王等自述夙業。悔過獲益。 諸天王護持品第九。佛故問大梵天王已。以四天下付囑一切天龍鬼神。如拘留孫等三佛無異。 諸魔得敬信品第十。魔願護持國界。佛與授記。重囑一切天王。 提頭賴吒天王護持品第十一。日月天子寄願護法。佛讚許之。幷勅天王護閻浮提東方第四分。 毗樓勒叉天王品第十二。佛勅天王護閻浮提南方第四分。 毗樓博叉天王品第十三。佛勅令護閻浮西方第四分。 毗沙門天王品第十四。佛勅令護閻浮北方第四分。 咒輪護持品第十五。佛為四王共說五咒。初總。次北。次東。次南。次西。 忍辱品第十六。羅睺阿脩羅王等。承佛付囑。說咒護法。龍王瞋

~p 354-355

怒。佛為說忍辱十種近果。及五遠果。幷說不忍過患。月藏又說大慈陀羅尼。於是天龍脩羅。互相懺謝。佛重以三寶事付囑護持。兼明打罵出家人者。得罪無量。大會興供。佛以神力加諸音聲。令演妙法。入眾會耳。各得大益。 分布閻浮提品第十七。佛以一切國土。分布付囑天龍鬼神。各令護持。及說息諸諍訟大陀羅尼。 星宿攝受品第十八。復以諸國囑付二十八宿。七曜。十二辰。 建立塔寺品第十九。梵釋四王舉過去二十五塔為例。請問如來現在未來幾所塔寺。令其護持。佛笑放光。照曜諸國。各現多佛。囑令護持。 法滅盡品第二十。月藏顧月燈說偈。月燈以偈問佛。佛偈答末法時事。囑諸菩薩護持。咸皆默然。唯彌勒等賢劫大士出語承當。佛復說偈。懸記法滅之事。又說金剛堅固深密解脫味體陀羅尼句。眾得大益。大興妙供。復說持經十種清淨功德。八種清淨功德。十三種清淨功德。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十卷) 陶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序品第一。薄伽梵於佉羅帝耶山。說月藏己。南方

~p 356-357

雲來。雨諸供養。演諸法聲。眾會手中。各各現如意珠。雨寶放光。見十方土。又見身各地界增強。堅重難舉。無垢生天帝釋問佛。佛為廣歎地藏菩薩功德。菩薩尋與無量眷屬。現聲聞像。來禮佛足。讚歎供養。佛又因好疑問菩薩問。廣述地藏無量功德。眾會興供。地藏轉供世尊。兼說神咒。利益一切。 十輪品第二。地藏問佛。云何於五濁世能轉佛輪。佛答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居此土。卽十力也。一一喻如轉輪聖王。 無依行品第三。天藏大梵請問禪。誦。營福。三業為出為墜。剎帝輪王為沈為昇。佛答二種十無依行。隨有一行。不成三乘。次明出家破戒。猶能生人十種殊勝思惟。不宜非理辱害。次明五無間罪。四根本罪。謗三寶罪。皆非佛之弟子。宜極護持四根本戒。次因優波離問。具明舉罪有十非法。又十非人。有五法舉。有七法滅。次因地藏願救末世。為說末世有十惡輪。謂國王宰官等。護惡比丘。惱害淨眾。卽名為旃陀羅。乃至破戒。無戒。不應辱害。引古羅剎醉象敬重袈裟為證。若能遠離十惡輪者。則得十法增長。離三十過。天藏乃說護國不退輪心神咒。 有依行品第四。金

~p 358-359

剛藏菩薩問。旣言破戒非佛弟子。云何不許辱害。又他經處處獨讚大乘。今經云何說三乘法。悉皆不許隱沒。佛答十種有情。難得人身。復有十種無依行法差別。有四種僧。及四沙門。是故破戒雖非佛子。不應受供。猶有聖賢幢相。不得辱害。三乘並是如來度生方便。雖修大乘。不得廢二。次示十有依行。三乘所共。復有十有依行。獨覺大乘所共。次復廣示大乘無塵垢行輪。無取行輪。隨眾生根。說三乘法。戒淨慈悲。安樂一切。乃名大乘。 懺悔品第五。眾會聞法。各懺先罪。佛為說十種法。能令菩薩獲得無罪正路法忍。謂不著五陰。此世。他世。三界。次明已得法忍。許處王位。或行十善。或信三寶。亦可為王。否則決當墮落。 善業道品第六。金剛藏問。云何於三乘人法。得無過失。乃至菩提行願。心無厭足。佛答。十善業道。卽菩薩十輪。廣說因果利益。 福田相品第七。復明菩薩十財施大甲冑輪。十法施大甲冑輪。淨戒大甲冑輪。安忍大甲冑輪。精進大甲冑輪。靜慮大甲冑輪。般若。及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大慈大甲冑輪。大悲大甲冑輪。堅固大忍大甲冑輪。故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p 360-361-362

獲益囑累品第八。眾各獲益無量。佛以此法付囑虛空藏菩薩。

佛說大方廣十輪經(八卷) 唐

北涼錄失譯人名

前經同本。而文缺略。

大集須彌藏經(二卷) 唐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共法智譯

聲聞品第一。功德天女請問禪波羅密。佛為說出入息念。次第得入四禪。入三三昧。滿菩提分。若國土中有此福田。得十可愛樂法。得十殊勝利益。 菩薩禪品第二。復說菩薩不墮二乘定聚。如實觀察。得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猶如地藏菩薩。自在出入。利益眾生。 滅非時風雨品第三。功德天為地藏述其往昔誓願。及述過去因陀羅幢相王佛所。授作世水宅心陀羅尼。復求地藏起悲愍心。地藏令其請佛演說水風摩尼宮陀羅尼。說已。大地震動。地藏亦說磨刀大陀羅尼。 陀羅尼品第四。佛告須彌藏龍仙菩薩。令調惡龍。龍仙說咒。善住龍王廣歎袈娑功德。若有國王惱亂服袈娑者。則致荒亂。此非龍過。然亦立誓說咒。次諸龍王亦各立誓。復說四咒。乾闥婆仙亦說一咒。地藏復說幢杖大陀羅尼。無盡意復說幢葢摩尼願眼大陀羅尼。文殊亦說能懼尸利子利奴大陀羅尼。觀世音亦為彌勒說船華功德大陀羅尼。帝釋問佛。何因何緣。諸龍損壞世間資財。佛答。貪力。瞋力。二種因緣。功德天以一斛器。盛諸種子。奉觀世音。觀音說咒加護。令其教化眾生。

閱藏知津卷第四

~p 363

閱藏知津卷第五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四】

虛空藏菩薩經(一卷) 弔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譯

  佛住佉羅底翅山。說破惡業障陀羅尼。西方勝蓮敷藏佛所。虛空藏菩薩。欲來供養。先現如意寶珠。照空大會。唯存佛光。除大菩薩。餘皆迷惑。梵頂菩薩問佛。佛說無斷常法。大眾復見如故。佛指西方。廣歎虛空藏功德。大眾渴仰。虛空藏復以神力。淨

~p 364-365

此世界。令眾手中各有寶珠。雨諸供具。現大寶葢。供養如來。現寶蓮華。而坐其上。彌勒致疑。藥王答釋。佛讚藥王。重歎虛空藏神力。說求請咒。彌勒問頂上妙珠之因。佛具答之。明其能除國王五根本罪。亦除大臣五根本罪。亦除聲聞五根本罪。亦除初心菩薩八根本罪。亦滿眾生一切所求。虛空藏次從座起。跪問何以能於五濁施作佛事。佛以虛空自性清淨之義答之。虛空藏卽說無盡降伏師子奮迅陀羅尼。佛讚印其能滅重罪。令生佛國。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 弔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卽前經異出。而小不同。

△虛空藏菩薩神咒經(十五紙) 弔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亦卽前經同本。而有缺略。

觀虛空藏菩薩經(二紙) 弔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佛住佉陀羅山。優波離問。欲治罪者。云何作觀。佛言。先依決定毗尼。敬禮三十五佛。次想此菩薩頂。有如意珠。若見此珠。卽見天冠中現三十五佛。珠

~p 366-367

中現十方佛。或得除罪字印臂。或聞空中唱罪滅。便堪入僧。或使知毗尼者得夢。須更懺悔。乃至八百日治廁。再三七懺。重與授戒。

無盡意菩薩經(四卷) 罪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

  佛遊寶莊嚴堂。說大集經。東方大金色光。照此世界。出大蓮華。無盡意菩薩。與六十億眷屬俱。讚禮於佛。舍利弗問所從來。菩薩答以不來不去。次復問佛。佛答從不眴國普賢佛所來。兼明彼諸淨土菩薩。唯修念佛三昧。悟無生忍。無盡意以三昧力。令此眾會得見彼土。遙申禮供普賢如來。亦令彼眾得見此土。遙申禮供。舍利弗問。誰字仁者為無盡意。答言。一切諸法不可盡故。卽廣說八十無盡法門。所謂發心無盡。淨心無盡。六種四行無盡。心畢竟無盡。六波羅密無盡。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無盡。五通無盡。四攝無盡。四無礙智無盡。四種依法無盡。修習助道無盡。(懺悔。隨喜。勸請等)三十七品無盡。定慧無盡。總持辯才無盡。撰集四法無盡。(無常。苦。無我。寂滅。)一道無盡。方便無盡。

阿差末菩薩經(七卷) 罪

~p 368-369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本。梵語阿差末。此翻無盡意也。

佛說菩薩念佛三昧經(六卷﹚ 弔

劉宋天竺沙門功德直共玄暢譯

  序品第一。佛住耆闍崛山。淨居天子於夜後分供佛。請說念佛三昧。佛默許之。天子去後。微笑謦欬。聲徧十方。天人畢集。佛出僧坊。遙見寶地。復更微笑。不空見菩薩問知其故。卽入三昧。於彼寶地。化作法座。請佛往坐。佛更動地。出廣長舌。述彼淨居天子請說念佛三昧。 不空見本事品第二。過去寶肩佛時。無量力王。與二王子。一名師子。二名師子意。同供養佛。佛入涅槃。師子投火說誓。佛於火中復起。作大利益。然後滅度。師子尋生梵天。歷侍普密王等諸佛。無量力王。卽今世尊。師子意。卽今彌勒。師子。卽不空見。佛說此已。還入僧坊靜室。右脇而臥。 神通品第三。不空見以神通力。莊嚴此界。阿難徧問目連。舍利。迦葉。滿慈。羅睺。及須菩提。各師子吼。述己平日神通。各言今非已作。眾會各獲大益。 彌勒神通品第四。彌勒入城乞食。以一食供恆沙諸佛。化彼長者發菩提心。大地震動。彌

~p 370-371

勒亦師子吼。自說往因。 讚佛音聲辯才品第五。不空見從三昧起。為眾說佛音聲辯才。眾會獲益。 讚如來功德品第六。不空見說佛德已。心念如來降臨眾會。佛以神力。動地放光。來至大會。不空見復告阿難。廣歎佛德。 如來神力證正說品第七。佛摩不空見頂。印其所說。不空見復說偈。述其所見三世佛事。 不空見勸請品第八。問法興供。述意請答。 讚三昧相品第九。顯示念佛三昧功能。 正觀品第十。先觀五陰不實。深生怖畏。具足慚愧。修行止觀。三空。四念。及以四等。乃至十二頭陀。三十七品。十善。十力。等法。次復相續念佛十號。相好。六通。五分。等法。又當續觀卽蘊異蘊是如來耶。六根四大。亦復如是。又觀無上菩提。不以身得。不以心得。不離身心。得無上道。次明離我見法。放光授記。 微密王品第十一。不空見問捨無慚愧得三昧法。佛述過去明相佛時。勝微密王聞法出家秉二二法。修此念佛三昧已。成蓮華上佛。 三法品第十二。不貪。不瞋。不癡。觀一切法無常。苦。無我。供佛。勸人供。發願。讚佛德。讚相好。發願隨喜。三世佛所。求念佛三昧。 勸持品第十三。說過去寶

~p 372-373

勝光佛滅後。樹王比丘流通此三昧寶王。有帝幢天轉輪王。夢中聞此三昧。出家修學。成高行佛。是故得聞此三昧者。決定成佛。 諸菩薩本行品第十四。九萬百千億那由他菩薩發心持說修行。佛笑印之。 正念品第十五。佛說正念諸法實相。是名念佛。菩薩聞已。得無生忍。安住三昧。皆見十方恆沙諸佛。 大眾奉持品第十六。菩薩天人興供。佛重現瑞讚持。

※佛說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經(十卷) 民

隋南天竺沙門達磨笈多譯

  與上經同。而文周足。 正觀品分為三。於十號相好下。名思惟三昧品第十一。於放光授記。名示現微笑品第十二。 神通品第十三。卽微密王品。 修習三昧品第十四。卽三法。勸持。兩品。但缺正念。奉持。兩品。

大方等大集賢護經(五卷 開元錄云亦名拔陀經 南伐北罪)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等譯

  思惟品第一。佛在王城竹園。放光集眾。賢護問法。佛讚其德。為說思惟諸佛現前三昧。(卽般舟三昧也)先說具諸方便功德。次說如聞阿彌陀佛在西方。便依

~p 374-375

所聞。繫念思惟。觀察不已。了了分明。終獲見之。如夢所見。無物能障。未得天眼。能見彼佛。亦無天耳。聞彼法音。如有三人。各念婬女。夢與從事。寤已。來詣賢護。賢護為彼方便說法。住不退轉。得菩提記。念佛三昧。亦復如是。又昔須波日佛時。有飢人夢得飽食。寤已還飢。因思諸法皆空如夢。悟無生忍。如是隨佛方所。卽向彼方至心頂禮。渴仰欲見。專精思惟色相。亦卽作彼虛空之想。住正思惟。得見彼佛光明清徹。如淨琉璃。其形端正。如真金柱。 三昧行品第二。具四四法。得成三昧。 見佛品第三。敬師如佛。精勤修學。則見十方各多多佛。不假作意。自然現前。 正信品第四。當應勇猛發勤精進莫如海船。未到先破。莫如愚人。嫌赤栴檀。莫如癡人。毀摩尼寶。因卽較量持經功德。 受持品第五。能受持者。已於無邊佛所。種諸善根。一切功德。不能格量。 觀察品第六。一心思惟佛坐說法。相好殊特。樂觀無厭。見如來已。當先諮問不見頂相。次第徧觀諸相。皆令明了。願我未來得具妙相。得清淨戒。具足威儀。定慧解脫等亦爾。復更思惟。菩提為身得耶。為心得耶。身如草石。心不可見。菩提

~p 376-377

無色。亦不可見。無漏無為。無有以色證色。以心證心。無有證知。亦非無證。以如來身心。皆無漏故。五陰五分。及所說法。亦無漏故。如是觀一切法。則入寂定。無有分別。非無分別。何以故。定有分別。卽是一邊。定無分別。復為一邊。如是觀察知如來時。不可執著。 戒行具足品第七。出家應護十支戒行。(一清淨。二不缺。三不染。四不汙。五不濁。六不著。七不動。八不被訶。九智所讚。十聖愛敬是也。)在家應修布施。三歸。五戒。八齋。乃堪行此三昧。次記此經行世時節。多人發願。末世弘持。佛為授記。 稱讚功德品第八。具四法。得三昧現前。獲五功德。 饒益品第九。過去無畏王佛時。須達多長者子持此三昧。成然燈佛。欲成此三昧王。當勤觀察彼四念處。 具足五法品第十。賢護請佛設供。隨佛入園。復問幾法能證三昧。佛答六種五法。 授記品第十一。然燈佛時。聞此三昧。卽證三昧。得菩提記。 甚深品第十二。觀五陰不取著。觀念處不分別。一切法中無障礙。成就三昧。卽得覩見阿僧衹佛。聞法受持。 十法八法品第十三。具十法為他解斯三昧。當得八事。 不共功德品第十四。當成十八不共法。當受如來十力。 隨喜功德品第十

~p 378-379

五。四種隨喜(隨過去。隨當來。隨現在。隨三世。)功德。不可格量。昔師子意佛時。梵德輪王隨喜功德已。成堅固精進佛。是故十由旬內。應往聽受。盡壽應隨法師不離。 覺寤品第十六。昔薩遮那摩佛後。和輪比丘說是三昧。佛為國王。夢中聞告。寤遂出家。承事法師三萬六千歲。魔障竟不得聞。汝等當應急疾聽受。事師不懈。 囑累品第十七。

※般舟三昧經(三卷 一名十方現在佛悉現在前立經) 伐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卽前經先出。而文古澀。

拔陂菩薩經(一卷 南伐北罪)

後漢錄失譯人名

    亦卽前經。文來未全。梵語拔陂。此翻賢護。

自在王菩薩經(二卷) 發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二萬比丘。一萬菩薩俱。自在王問自在法。佛答戒自在。五神通自在。陰智。性智。入智。因緣智。諦智。自在。無礙慧自在。及說菩薩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奮迅王問經(二卷) 發

~p 380-381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等譯

與上同本

大集譬喻王經(二卷) 周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為奢利弗。以諸譬喻。說菩薩二乘智慧功德差別。勸人發心。迴向菩提。親近善友。

佛說大集會正法經(五卷北作四卷 南淵北凊)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山中。普勇菩薩請問。佛為說聞大集會正法者。功德甚大。次有折伏尼犍事。普勇隱身往十方剎諸事。又為藥王軍菩薩。分別久生初生二義。

僧伽吒經(四卷北作三卷 南可北羊)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與上同本先出。舊人不察。收入密部。

月燈三昧經(十一卷北作十卷 一名大方等大集月燈經) 女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靈山。月光童子問法。佛答一法速得菩提。謂於眾生起平等心。救護心。無礙心。無毒心。證得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從彼三昧。成就二十一

~p 382-383

種十法。得種種美名。說已。大眾獲益。次說三昧四十義。次說古聲德佛事。次明於此三昧最初所行。以大悲心為首。次明應知入三忍法。次說古無所有起佛事。於是月光請佛及僧。佛詣其家受供養已。月光默念。作偈問法。佛告以一法相應。速成菩提。謂如實了知一切法體性離相無相。次明應修習顯示三昧智。月光偈讚佛德。佛亦偈答授記。乃還靈山。童子隨來。更問法要。佛言。成就四法。能速得此三昧。若如說行。得四功德。應善巧知於不思議佛法。應諮請。應深信。應求。應聞。而不怖。次加持乾闥樂音。宣此不思議法。次明應知色身。及以法身。次明七十四種四不可思議。次明應成善巧方便。所謂隨喜他善。次明應住不放逸行。次明六度。多聞。法施。住空。宴坐。空閒。乞食。各得十利。亦得見佛藏。得聞法藏。得智藏。得三世智慧藏。謂得五通。次明應修神通本業。謂攝一切善法。而不取著。次又明古聲德佛時事。次明欲求三昧。應修法施財施。四種迴向而迴向之。應奉事持戒持三昧人。乃至以身分血肉除其病患。因說往昔血肉供法師事。次有阿難問苦行事。佛說古善華月法師因緣。

~p 384-385

(己上皆屬初品。元無初品之名。) 懺悔品第二。明古勇健得王。瞋心殺善華月法師。後極悔過。猶墮三塗。從三塗出。今成世尊。 校量功德品第三。 讚歎品第四。彌勒說偈。 本因品第五。先偈說古眾自在佛事。次勸修身戒。清淨身業。清淨身行。口戒。意戒。各具一切佛功德法。次釋初品中美名。凡三百句。是為大方等大集一切諸佛說月燈正行。一切諸法體性平等無戲論三昧。

月燈三昧經(半卷) 慕

劉宋沙門釋先公譯

    卽上經中六度等各十功德

占察善惡業報經(二卷 出六根聚經中 南詩北景)

隋外國沙門菩提登譯

  婆伽婆住耆闍崛山。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說甚深根聚法門。堅淨信菩薩。為末世眾生請問方便。佛令轉問地藏菩薩。地藏為示三種輪相。占察三世善惡業報。兼示懺悔之法。次示一實境界。二種觀道。及示善巧說法。安慰怯弱。離相違過。此誠末世救病神丹。不可不急流通。僭述玄疏。及行法。以公同志。

~p 386-387

佛說佛名經(十二卷) 已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衹園。無問自說。共計佛菩薩及辟支佛名。一萬一千九十三尊。

佛說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八卷北作五卷 南信北長)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共笈多譯

    共四千七百零四佛。及多神咒。

三劫三千諸佛名經(三卷 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長

開元拾遺附梁錄

    先五十三佛。次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千佛。

千佛因緣經(一卷) 維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俱。是諸菩薩。各各自說過去因緣。聲徧大千。天龍八部皆悉集會。世尊從石室出。入大眾中。跋陀波羅菩薩敷座。諸菩薩等瓔珞供佛。請問千佛過去因緣。佛為說種種往因。經來未盡。

賢劫經(十卷 亦名颰陀劫三昧經。晉曰賢劫定意。) 恃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p 388-389

問三昧品第一。喜王菩薩請問。佛答以了諸法本三昧。成就二千一百諸度無極事。致八萬四千諸三昧門。諸總持門。 行品第二。 四事品第三。明行四種四事。得此三昧。 法師品第四。 法供養品第五。 諸度無極品第六。喜王與佛從三昧起。更請問法。佛乃唱二千一百度無極名。 習行品第七。 無際品第八。 聞持品第九。 神通品第十。 三十二相品第十一。 順時品第十二。 三十七品第十三。 寂度品第十四。 十種力品第十五。 四無所畏品第十六。 十八不共法品第十七。 方便品第十八。 八等品第十九。已上共十三品。皆細釋諸度無極。各有六事。 千佛名號品第二十。 千佛興立品第二十一。明國土。光明。父母。子。侍。弟子。壽命。法住。各各不同。 千佛發意品第二十二。明最初發心因緣。 歎古品第二十三。 囑累品第二十四。

稱揚諸佛功德經(三卷 亦名集諸佛華 南罔北靡)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佛在靈山。為舍利弗。及彌勒。迦葉。說諸佛名號功德。東五十三。南三十八。西三。北六。上二十七。與百七十佛名略同。

~p 390-391

百佛名經(六紙欠 南忘北信)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舍利弗問。佛唱百名。勅令夜三。晝三。各誦一徧。

佛說大乘大方廣佛冠經(上下合卷 南松北凊)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鷲峰。告大迦葉。 東方定手最上吉祥如來。離麈步菩薩。 蓮華最上吉祥如來。蓮華手菩薩。 日輪光明最勝吉祥如來。日光明菩薩。 一寶蓋最上如來。 定最上吉祥如來。 寶輪光明高勝吉祥王如來。 南方無邊步跡如來。 無邊香最上王如來。 寶上如來。 西方大光明照如來。 北方寶開花普耀吉祥如來。 東方寶藏如來。 寶勝如來。

佛說十吉祥經(一紙餘 南賢北信)

開元附秦錄

    佛為離垢蓋大士。說東方十佛名號功德。

佛說八佛名號經(三紙半 南才北知)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因舍利弗問。為說東方八佛名號。聞者得不退菩

~p 392-393

提善說稱功德如來。因陀羅相幢星王如來。普光明功德莊嚴如來。善鬥戰難降伏超越如來。普功德明莊嚴如來。無礙藥樹功德稱如來。步寶蓮華如來。寶華善住娑羅王如來。

佛說八吉祥神咒經(二紙半 南效北知)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八陽神咒經(二紙半 南才北知)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八吉祥經(二紙 南才北知)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三經並與前同本。梁譯缺舍利弗問。

佛說八部佛名經(二紙半 南賢北信)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為善作長者。說東方八佛名功德。

佛說滅十方冥經(六紙)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教面善悅童子。念十方佛名。以除恐懼。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四紙半) 維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為舍利弗說東方五佛。南方二佛。名號。

~p 394-395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四紙 南盡北則)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頻婆娑羅王子請問佛號功德。佛以十方各一佛名答之。幷出夙願功德。

佛說寶網經(一卷 南忘北彼)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獼猴江邊。與六萬比丘。三十億菩薩。九十億諸天。九十九億龍王。及阿須倫王民眾俱。維耶離城寶網童子。年始八歲。夢兜率天人頌歎佛德。啟白父母。見佛設供。請問法要。佛為稱說六佛功德。東方寶光月殿妙尊音王佛。南方樹根華王佛。西方造王神通燄華佛。北方月殿清淨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上方無數精進願首佛。

佛說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經(二卷 出眾經 南長北信)

南云闍那崛多譯。北云曹魏錄。失譯人名。

    共有千一百二十佛名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二卷) 惟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善名稱吉祥王佛八願。 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佛八願。 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四願。無憂最

~p 396-397

勝吉祥佛四願。 法海雷音佛四願。 法海勝慧遊戲神通佛四願。 藥師琉璃光佛十二願。 金色寶光妙行成就佛。有大力神咒。藥師琉璃光佛。有大陀羅尼咒。又因少智諸天。心生疑念。七佛同來此土。說大神咒。復有執金剛菩薩。說二神咒。餘與流通本大同。理應流通此本。然亦不列八菩薩名。

○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一卷 前有序文) 惟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與灌頂第十二經同。而無神咒。及八菩薩名。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一卷) 惟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此卽流通本也。然亦無神咒。及八菩薩名。今之八菩薩名。乃後人依灌頂第十二經添入。今之神咒。乃後人依七佛本願經添入。

觀佛三昧海經(十卷) 量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六譬品第一。佛住尼拘樓陀精舍。僧自恣竟。父王閱頭檀。姨母憍曇彌。欲來見佛。佛令徧集比丘菩薩。及天龍八部等眾。父王為後世眾生。請問云何

~p 398-399

觀佛身色相好光明。佛入徧淨色身三昧。微笑放光。說師子在胎喻。栴檀生伊蘭林中喻。金翅鳥王心喻。多勒果喻。波利質多羅樹喻。阿脩羅幻力喻。皆喻念佛三昧。 序觀地品第二。言眾生樂觀佛相。各有不同。或順或逆等。 觀相品第三。一明觀如來頂。二明觀如來髮。三明觀髮際。四明觀白毫相。從初生乃至成佛。敘事最詳。五明觀額廣平正。六明觀眉。七明觀眼睫。八明觀耳。九明觀方頰車。十明觀師子欠。十一觀鼻。十二觀髭。十三觀脣。十四觀廣長舌。十五觀頸相。缺〔分/瓦〕骨滿相。胸臆卍字印相。十六悉現具足身相。大眾所見。各各不同。其見如炭如墨等者。由昔惡業。各各殷重懺悔。乃見好相。十七明觀放常光相。十八明觀眉間光明。十九復明額廣平正。面上三輪。髮際等相。二十復觀鼻出光明。二十一復觀面門光明。二十二復觀耳出五光。二十三復觀頸出二光。二十四復觀缺骨滿相光明。二十五復觀胸卍字相。腋下摩尼珠。皆放光明。二十六觀寶臂。指縵。掌輪。各放光明。二十七觀臍相。光照十方。二十八因父王請。現心內境。 觀佛心品第四。具明大慈悲心。專緣地獄等罪

~p 400-401

苦眾生。幷廣敘地獄苦事。 觀四無量品第五。使大眾見佛心中。有無數佛。乘大寶船。往來五道。救苦眾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觀四威儀品第六。行佛。住佛。坐佛。臥佛也。於中具明度老婢事。上忉利天為母說法事。伏曠野鬼將事。降毒龍事。降力士事。 觀馬王藏品第七。明宮中為諸女所現相。舍衛國度婬女所現相。波羅柰國度婬女所現相。伽耶城為尼犍所現相。 本行品第八。先明念佛三昧。能滅大罪。次文殊菩薩。十方十佛。四方四佛。財首菩薩。釋迦如來。阿難尊者。各言本修念佛三昧。 觀像品第九。彌勒為末世眾生請問。佛為廣說觀像除罪方法。 念七佛品第十。 念十方佛品第十一。 密行品第十二。言得三昧者。當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次復說種種喻。以喻念佛三昧。結名受持。阿難復問無見頂相。佛入頂三昧海。現大勝相。眾倍獲益。

佛說彌勒成佛經(一卷) 貞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經行波沙山頂。說偈集眾。舍利弗請問彌勒菩薩成佛時事。佛為說其國土。時節種族。出家。成道。

~p 402-403

轉法輪。度人。見迦葉。乃至法住等事。

佛說觀彌勒菩薩下生經(六紙半) 貞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衹園。因阿難請。為說彌勒下生成佛之事。與前經大同小異。

佛說彌勒來時經(二紙餘) 貞

附東晉第四譯

佛說彌勒下生經(六紙餘 一名彌勒當來成佛) 貞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第三譯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五紙) 貞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第六譯

    舍利子以偈問。佛以偈答。 三經皆與前同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卷) 貞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在衹園。放金色身光。幷現化佛。唱千佛始末名。大眾雲集。佛出舌相。放千光明。現無量化佛。說諸陀羅尼法。彌勒菩薩聞已。得百萬億陀羅尼門。起住佛前。優波離請問。此人命終。生於何處。佛為說兜率天中莊嚴之事。作此觀者。皆得往生彼天。隨侍下生。得菩提記。

~p 404-405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一紙 南賢北信)

大乘單本失譯人名

  佛住寂滅道場。彌勒來見。梵志問其往因。佛言。過去有彌勒佛。說慈三昧光大悲海雲經。一切智光明婆羅門聞經發心。入山修行。絕糧七日。白兔母子捨身供之。仙人不食。仙。卽今之彌勒。白兔母子。卽今釋迦及羅睺羅。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六紙半 南賢北信)

新附三秦錄

  佛住竹園。有婆須蜜多比丘。緣樹上下。與八萬四千金色獼猴跳戲。大眾譏嫌。頻婆娑羅大王詣佛問之。佛言。比丘卽是師子月佛。補彌勒處。幷說獼猴往因。授菩提記。

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四紙欠) 維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佛在衹園。於後夜分。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諸化現。阿難集眾。跋陀婆羅問其始末。佛為略說觀文殊法。及說示滅起塔種種佛事。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一卷 南得北知)

~p406-407

劉宋西域沙門畺良耶舍譯

  佛在青蓮華池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及十億十方菩薩。五百離車子俱。佛入普光三昧。身毛放光。化七寶葢。現十方事。又放眼光。照藥王藥上二菩薩頂。住其頂上。如金剛山。十方諸佛。皆悉映現。長者子寶積請問觀法。佛言。具五因緣。方得聞此二菩薩名。二菩薩遂各說咒。復以瓔珞供佛。住佛肩上。如須彌山。山有梵宮。十方十佛。坐宮中華。讚二菩薩所說神咒。佛卽授二菩薩記。次說觀法。說五十三佛名。次為阿難說二菩薩往昔因緣。

地藏菩薩本願經(二卷流通本作三卷 南思北斯)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佛在忉利天。為母說法。十方諸佛菩薩集會讚歎。如來含笑。放光明雲。出微妙音。十方天龍鬼神。亦皆集會。佛為文殊菩薩說地藏菩薩往因。 分身集會品第二。十方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與諸受化眾生。來見世尊。世尊摩頂付囑。 觀眾生業緣品第三。摩耶夫人問業報所感惡趣。地藏略答五無間事。 閻浮眾生業感

~p 408-409

品第四。定自在王菩薩更問往因。佛又略說二事。四天王請問菩薩大願方便。佛述其所說報應之法。 地獄名號品第五。普賢菩薩問。地藏菩薩答。 如來讚歎品第六。佛放身光。出大音聲。讚歎地藏菩薩。普廣菩薩請問利益。佛為廣說。 利益存亡品第七。地藏菩薩白佛。普勸眾生斷惡修善。大辨長者請問薦亡功德。地藏為說七分獲一。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菩薩神力。俱詣忉利。請問眾生不依善道之故。佛以如迷路人喻之。次有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各發善願。佛讚印之。幷授主命道記。 稱佛名號品第九。地藏菩薩為利眾生。演說過去諸佛名號功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地藏請問。佛分別答。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堅牢地神明供像十利。 見聞利益品第十二。佛放頂光。妙音稱讚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請問不思議事。佛分別答。 囑累人天品第十三。佛又摩地藏頂。以諸眾生付囑令度。次為虛空藏菩薩。說見像聞經二十八益。又說七益。

佛說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三紙餘 有宣律師序 南賢北景)

~p 410-411

唐中印土沙門那提譯

  佛在耆闍崛山。有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大會莊嚴之因。佛言。昔作方曼荼羅供八菩薩所致。謂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執金剛主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止諸障菩薩。地藏菩薩。

佛說八大菩薩經(一紙半 南思北斯)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與千二百五十苾芻。及八大菩薩俱。謂妙吉祥菩薩。聖觀自在菩薩。慈氏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又有無能勝等諸大菩薩。皆來會坐。佛為舍利弗說東方五佛名。 善精進吉祥如來。 普照如來。 吉祥如來。 印捺囉計都特嚩惹王如來。喜功德光自在王如來。

六菩薩名亦當誦持經(一紙 南籍北旣)

後漢失譯人名見費長房錄

  師子戲菩薩。師子奮迅菩薩。師子幡菩薩。師子作菩薩。堅勇精進菩薩。擊金剛慧菩薩。又四菩薩。棄陰蓋菩薩。寂根菩薩。慧威菩薩。不離菩薩。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四紙半 前有宣律師序) 維

~p 412

唐中印土沙門那提譯

  佛在給孤獨園。與五百比丘。無央數菩薩。及人天八部俱。離垢慧請問。於如來所。云何恭敬禮拜供養。佛先示五輪著地。應發五願。次示十方佛名。次示皈依。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之法。

閱藏知津卷第五

~p 413

閱藏知津卷第六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五】

佛說老女人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吳月支國優娑塞支謙譯

  佛在樂音處。與八百比丘。萬菩薩俱。有窮貧老女。請問生老病死五陰六根四大等。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佛答。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兼說緣生眾喻。老女開解。佛為出其往因。幷記其往生極樂。後成佛道。

~p 414-415

佛說老母經(一紙半 南男北潔)

附劉宋錄第二出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一紙欠 南男北潔)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二經並與前同。而第三譯甚簡略。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 惟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佛住楞伽山頂。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大慧菩薩以偈問百八句。佛以偈領。幷為出所未問。總以一切句非一切句答之。次答諸識生住滅有二種。次明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次答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次明上聖智三相。次答所問聖智事分別自性經。次答淨除自心現流頓漸之問。次答常不思議非同外道之問。次明五無間種性。及菩薩一闡提。次明三自性。次明二種無我相。次答離建立。誹謗。見。次答一切法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之問。 一切佛語心品之二。答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次答修行者大方便。次答一切諸法緣因之相。次答言說妄想相心經之問。次答自覺聖智所行之問。次明四種禪。次

~p 416-417

答般涅槃問。次明二種自性相。二種神力建立。次答緣起不同外道因緣之問。次答常聲為惑亂。次明一切法如幻。次明當善觀名。句。形。身。及四種計論。次答四果差別通相之問。次明有二種覺。次明當善四大造色。次明當說諸陰自性相。次明外道有四種涅槃。次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次答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之問。 一切佛語心品之三。說三種意生身。次答五無間不入地獄之問。次答佛知覺問。次答諸佛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次答不說是佛說問。次答離有無有相問。次答宗通相問。次答不實妄想問。次答善語義問。次明智識相。次明外道九種轉變論。次答一切法相續義。解脫義。次答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問。次明一切法不生不應立宗。次答智不得問。次分別說通及宗通。次答勿習近世間論問。次答外道妄想涅槃。非順涅槃。 一切佛語心品之四。答如來為作為不作等問。次答不生不滅是如來異名問。次答不生不滅無奇特問。次答外道七種無常。非是佛法。次答滅正受次第相續問。次答如來非常非無常。次因誰生誰滅之問。明如來藏是善不善因。次答五法。

~p 418-419

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分別相。次答如恆河沙問。次答一切法剎那問。次答六波羅密有三種分別。次答種種相違問難。次答不食肉義。

達磨大師指此可以印心。故獨流通於世。

△入楞伽經(十卷) 鞠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有十八品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 前有御製序) 養

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

有十品。文筆順暢。 二部並同前經。但多初品。及後二品耳。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三卷) 靡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及天龍八部。皆來集會。時堅意菩薩請問三昧法。佛唱首楞嚴名。一切眾會。各敷妙座。各見如來坐其座上。等行梵王問何佛是實。佛言。一切皆是真實。次攝神力。以百句義釋此三昧。次說學射之喻。次有持須彌山釋現三昧力。次現意天子現三昧力。次佛放眉光。照於魔宮。使

~p 420-421

大眾皆見魔王被五繫縛。次有魔界行不汙菩薩化度魔女。魔尋見佛。佛與授記。因說四種授記不同。次為二百魔女授現前記。次說住三昧神力。次堅意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福田及多聞等諸義。次授淨月藏天子道記。次文殊師利自說往昔曾三百六十億世。示現作辟支佛。於是二百菩薩還發大心。誓得十力。次令彌勒菩薩現三昧力。次摩訶迦葉解知文殊師利久已成佛。佛卽說其過去名為龍種上佛。佛昇虛空。光照十方。十方諸佛。同說此法。亦同放光。交互相見。次明佛壽甚長。次明受持者。有二十不思議功德。

維摩詰所說經(三卷 一名不可思議解脫) 方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國品第一。佛在菴羅樹園。與八千比丘。三萬二千菩薩。及梵釋八部四眾俱。寶積等五百長者子。各持寶葢供佛。佛令合為一葢。普現世界中事。及現十方諸佛說法。寶積偈讚。幷問淨土之行。佛答以眾生之類。是菩薩淨土。乃至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舍利弗疑此土何以獨穢。佛按指現淨土相。 方便品第二。維摩詰長者方便現疾。為眾說法。

~p 422-423

弟子品第三。佛遣十大弟子。乃至五百弟子問疾。皆辭不堪。 菩薩品第四。佛遣彌勒等諸菩薩問疾。亦辭不堪。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大眾同往。相見酬答。 不思議品第六。借座於須彌燈王佛國。演不思議解脫之法。 觀眾生品第七。維摩答文殊問。觀眾生如幻。如水月。如鏡像等。乃至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次有天女散華。舍利弗等不能去華。與天女種種問答。 佛道品第八。維摩答文殊問。明菩薩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文殊答維摩問。明一切煩惱為如來種。維摩答普現色身問。明法門眷屬。智度母。方便父等。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三十二菩薩各說入不二法門。最後文殊問維摩。維摩默然。 香積佛品第十。維摩遣化菩薩往上方香積佛所。乞世尊所食之餘。悉飽眾會。 菩薩行品第十一。維摩與大眾見佛。佛為阿難說諸佛一切施為。無非佛事。及為香積世界諸菩薩。說不盡有為。不住無為。法門。 見阿閦佛品第十二。維摩答佛觀如來問。及斷取妙喜世界。來示此會大眾。 法供養品第十三。天帝讚歎持經。誓願擁護。佛為說過去藥王佛時。寶葢轉輪聖王。與其千子。供

~p 424-425

養於佛。有一王子。名為月葢。思惟供養。以何為勝。乃至問佛。佛示以法供養最。遂於末後守護法城。今得成佛。 囑累品第十四。囑彌勒及阿難廣宣流布。

  按智者大師。曾有玄義及疏。今皆流入高麗。此間僅存四教義六卷。乃玄義中一分耳。

維摩詰經(三卷 亦名不可思議法門之稱) 方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無垢稱經(六卷 南方北蓋)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二經並與前同

善思童子經(二卷 南賴北敢)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住菴婆羅波梨園。與八千比丘。萬菩薩俱。化作天身。入毗耶離城乞食。至毗摩羅詰家。善思童子從高樓上投身禮佛。獻彼所執蓮華。誓成菩提。與舍利弗。富樓那。阿難陀。互相問答。佛復為說大菩提路。無有一法而可得者。幷說不驚不怖不畏之法。童子證無生忍。佛為授記。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 一名維摩詰子問經) 萬

~p 426-427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大乘頂王經(一卷) 萬

蕭梁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二經並與前同

月上女經(二卷) 染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耶離草茅精舍。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眾俱。有一離車。名毗摩羅詰。生美女。名為月上。一切童子爭欲娶之。約七日後。自行選擇。至第六日。手有蓮華。華有化佛。執華而出。說偈訶欲。引眾見佛。路答舍利弗問。旣到佛所。復答諸菩薩問。次以手中蓮華供佛。化成華帳。如是共出十華。共發十願。卽得記。轉男出家。(記中先生天。次末世護法。次生兜率。次隨彌勒受持正法。次生阿彌陀佛國。次供養十方諸佛。乃成月上如來。)

大乘密嚴經(三卷 前有聖教序 南染北凊)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密嚴會品第一。佛住出過三界密嚴之國。與十億佛土微塵菩薩眾俱。放光照現莊嚴勝相。答如實見菩薩之問。有金剛藏菩薩。問第一義法性。佛答以如來藏不生不滅。如月普現。 妙身生品第二。

~p 428-429

如實見菩薩。請金剛藏菩薩。說諸聖人內證之境。金剛藏以偈答之。又請示歸依之處。亦以偈答。復示繢像夢境等喻。又以偈明三性五法等義。復現大小無量身形。次有眾多菩薩。同問世間一切誰之所作。金剛藏偈答阿賴耶識。能現眾法。次有螺髻梵王。承佛威力。來密嚴國。以偈問法。金剛藏亦以偈說如來善示現義。 胎生品第三。金剛藏菩薩告螺髻梵王。訶斥胎生不淨。應當捨離。亦不應為三昧所縛。若離二取。生密嚴國。 顯示自作品第四。金剛藏菩薩復告螺髻梵王。深明五蘊不實。寶髻菩薩更請隨宜說法。金剛藏深明一切唯心。 分別觀行品第五。金剛藏復說舍拳軍車等喻。以明諸法無實。應速發廣大心。修清淨觀行。生清淨佛土。 阿賴耶建立品第六。金剛藏復明阿賴耶識。與染淨法恆作所依。 自識境界品第七。金剛藏菩薩放髻珠光。普照一切。告如實見菩薩。以雪山惡獸。喻外道於阿賴耶。所生我見。 阿賴耶微密品第八。寶手菩薩白眾色最勝王。令問金剛藏菩薩名想等義。金剛藏偈答。依相立名。名無實事。乃至賴耶與七識。如鐵與磁石。二俱無有思。若

~p 430-431

得如幻首楞嚴定。則於一切法皆得自在變現。又復廣明阿賴耶識。隨迷悟緣。為凡為聖。於是眾色最勝王等。復以偈請說法。月幢世尊分身眷屬。亦咸集會。金剛藏重以偈明唯識妙義。菩薩天人。咸皆讚歎供養。更請說法。金剛藏又與大樹緊那羅王。持進菩薩。觀自在等諸大菩薩。演說諸法性空。從心而起。乃至阿賴耶識。與如來藏不一不異等義。

△大乘密嚴經(三卷 有新翻御製序 南不北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品數並同前經。而名目稍異。多是偈語。

解深密經(五卷 南常北效)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序品第一。薄伽梵住超過三界所行之處。與無量大聲聞俱。及無量菩薩。從種種佛土而來集會。 勝義諦相品第二。如理請問菩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答。具明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但是本師假施設句。如幻事等。法湧菩薩向佛述東方外道之所思議。佛為說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善清淨慧菩薩。向佛述修解行地

~p 432-433

菩薩之所疑惑。佛為說勝義超過諸行一異性相。佛告善現。有情界中。幾懷增上慢。幾離增上慢。善現答以懷者甚多。離者甚少。佛為說徧一切一味相。 心意識相品第三。廣慧菩薩問佛。齊何名為於心意識祕密善巧菩薩。佛言。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及識。不見阿賴耶及識。不見積集及心。不見六根。六塵。六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 一切法相品第四。德本菩薩問佛。何名於諸法相善巧菩薩。佛為說徧計依他圓成三相。如實了知。 無自性品第五。為勝義生菩薩。說三種無自性性密意。勝義生言。初鹿林中。轉四諦法輪。雖甚希有。猶未了義。第二時中。依一切法皆無自性。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希有。猶未了義。今第三時。以顯了相轉正法輪。最為希有。是真了義。 分別瑜伽品第六。佛答彌勒菩薩種種諸問。謂奢摩他。毗鉢舍那。四種所緣境事。及緣別法。緣總法。三三摩地。知法。知義。聞。思。修。三慧。及總空性相等。 地波羅密品第七。佛答觀自在菩薩所問十一地義。及十波羅密義。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佛答文殊師利所問法身解脫身義。及答言音差別相。一切智者

~p 434-435

相。如來心無加行生起相。成正覺。轉法輪。入涅槃。皆無二相。乃至穢土淨土。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深密解脫經(五卷 有曇寧序 南常北效)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與上經同。而第二品分作四品。

佛說解節經(一卷 南敢北髮)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卽前經勝義諦相品。分作四品。

相續解脫地波羅密了義經(半卷 南敢北髮)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卽前經地波羅密品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半卷 南敢北髮)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卽前經如來成所作事品

佛說佛地經(八紙) 行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住最勝大宮殿中。與無量聲聞。無量菩薩眾俱。為妙生菩薩說五種法相大覺地。謂清淨法界。及與四智。一一細釋。妙生復問。何等菩薩受用和合一味事智。佛言。證得無生法忍。由遣自他二種想

~p 436-437

故。得平等心。自他異想。不復現前。受用和合一味事智。如天入雜林。眾流入海。

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 前有聖教序) 場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序品第一。佛入甚深法界。大眾雲集。佛觀察說頌。 如來壽量品第二。妙幢菩薩疑佛壽短促。四方四佛於室中現。為說佛壽無量。妙幢與諸大眾。往鷲峰見佛。四佛亦到鷲峰。遣侍者勸說此經。佛許可之。有婆羅門。名法師授記。預求舍利。有童子名一切眾生喜見。以偈答之。妙幢因問。若無舍利。及般涅槃。云何經中說有涅槃。及流布舍利事。佛答以三種十法。說有涅槃。又應知十種希有如來之行。 分別三身品第三。虛空藏菩薩啟問。佛答以化。應。法。三身實義。 夢見懺悔品第四。妙幢夢金鼓出大音聲。說懺悔偈。次日述之於佛。 滅業障品第五。佛先放光息苦。次為帝釋廣說懺悔。勸請。隨喜。迴向。四法。滅除四種重障。四重障者。一於菩薩律儀。犯極重惡。二於大乘經心生誹謗。三於自善根。不能增長。四貪著三有。無出離心。四法如次治之。 淨地陀羅尼品第六。師子相無礙光燄菩

~p 438-439

薩問菩提心義。佛先以勝義諦答之。次明十度為因。各依五法成就。次明波羅密義。次明十地先相。次釋十地名義。次明十地及佛地。各有二無明為障。次明十地行十波羅密。次說十咒。護於十地。 蓮華喻讚品第七。佛為菩提樹神。說過去金龍主王。以蓮華喻。讚於諸佛。今感金鼓妙夢。 金勝陀羅尼品第八。佛為善住菩薩說咒。幷持法。 重顯空性品第九。偈說二空境觀。 依空滿願品第十。寶光耀天女問修行法。佛示依於法界。修平等行。天女領解。轉成梵身。佛授道記。幷五十億苾芻重發大心。皆得授記。 四天王觀察人天品第十一。發弘護願。 四天王護國品第十二。有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 無染著陀羅尼品第十三。 如意寶珠品第十四。佛。觀世音。金剛祕密主。各說一咒。梵天王。帝釋。各說一咒。四天王共說一咒。龍王說一咒。 大辯才天女品第十五。 大吉祥天女品第十六。 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第十七。 堅牢地神品第十八。 僧慎爾耶藥叉大將品第十九。 王法正論品第二十。 善生王品第二十一。佛昔為王。請寶積法師說此經王。 諸天藥叉

~p 440-441

護持品第二十二。 授記品第二十三。授妙幢。幷二子。及十千天子記。 除病品第二十四。說流水長者子作醫本事。 長者子流水品第二十五。說救十千魚得生天事。 捨身品第二十六。說往昔薩埵王子捨身濟餓虎事。 十方菩薩讚歎品第二十七。 妙幢菩薩讚歎品第二十八。 菩提樹神讚歎品第二十九。 大辯才天女讚歎品第三十。 付囑品第三十一。

此經於三譯中最在後。而文義周足。亦猶華嚴之有唐譯也。最宜流通。

○金光明經(四卷 前有釋宗頤序 南食北化)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有十八品。 按此經同前。而來未盡。但因智者依此譯說玄義及文句。故舉世流通。

合部金光明經(八卷 南食北被)

隋大興善寺沙門釋寶貴對志德等合入

  共二十四品。彥悰序云。此經有三本。初。涼世曇無讖譯為四卷。止十八品。(今存)次。周世耶舍崛多譯為五卷。成二十品。(今亡)後逮梁世真諦三藏。譯三身分別。業障滅。陀羅尼最淨地。依空滿願等

~p 442-443

四品。足前出沒為二十二品。重尋梵本。得囑累品。及銀主陀羅尼品。

莊嚴菩提心經(六紙欠 南邇北壹)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大方廣菩薩十地經(六紙半 南邇北壹)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二經皆與淨地陀羅尼品同

○毗沙門天王經(四紙半 南不北清)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與前經第十二品。多聞天王如意寶珠咒法同。

◎菩薩投身飼餓虎起塔因緣經(十紙餘 南賢北悲)

北涼高昌沙門釋法盛譯

  佛遊乾陀越國。說法垂畢。微笑放光。阿難請問。乃說往古栴檀摩提太子。廣行布施。賣身為奴。得栴檀。醫他國王病。及出家山中。以身飼虎。餘骨起塔事。與捨身品事義相類。故附於此。

無所有菩薩經(四卷) 絲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毗富羅山。與百千比丘。百千菩薩。及四眾八部俱。無所有菩薩。為斷眾疑。隱身不現。種種問法。

~p 444-445

令難調怨讎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記。次為女人現身。令得成男。佛為波斯匿王等。說此菩薩大方便力。

諸佛要集經(二卷 南彼北靡)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柰叢樹間。與五千比丘。二萬菩薩俱。因諸四部弟子。不能專心聽法。乃囑阿難宣傳法教。於石室中。布芻草坐。晏坐三月。變身往詣東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與諸如來說要集法。文殊勸諸菩薩同往。諸菩薩皆不往。文殊獨往。天王如來移置鐵圍山頂。文殊卽於山頂修四意止。四萬二千天子來覲聽法。各證無生法忍。直俟諸佛說要集竟。各還本土。天王如來放右掌光。入文殊頂。文殊與諸天子同到佛所。見離意女在佛前坐。入於普月離垢光明三昧。因問何故移我而不移女。幷問此女本末。佛言。待女出定。汝自問之。文殊盡其神力。不能令女出定。因問誰能令出定者。佛言。唯有如來。及棄諸陰蓋菩薩。能令出定。說此語已。世界六種震動。文殊求佛。請此菩薩從下方來。勅令出女子定。菩薩謙讓於佛。佛乃令女出定。與文殊酬唱法

~p 446-447

要。佛遂發明文殊本從此女發心。此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假使滿世界文殊。不及此女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此女。不及棄諸陰蓋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棄諸陰蓋。不及如來舉足下足事。然而天王如來。亦此菩薩之所開化。十方無量諸佛。從其開化。已滅度者不可計。現成佛者不可計。說此法時。普光世界。獲益無量。此土遙聞。亦獲大益。釋迦佛勅彌勒受持流通。

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一卷 南罔北短)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陀林中。婬女棄一小兒於路空處。眾皆往觀。佛至其所。種種問答。次令現通。諸天蒙光。皆悉來集。因名為不思議光。佛為波斯匿王說其往因。幷授其記。

央掘摩羅經(四卷) 悲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說執劍大方廣經。有婆羅門孤子。名一切世間現。順惡師教。取千指作鬘。將欲害母。佛往度之。說種種偈。欲稅佛指。佛亦說種種偈答之。遂令降伏。帝釋梵王四王獻與衣鉢。各受訶斥。魔及

~p 448-449-450

樹神。亦皆被訶。大弟子等。皆悉被難。亦與文殊菩薩論不空義。佛為授三皈五戒。央掘答以一皈無三。及殺煩惱盜菩提。等義。佛又問以一學之義。央掘偈答。增一至十。具明大乘與聲聞異。佛唱善來。示成羅漢。同入祇洹。十方菩薩。悉皆雲集。央掘問佛。云何住無生際而復住此。佛勅與文殊同往北方問於他佛。乃至十方各問十佛。十佛皆言釋迦卽是我身。彼當為汝解說。央掘仍來問佛。佛為廣釋百句生因。次明持經之難。須成就五八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興四種兵。共來佛所。佛為發迹。央掘卽是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化身。文殊是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化身。

閱藏知津卷第六

~p 451

閱藏知津卷第七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六】

思益梵天所問經(四卷 南五北傷)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如來光明品第一。佛在迦蘭陀竹林。與六萬四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網明菩薩讚佛光明。佛為說種種光明之名。能利眾生。并放光明。召東方思益梵天。同萬二千菩薩來會。日月光佛。囑以十法遊於娑婆國土。於毀於譽。心無增減。

~p 452-453

(一)聞善聞惡。心無分別。(二)於諸愚智。等以悲心。(三)於上中下眾生之類。意常平等。(四)於輕毀供養。心無有二。(五)於他闕失。莫見其過。(六)見種種乘。皆是一乘。(七)聞三惡道。亦勿驚畏。(八)於諸菩薩。生如來想。(九)佛出五濁世。生希有想。(十) 四法品第二。思益菩薩問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薩正問品第三。網明菩薩問何謂正問。思益菩薩具答邪問正問不同。五百比丘不解。網明重啟。思益說涅槃者。但有名字。猶如虛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盡解脫。思益復問種種名義。佛具答之。 四諦品第四。佛為思益說真聖諦。不得一法是實是虛。 歎功德品第五。思益廣歎信解此法功德。 如來五力說品第六。謂一者言說。二者隨宜。三者方便。四者法門。五者大悲。 如來大悲品第七。說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 幻化品第八。網明問。思益答。佛讚印之。舍利弗歎仰之。普華菩薩。及網明菩薩。皆與舍利弗問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薩光明品第九。佛因大迦葉問。敕網明放爪指光普照十方。令諸大眾。與佛無異。下方四菩薩來。不知何是真佛。發誠實語。佛乃昇空。令得作禮。 菩

~p 454-455

薩受記品第十。因迦葉問。授網明菩薩記。因思益問授記義。具明過去不得記及得記因緣。謂依止所行。故不得記。出過一切諸行。具足六波羅密。故得受記。若菩薩能捨諸相。名為檀波羅密。能滅諸受持。名為尸波羅密。不為六塵所傷。名為羼提波羅密。離諸所行。名為毗梨耶波羅密。不憶念一切法。名為禪波羅密。能忍諸法無生性。名為般若波羅密。 薩婆若品第十一。為思益梵天說薩婆若義。答網明菩薩家清淨義。 菩薩無二品第十二。思益梵天與文殊問答。又有等行天子與文殊問答。 名字義品第十三。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名義。 論寂品第十四。思益問等行。及問文殊正行正位義。 如來二事品第十五。謂聖說法。及聖默然。惟如來有此二法。 得聖道品第十六。文殊問。等行答。文殊問。思益答。 志大乘品第十七。等行問發行大乘。佛以偈答。 發菩提心品第十八。文殊白佛。若菩薩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問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無所行。釋梵四王散華讚護。佛言。惟有如說修行。是名能報師恩。 師子吼品第十九。釋提桓因讚歎菩

~p 456-457

薩能師子吼。不退轉天子復說師子吼義。 梵行牢強精進品第二十。授不退轉天子記。及說牢強精進法。謂於諸法。不起精進相。 海喻品第二十一。以大海喻諸菩薩。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第二十二。明一切法無說無示。無有護念。是法終不可滅。不可護念。又明不求菩提。不願不貪不樂不念不分別菩提。乃得授記。 如來神咒品第二十三。 囑累品第二十四。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卷 一名莊嚴佛法義名等御諸法 南五北慕)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品數稍減。

△勝思惟梵天所問經(六卷 南大北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亦同上經。而不列品。

佛說大乘同性經(二卷 南大北慕)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譯

  佛住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及大菩薩天龍眾俱。楞伽大城毗毗沙那羅剎王供佛問法。得菩提記。海龍王問其往因。佛為說之。次有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從東方來。以大寶殿

~p 458-459

供佛問法。佛為說如來十地名。及聲聞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復為現如來初地相。及二地相。

△佛說證契大乘經(一卷 有御製序 南常北慕)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同

諸法無行經(二卷 南傷北常)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九萬二千菩薩俱。師子遊步菩薩。偈問一相之法。佛先止。次答。大眾獲益。次說往古高須彌山王佛滅後。淨威儀比丘守護正法。有威儀比丘。不能信解。生不善心。受地獄苦。於是文殊請問滅業障法。及問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一一答之。又請說陀羅尼。佛為說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文殊亦說種種不動相。乃至答諸天子。云我是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請問入音聲慧法門。佛亦先止。次答。次敕文殊自說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說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陀行。不信深法。墮大地獄。喜根

~p 460-461

今於東方寶莊嚴國。成勝光明威德王佛。勝意今為文殊。

諸法本無經(三卷 南傷北五)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

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三卷今作一卷 南言北之)

宋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

亦同上經。而敘事不甚明白。

大乘理趣六波羅密多經(十卷 前有代宗序 南若北馨)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歸依三寶品第一。佛在竹林。與眾多菩薩。眾多苾蒭。及阿僧企耶發心諸有情俱。慈氏菩薩為眾請問三寶及歸依義。佛言。佛寶有二。一者佛身。二者佛德。法寶有三。一者涅槃常樂我淨般若解脫法身。二者戒定智慧諸妙功德。三者八萬四千諸妙法蘊。攝為五分。一素呾纜。二毗柰耶。三阿毗達磨。四般若波羅密多。五陀羅尼門。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僧寶有三。一者第一義僧。所謂諸佛。二者聖僧。謂四果。四向。及辟支佛。三賢。十聖。三者福田僧。謂苾蒭。苾蒭尼等。為脫苦故。懺悔。隨喜。發

~p 462-463

大誓願。修行大乘。是名歸依。 陀羅尼護持國界品第二。東方不眴世界無盡藏菩薩。放大光明。現大神變。偈讚來會。以第一義答阿難問。佛為阿難說彼國土種種勝事。文殊請問持經之福。佛較答之。文殊菩薩說六真言。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曼荼羅諸天菩薩。六波羅密多菩薩。四大天王。執金剛菩薩。鈴鐸耳微那夜迦。閻摩羅王。訶哩底愛子母。摩利支天。迦嚕拏王。迦嚕囉王。大自在天王。各說一咒。 發菩提心品第三。彌勒菩薩請問。佛答以先發五種勝心。次說入海取珠。發三勝心不退之喻。 不退轉品第四。彌勒菩薩復問。佛為細釋。一大悲心。緣五道苦而起。二大精進心。如入海求如意珠。更發三種勝心。誓不退轉。布施波羅密多品第五。 淨戒波羅密多品第六。 安忍波羅密多品第七。 精進波羅密多品第八。 靜慮波羅密多品第九。 般若波羅密多品第十。俱彌勒菩薩問。如來答也。事理詳明。發菩提心者。急宜受持。復有微末底外道。說自在天常。及說神我能生諸法。佛以正量委細破之。次復偈說八識熏習。及轉顯義。外道發菩提心。佛又為慈氏說八善巧。及

~p 464-465

智慧方便。解絡掖衣授之。四天釋魔。發願護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八卷 有御製序 南之北興)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等譯

  序品第一。佛住耆闍崛山。與三萬二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一切天龍八部。他方輪王。十六國王。夫人眷屬。四眾。四姓。外道。餓鬼。畜生。琰王 [S1]  。諸大眾俱。坐寶蓮華師子座上。入心瓔珞寶莊嚴王三昧。天雨華香。復入師子奮迅三昧。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惡趣離苦。詣佛供養。如來於胸臆間。及諸毛孔。放金色光。普現十方五趣苦樂之相。及現三大阿僧祇劫因果本末之相。於是師子吼菩薩為眾說偈。歎佛功德。請佛出定。 報恩品第二。從三昧起。告彌勒菩薩。稱歎心地妙法。五百長者不愛苦行。讚二乘道。佛為廣說世間四恩。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佛有三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變化身。受用又二。一自。二他。)法有四種。(教。理。行。果。)僧有三種。(一菩薩。二聲聞。三凡夫。凡夫又二。一具戒。二正見。)具足十義。得名為寶。為求菩提。有三種十波羅密。若修十種真實波羅密多。乃名能報四恩。次有智光長者。與不順子遠來聽法。佛為重宣。令發大心。 厭捨品第三。智光長者問出家不

~p 466-467

及在家。佛為廣說出家最勝。訶在家過。 無垢性品第四。廣明麤衣。乞食。陳藥。蘭若。四依知足功德。各十勝利。 阿蘭若品第五。為常精進菩薩說阿蘭若功德。 離世間品第六。樂遠離行菩薩。承佛威力。為諸菩薩說阿蘭若行。佛讚印之。 厭身品第七。為彌勒菩薩說三十七觀。訶身不淨。 波羅密多品第八。為彌勒菩薩說阿蘭若能滿十波羅密。 功德莊嚴品第九。為彌勒菩薩說有一德應住阿蘭若處。謂觀一切煩惱根源。即是自心。又有二種法。及兩番二種人。不堪住阿蘭若。次明十一種四法。五種八法。 觀心品第十。為文殊師利說觀心法。并說觀心陀羅尼。 發菩提心品第十一。為文殊說自覺悟心。有四種義。及說初觀菩提心相。并說真言。 成佛品第十二。為文殊說三種大祕密法。謂心祕密。語祕密。身祕密。欲修習者。當著菩薩三十二種大金剛甲。 囑累品第十三。明受持者。得三業各十種清淨。

大乘徧照光明藏無字法門經(五紙餘 南男北潔)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再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無量菩薩。及比丘僧。乃至十方

~p 468-469

恆沙世界諸天龍俱。勝思惟菩薩請問二字之義。佛言。菩薩有九種一法應除滅。謂欲貪。瞋恚。愚癡。我執。懈怠。睡眠。染愛。疑惑。無明。有一法應守護。謂己所不欲。勿勸他人。如自愛命。則不應殺等。次明無有一法是如來所覺所證。以一切法本無有實。從因緣生。因緣亦如電光。念念不住故。次明持此經者。得生淨土。見阿彌陀。及諸聖眾。亦見靈山聖會。

無字寶篋經(五紙)潔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初譯

與前經同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四紙)潔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亦同前經。而文稍異。

佛說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五卷南作三卷北作二卷南言北之)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佛在鷲峰法界殿中。與二萬五千比丘。七百二十萬俱胝那庾多菩薩俱。放光集十方眾。有師子座出偈讚佛。佛昇師座。妙吉祥菩薩請問。不生不滅。

~p 470-471

是何增語。佛言。不生不滅。即是如來增語。因為廣說琉璃地映帝釋宮影喻。忉利天大法鼓喻。空中風雲水喻。大梵王喻。日光照喻。摩尼寶喻。響喻。地喻。虛空喻等。及說種種法句。種種菩薩勝行。於是妙吉祥偈讚禮佛。佛為較顯持經功德。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二卷 南慕北男)

元魏南天竺沙門曇摩流支譯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半卷 南慕北推)

蕭樑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二經並與前同

大方等如來藏經(九紙半 南忘北彼)

東晉迦維羅衛國沙門佛陀跋陀羅譯

  佛在耆闍崛山。成佛十年。與百千比丘。六十恆河沙菩薩。及天龍八部俱。以三昧力。現眾蓮華。皆未開敷。華內皆有化佛。須臾昇空舒榮。須臾萎變。化佛各放無數光明。金剛慧菩薩問何因緣。佛為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藏性。共說九喻。一萎花中佛。二巖樹蜂蜜。三〔禾*會〕中秔粱。四不淨處金。五貧家寶藏。六菴羅果種。七弊物中金像。八貧女貴胎。九模中金像。

~p 472-473

十住斷結經(十四卷今作十二卷) 談彼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導引品第一。佛於 [S2]  。放舌相光。照十方界。東方執志通慧菩薩。與五萬菩薩來集。佛歎其德。次有菩薩。名曰最勝。請問法要。佛具答之。先明初住法。 留化品第二。明二住法。 空觀品第三。明三住法。 色入品第四。明四住法。 了空品第五。明五住法。 根門品第六。明六住法。 廣受品第七。明七住法。座上諸大聲聞。皆悉號泣。 童真品第八。明八住法。授最勝記。敕令現相。 定意品第九。明九住法。 菩薩成道品第十。明十住法。 滅心品第十一。 神足品第十二。 恭敬品第十三。 勇猛品第十四。 碎身品第十五。大意與華嚴十定品同。 身入品第十六。 辯才品第十七。 權智品第十八。 化眾生品第十九。 三道滅度品第二十。 乘無相品第二十一。 等慈品第二十二。 法界品第二十三。 道智品第二十四。授九萬眾生。十一那術天人。皆於中陰成佛。 身口意品第二十五。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慧。 夢中成道品第二十六。 菩薩證品第二十七。 解慧品第

~p 474-475

二十八。 三毒品第二十九。 問泥洹品第三十。 四梵堂品第三十一。 梵天請品第三十二。 梵天囑累品第三十三。

菩薩瓔珞經(十三卷今作二十卷 一名現在報經 南短靡北詩讚)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普稱品第一。普照菩薩問菩薩法。凡二十二句。佛答。當以十德瓔珞其體。 識定品第二。寶王菩薩請問瓔珞戒品。佛答以具戒。施。忍。由達唯識。 莊嚴道樹品第三。 龍王浴太子品第四。 法門品第五。略說瓔珞八萬法門中數十名。持者當得十無礙功德。次廣明六根瓔珞法門。 識界品第六。豪賢菩薩問識境界。次敕諸菩薩各說空慧無著行。次感十方佛各說空慧偈已。忽然不現。以決眾疑。 諸佛勸助品第七。說十無盡藏法門。十方諸佛。同聲說頌印之。 如來品第八。說十地各各四神足法。 音響品第九。因緣品第十。心品第十一。 四聖諦品第十二。一無量聖諦。二行盡聖諦。三速疾聖諦。四等聖諦。 成道品第十三。料簡三世各三種成道。 生佛品第十四。 本末品第十五。分別五陰本末空。 非有識非無識品第十

~p 476-477

六。 無量品第十七。說佛三昧。所知無量。次明月照光菩薩。四果乃至九地中。所修三世禪行。次佛自說有情於無情。無情於有情法。 隨行品第十八。尊復尊梵天請問。佛答以偈。廣明諸度無極。 光明品第十九。 無想品第二十。 無識品第二十一。 受迦葉勸行品第二十二。佛放舌光。十方諸佛。各遣菩薩來會。佛揀聲聞不在聖例。迦葉等脫衣號泣。佛慰喻之。 有行無行品第二十三。諸菩薩各說有行無行。大迦葉亦說有行無行。佛不許可。阿若拘鄰亦說有行無行。佛許可之。舍利弗問答料簡。次目連等亦各說有行無行。 有受品第二十四。 無著品第二十五。說無著行。授明觀菩薩記。并說八種記法。次授帝釋記。次令目連除魔心垢。懸記在彌勒時得決。 淨智除垢品第二十六。為淨一切地菩薩。說種種知他心三昧。廣至知億佛世界。 無斷品第二十七。明種種五法。及六度互具六度。 賢聖集品第二十八。一切菩薩各說六度清淨具足法。慧眼菩薩。與文殊菩薩。更相酬唱。演種種法門。 三道三乘品第二十九。佛為舍利弗分別三道各有三乘。 供養舍利品第

~p 478-479

三十。佛為須菩提說供舍利。供色身。供法身。優劣不同。 譬喻品第三十一。因退席人。說師子木雀喻。 三世法相品第三十二。佛為劫賓〔少/兔〕說三世受化差別。大眾有疑。十方佛各來說偈。令眾悟解。 清淨品第三十三。為邠耨文陀尼子。分別清淨不清淨法。 釋提桓因問品第三十四。 本末行品第三十五。為眾首瓔珞菩薩。說退不退超不超法。 聞法品第三十六。文殊問有轉無轉法。佛分別答之。 淨居天品第三十七。佛為淨居天說三世常無常義。及說菩薩總持賢聖辯才。并授其記。 十方法界品第三十八。佛述初成道時。一切菩薩勸轉法輪。 十智品第三十九。為彌勒菩薩說十無量智門。 應時品第四十。為法妙菩薩說十種應時之行。 十不思議品第四十一。為道勝子說十法。 無我品第四十二。為心智菩薩說十無我行。 等乘品第四十三。偈答淨眼。 三界品第四十四。淨施王與佛酬唱。菩薩受記。及六十二見皆空平等。次有究竟菩薩問淨施王。淨施王答而不悟。更令問文殊師利。乃決其疑。

佛說華手經(十卷 一名攝諸善根經 南欲難北欲)

~p 480-481

  序品第一。大眾雲集。大迦葉亦來。佛分半座令坐。大千震動。迦葉謙讓。並說法要讚佛。 神力品第二。佛又命迦葉坐。以神力普集大眾。令目連敷座。目連化作大座。佛言。如來不於變化座上說法。復命無量緣菩薩敷座。一切菩薩各以上衣積成高座。佛現神力。令諸菩薩各於衣中。見將來成佛之事。華德藏法王子。請問大法。佛放口光。舉身謦欬。徧至十方世界。 網明品第三。東方菩薩見光聞聲。承佛命來。以華作佛事。 如相品第四。東方不虛行力菩薩。持華來會。乃至佛與跋陀婆羅菩薩論如來義。 不信品第五。佛與跋陀婆羅菩薩論末世不信法事。 念處品第六。佛為跋陀菩薩說末世宜修四念處觀。 發心即轉法輪品第七。此東方菩薩名也。亦因光聲而來。佛乃說其往因。 現變品第八。此菩薩摘十方世界。俱置本國。佛更以神力。令諸世界互相擊碎。以警諸天計有常者。 如來力品第九。 功德品第十。為堅意菩薩說持經功德。 發心品第十一。東方光明威德聚菩薩。持須彌肩佛之命。亦來集會。獻華供養。佛以華付彌勒。彌勒轉付七萬七千菩薩。菩薩俱發大願。

~p 482-483

仍奉於佛。佛乃廣讚發心功德。 無憂品第十二。佛為彌勒說真菩薩心。當如往昔無憂太子。 中說品第十三。敘東方諸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者。 總相品第十四。廣敘東方佛菩薩名。 上清淨品第十五。亦廣敘東方佛菩薩名。 散華品第十六。東方觀佛定善根莊嚴菩薩。聞此世界佛名。遙散華來。 眾相品第十七。亦廣敘東方佛菩薩。 諸方品第十八。廣敘餘九方佛菩薩。見光聞聲而來集會。 三昧品第十九。佛次第入五十七種三昧。諸天偈讚。 求法品第二十。佛從三昧起。為舍利弗說菩薩求法之要。舍利弗更請法要。 歎德品第二十一。佛為舍利弗說菩薩難事。 驗行品第二十二。佛為舍利弗說二種三事。驗菩薩心。 得念品第二十三。說往昔得念王子。不被失念魔所惑。 正見品第二十四。佛為舍利弗說菩薩正見。 歎教品第二十五。亦說如來本生。 毀壞品第二十六。說毀壞菩薩心之罪報。 眾雜品第二十七。選擇居士。及其愛妻。聞法證果。 眾妙品第二十八。 逆順品第二十九。 不退行品第三十。 為法品第三十一。 歎會品第三十二。 上堅

~p 484

德品第三十三。堅意比丘以衣供佛。發大誓願。衣中見諸神變。阿難問其因緣。佛言且待須臾。堅意比丘請問法門。佛先說其昔為上堅德王。曾問是法。 法門品第三十四。正答堅意之問。 囑累品第三十五。以法門囑菩薩。菩薩發願弘通。次付囑阿難迦葉。皆辭不堪。

閱藏知津卷第七

~p 485

閱藏知津卷第八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七】

佛說寶雨經(十卷 一名顯授不退轉菩薩記 南身北此)

唐南印度沙門達摩流支譯

  佛於伽耶山。放頂光明。徧照十方。攝入面門。授月光天子記。當於支那國作女主。東方蓮華眼佛世界。止一切葢菩薩。來問一百一事。佛每事答以十法。答竟。世界六種震動。無情有情。同興供養十方諸佛。放眉間光。入如來頂。長壽天女。得記流通。

~p 486-487

△ 佛說寶雲經﹙七卷 南此北身﹚

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與上經同。但缺卷首月光天子作女主事。

△佛說除葢障菩薩所問經(二十卷 南作十卷北作八卷 南盛北溫)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亦同上經。無月光天子事。

法集經(六卷) 難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虛空界法界差別住處。最勝樓閣妙寶臺上。與千二百五十阿羅漢。及菩薩天龍等。說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門經。時無所發菩薩。奮迅慧菩薩。與諸眷屬。於別樓閣寶堂上座。奮迅慧發十八問。無所發答以各有十種法行。七萬六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奮迅慧又問諸波羅密相應法集。無所發又答之。乃至種種問答。又令六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千天子得法眼淨。無所發又言菩薩應修行實諦法集。不捨菩提心。不捨諸眾生等。六萬菩薩得不退轉地。無量天女得法眼淨。奮迅慧又問菩薩心念處智。無所發答以無生智業及十種念處。所謂身。受。心。法。佛。法。僧。戒。捨。天。一一釋竟。二大

~p 488-489

菩薩。與諸眷屬。俱詣佛所。佛讚印之。舍利弗問以何義故名無所發。無所發答之。八萬菩薩得無生法忍。六萬天子得法眼淨。五千比丘轉發大心。佛與授記。無所發問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以見一切法如夢幻等。乃至成就柔和恭敬質直等心。則能得彼如來妙法。無所發又復申述如實修行不放逸義。名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大迦葉。須菩提。阿那律。羅睺羅。優波離。阿難陀。各說勝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彌勒菩薩。見者愛樂菩薩。善目菩薩。善生菩薩。大導師菩薩。光明幢菩薩。解脫月菩薩。大海慧菩薩。觀世音菩薩。堅意菩薩。善護菩薩。虛空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各說勝妙法集。佛總印讚。若人聞此法門。能信能忍。不生於謗。我授是人無上道記。於是無所發脫頸上寶瓔珞。奉散如來。住虛空中。作大寶帳。并說偈讚佛。佛為授記。須菩提復與無所發問答。說甚深法。七萬六千眾生發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脫。復有善思惟天子問佛。佛答以成就深直之心。發無上意。名為根本住處。六度。止觀。三十七品等。名為菩薩境界。及菩薩行。菩薩安隱。菩薩寂靜。

~p 490-491

菩薩常在三昧。菩薩到一切處。菩薩調伏。菩薩得滅。一一答竟。善思惟復申述最上妙法。佛讚印之。唱募流通。于是無所發。觀世音。彌勒。見愛樂。導師。文殊師利。各任護持。佛更讚印結勸。兼記法門所行之處。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 器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行品第一。佛更遊鷲丘。與千比丘。八十俱致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喜王菩薩七日斷食不臥。精進求法。請問三摩地。佛為說決定觀察諸法行。共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佛又為說六十句法。及說十六字門。并說過去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佛時。有說法菩薩。名無邊功德辨幢遊戲鳴音。復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從彼菩薩聞此三摩地寶。今成無量壽佛。又說過去淨面無垢月妙威藏佛時。有顯妙廣身長者子。供佛聞法。捨家修道。十千歲中。不坐不臥。今於南方成善意喜樂如來。又復偈說末世過患。喜王等三千菩薩立誓護持正法。佛讚印之。更說過去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佛滅度

~p 492-493

後。有說法者。名無邊寶振聲淨行聚。被眾驅出。住大林中。勸化多人。無憂普欲喜音轉輪聖王得信樂已。弘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說法者。即無量壽佛。轉輪王。即不動佛。 受記品第三。佛為喜王說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眾生。法眼清淨。七千眾生。發無上心。皆得不退轉記。三萬菩薩。得無生忍。佛放身光。遍十方界。皆有蓮華。見佛坐上喜王問法。既攝神力。遂明一切諸法。皆無來去。如燄幻等。佛又告喜王。過去寶光威輪王佛時。寶月轉輪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覲佛問法。佛以伽陀說此三摩地。得不退轉。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輪王寶月。即今慈氏。喜王又問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答以無一百五十惡法等。又總略說一切不善法。諸菩薩無。一切善法。諸菩薩有。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六卷今作三卷 南凊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峰山。與萬二千五百比丘俱。復有八萬四千菩薩。從諸佛剎來集。及天龍八部來集。二十五菩薩。及四兜率天子各說趣證佛智之法。妙吉祥菩薩最後廣說已。辨積菩薩欲問於佛。妙吉祥即

~p 494-495

變身為佛答之。舍利子遙聞法音。稱歎希有。光嚴菩薩問佛。求見妙吉祥菩薩。佛警悟令來法會。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鉢因緣而發起之。并說昔緣因。勸舍利子等發菩提心。次有摩竭國王見佛決疑。請妙吉祥入宮供養說法。妙吉祥於東方常聲世界。請得八萬大士。初中後夜為說法已。次日同迦葉等。共受王請。既受食竟。以氎奉施。菩薩聲聞。各皆隱身不現。乃至後宮。及王自身。亦不復見。如是令王悟無生忍。同來佛會。中路又化一殺人者。令其見佛。得證涅槃。次為國王。及四王子。授記作佛。囑累流通。

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 惟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與上經同

普超三昧經(四卷) 毀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亦同前經。分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

佛說放鉢經(一卷) 毀

西晉錄失譯人名

~p 496-497

即普超經奉鉢品別譯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南恭北五)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天冠菩薩偈讚問法。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大樹緊那羅王。與其眷屬彈琴詣佛。令大眾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羅漢。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薩。天冠菩薩問大樹緊那羅王何不成佛。大樹語以菩薩十二無滿足法。大樹請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十種寶。於世間寶。出世間寶。皆得自在。天冠問佛。大樹云何以伎樂音。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大眾以佛神力。各有天華。供散大樹。大樹以右手接。無一墮地。即以供佛。佛令成一寶葢。覆千世界。現諸華臺。釋迦佛像。讚大樹德。大樹復入莊嚴寶葢三昧。以妙寶葢。各覆諸如來像。復請佛及大眾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說淨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為大樹之子。於樂音中演諸問答。又為大樹之妻。并諸女輩。說增一至十。捨女身成無上道之法。又許大樹之子無垢眼。當於樂音中六十四護菩提音。令不放逸。次乘大樹

~p 498-499

所作寶車還靈鷲山。為阿闍世王等說三十二種菩薩法器。并說菩薩有憂悒無憂悒法。各四四種。次以偈答阿闍世王菩提行問。乃遣大樹還其所居。又為瞿夷天子說四四法。能得無生法忍。又為阿難說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稱。次四天王說咒護持。

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三卷 南場北五)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與前經同

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 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絲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得普智心品第一。佛遊鷲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阿耨達龍王問法。 清淨道品第二。 道無習品第三。 請如來品第四。請入龍宮半月。 無欲行品第五。 信值法品第六。 轉法輪品第七。 決諸疑難品第八。文殊與諸菩薩從下方來。與迦葉議論。次與龍王說觀如來義。 不起法忍品第九。龍王問。文殊答。 眾要法品第十。 受封拜品第十一。授龍王大菩提記。 囑累法藏品第十二。靈山重囑流通。

~p 500-501

佛說海龍王經(四卷 南彼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佛遊靈鷲山。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龍王問菩薩法。共四十九句。佛一一廣答之。 分別品第二。大眾獲益。龍王獻珠。 六度品第三。 無盡藏品第四。 總持品第五。 總持身品第六。以法門為身也。 總持門咒品第七。咒作華言翻譯。諷誦者。得三十二無畏。 分別名品第八。 授決品第九。說汙戒比丘。多生龍中。威首龍子。得受佛記。 請佛品第十。 十德六度品第十一。與十善業道經同。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第十二。 無焚龍王受決品第十三。 寶錦受決品第十四。龍王女也。與迦葉尊者論義。 天帝釋品第十五。為勸阿須倫。使不相戰。 金翅鳥品第十六。佛以皁衣。護諸龍等。有四金翅鳥惶怖趨佛。佛誨令持戒。令識宿命。不復為惡。 舍利品第十七。龍欲供佛全身舍利。須菩提謂其不可。諸龍子歎佛境界。非聲聞所知。 法供養品第十八。佛出龍宮。為海神說十德莊嚴大海。龍子名受現。化作宮殿。送佛還靈鷲山。 空淨品第十九。阿闍世

~p 502-503

王與龍王辨受決實義。 囑累受持品第二十。諸菩薩各說受持之法。佛皆印之。並說神咒。(亦翻作華言)

佛說轉女身經(一卷) 男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佛住耆闍崛山。有婆羅門。名須達多。妻名淨日。懷一女胎。其胎合掌聽法。欲有所問。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眾會。皆見此女在胎問法。問已。從右脅出。立蓮華臺。釋提桓因奉以天衣瓔珞。女報之曰。菩薩有十種衣服瓔珞而自莊嚴。所謂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願求小智之衣。於是東南方淨住世界。無垢稱王如來。遣衣與之。女著衣已。即具五通。放光動地。禮佛問法。佛為說三十種四法。三萬二千天人。發菩提心。次與舍利弗問答名字之義。佛與命名為無垢光。又與舍利弗問答女身之義。次問得離女身之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種種苦惱。五百比丘尼發菩提心。願離女身。七十五居士婦。瓔珞供佛。化為寶臺。各有佛坐。大眾圍繞。婦見神變。發菩提心。堅修梵行。即禮佛足。不轉女身。誓不起地。佛為說十六法。大地震動。七十五居士亦來。先以善來得度。

~p 504-505

諸女遂成男子。昇空說偈。復勸居士發菩提心。自乃請從彌勒菩薩如法出家。次無垢光勸母發菩提心。自亦發誠實語。轉成男子。

佛說無垢賢女經(三紙欠)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說腹中女聽經(二紙半) 潔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經並與前同

大方廣如來秘藏經(二卷北作一卷) 染

三秦錄

  佛住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三萬二千菩薩。及大千天眾俱。東方寶杖佛所。有無量志莊嚴王菩薩。來問如來祕密藏法。佛答以發一切智心為首。次明十六種四法。六種二法。又明九種四法。六種二法。是名初入如來密藏根本句也。於是菩薩投身作供。迦葉更請佛說祕密藏法。佛言。往昔逼惱於菩薩者。皆不墮落。以菩薩願力清淨故。喻如良藥。寶珠。油燈。又如墜地。還依地起。如打栴檀。亦得香氣。次說煩惱從虛妄生。不應堅著。如芥子火。吹長則漸燒。如大火聚。無依則漸滅。當知妄想煩惱。是

~p 506-507

不真實。對治法門。如不實藥。解知煩惱從因緣生。無性無生。名得菩提。次明設有極重十惡。若解如來說因緣法。如百千歲極大闇室。當然燈時。是闇已去。

持世經(四卷 一名佛說法印品經 南四北常)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四利品第一。佛在竹園。持世菩薩問法。佛答以八種四利。勤修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之相。三種四利。能求念力。四種四法。名得念力。七種四利。能修習一切法。分別章句慧。四種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大菩提。復有七種五淨智力。復有三法。一欲。二精進。三不放逸。 五陰品第二。明菩薩正觀五陰方便。 十八性品第三。明菩薩正觀十八界方便。 十二入品第四。明菩薩正觀十二入。 十二因緣品第五。明菩薩善觀十二因緣。 四念處品第六。明菩薩觀擇四念處。 五根品第七。明菩薩善知諸根。 八聖道分品第八。明菩薩善能知道。 世間出世間品第九。明菩薩善知世間出世間法。得世間出世間法方便。 有為無為法品第十。明菩薩善知有為無為法。得有為無為法

~p 508-509

方便。 本事品第十一。說過去閻浮檀金須彌山王佛時。寶光菩薩精進持經。成一切義決定莊嚴佛。又無量光德高王佛法欲盡時。無量意菩薩精進持法。成無量光莊嚴王佛。於是跋陀婆羅伽羅訶達多菩薩等發願持經。佛讚印之。 囑累品第十二。佛以神力護念。令大千界香氣遍滿。授持經記。

持人菩薩所問經(四卷 南四北常)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南敢北恭)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衹園。先演說法。文殊菩薩後到。與須菩提酬唱。令須菩提默然。於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大迦葉。富樓那。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南敢北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佛說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 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 潔

姚秦罽賓國沙門曇摩耶舍譯

~p 510-511

  佛在耆闍崛山。須菩提夢佛為說當聞未曾有法。次日白佛已。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稱揚佛以二十事而行乞。又明菩薩以樂欲調伏眾生。又為須菩提現男子身。又現諸餘佛土食時差別。又說應供之義。令常隨天發大道心。次施須菩提食。須菩提轉施不汙一切法菩薩。其日須菩提不食。晡時至佛所。佛為說此女人名。及為女人授記。

順權方便經(二卷)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分四品。一沙門法品。二見諦品。三分衛品。四假號品。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南慕北毀)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俱。文殊化現殊勝身色衣服。度婬女勝金色光明德。令得順忍。此女化現死壞惡相。使上威德長者恐怖。詣佛聞法。亦得順忍。佛為二人次第授記。

佛說大淨法門品經(一卷 南慕北毀)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p 512-513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 貞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捨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一會。勝分菩薩說偈問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問所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願。佛悉授菩提記。復出舌相。說持經功德。仍以此經囑累文殊菩薩。

佛說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貞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與上經同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三紙半 南賢北莫)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在鹿林。與彌勒入城乞食。有德女問佛所轉法輪。佛以十二緣生答之。仍致問難。佛乃為說第一義諦無有諸業。亦無諸有而從業生。及以種種眾苦惱事。譬如諸佛所作化人。化人復更化作種種諸物。於是有德女稱歎供養。佛為授菩提記。

梵女首意經(四紙餘) 莫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p 514-515

與上經同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二紙) 維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竹林。影勝王問。云何有情先所造業。久已滅壞。臨命終時。皆悉現前。又復諸法。體悉空無。所造業報而不散失。佛以夢見美女。覺後憶現影像答之。智者當觀察眼不見於色。意亦不知法。是名勝義諦。

、大方等脩多羅王經(二紙半 南才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說轉有經(一紙半 南效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二經並與前同

佛說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六紙欠 南賢北信)

附梁錄

  佛在祇園。應供於長者婆私膩迦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殘食與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見佛。與舍利弗及文殊師利菩薩問答。明生以不生生為生義等法。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二紙半 南盡北則)

~p 516-517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因外道問。為說一切法如夢如幻。菩提心相。自性清淨。

佛說大乘智印經(五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迦蘭陀林。入城乞食而還。眉間放光。勸諸大眾安住如來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別相。乃入如來智印三昧。放光徧照。妙香莊嚴。釋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薩及他方佛。各遣菩薩與諸大眾普集。諸聲聞入定觀察。不知如來所在。佛出三昧。震動世界。舍利弗請開導悟入。佛以離一切分別答之。舍利弗重問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廣勸修。大眾獲益得記。先獨囑文殊守護此經。次囑彌勒。以七種發心。兩番五種不退轉法。答彌勒修習之問。五種覆障法。答彌勒不愛樂之問。又記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樂國。又料簡善根多少。以判信心差別。而勗修行。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南傷北才)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p 518-519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一名諸佛法身經 南傷北才)

附劉宋錄

  此二譯皆同上經。雖後譯稍勝。而皆不及上經之尤為詳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來集。二事。

佛說不增不減經(五紙半) 維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舍利弗問眾生界為有增減。為無增減。佛為廣訶增減邪見。次示如來藏不思議三無差別義。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四紙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自說大乘無分別法。而為發起。加無分別光菩薩問入無分別法門。佛為答之。亦說一喻。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今作卷半 南長北信)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於後夜入力莊嚴三昧。文殊師利等二十童子。各禮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薩來集。佛從定起。坐師子座。文殊先問佛十種智難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輪菩薩問十智義。佛為釋十智因緣。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諸佛。皆觀菩提樹七

~p 520-521

日七夜。如此方便。即是不可思議諸佛如來甚深境界。次種種問答。明諸佛不思議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是一境界。無二無別。依六根六塵。而示平等無差別義。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二卷 南傷北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億菩薩俱。竹園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華。華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薩。皆如文殊。問法。百日之中。六道受樂。佛入寶如來三昧。感動十方諸佛。各遣菩薩來會。及天龍八部。皆來集會。舍利弗與寶來菩薩。及文殊彌勒等。種種問答法要。羅閱祇王。請諸菩薩受供說法。與佛遙相酬唱。

寶如來三昧經(二卷 南慕北方)

東晉西域沙門祇多密譯

與上經同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七紙欠 一名金剛清淨經 南賢北信)

新附三秦錄

  佛在毗耶離大林精舍。與五千比丘。萬八千菩薩。

~p 522

及天龍八部俱。自詣法座。敷尼師壇。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徧身光。入面出頂。彌勒問法。佛言。入首楞嚴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剛三昧成佛。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維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靈山。海眾駢集。賢護菩薩問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薩一切諸法。皆得圓滿。經來未盡。

閱藏知津卷第八

~p 523

閱藏知津卷第九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八】

大方廣師子吼經(四紙餘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日月宮中。與九十百千俱胝比丘。無量菩薩俱。遣勝積菩薩往北方歡樂世界法起佛所聽法。勝積至彼禮佛足已。卻住一面。法起如來故問汝從何來。勝積默無言說。大眾生疑。法起如來微笑放光。十方雲集。電鬘菩薩問笑因緣。法起如來略

~p 524-525

說諸法實相。本無言說。淨身菩薩問言。若無所說是真說者。瘖默不言。皆應說法。佛言。瘂默不瘂默。亦皆說法。而不知法。如生盲人處日光中。而不見日。眾生所有音聲語言。皆入四無礙智。欲求法者。於自身求。欲求菩提。以五蘊求。於是大千震動。佛更出廣長舌相已。普告大眾。釋迦牟尼。即我法起。

佛說如來師子吼經(五紙 南男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

出生菩提心經(十一紙半 南行北羊)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竹林精舍。迦葉大婆羅門。夢大蓮華中有月輪。又見丈夫放光普照。次日問佛。佛為說一切智利。及說偈勸發菩提心。次分別三種菩提。次示四攝法。次示天行。梵行。聖行。次說破魔眾會陀羅尼。

○佛說發菩提心破諸魔經(上下合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與上經同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六紙餘) 男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p 526-527

  佛初得道。在伽耶山。與千比丘。萬菩薩俱。入諸佛甚深三昧。諦觀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問云何發心。佛以無發是發義答之。月淨光德天子問言。緣何事故。行菩薩道。文殊答以大悲為本。大悲以直心為本。直心以等心為本。等心以無別異行為本。乃至正觀以堅念不忘為本。共十六句。又四心能攝因。能攝果。一者初發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廣作種種譬喻。次有定光明主天子問菩薩略道。文殊答言。一者方便。二者智慧。又一者助道。二者斷道等。次有隨智勇行菩薩問菩薩義。菩薩智。文殊答言。義名無用。智名有用。復語天子。菩薩有十智。十發。十行。十思惟。十治法。十善地。二隨法行。

伽耶山頂經(九紙) 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說象頭精舍經(八紙餘) 男

隋北天竺沙門毗尼多流支譯

○大乘伽耶山頂經(七紙餘) 男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三經並與前同本

~p 528-529

佛說文殊尸利行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文殊巡行諸比丘房。見舍利弗坐禪。後至佛前。互相問難。顯示阿羅漢義。五百比丘不忍。起座而去。文殊更說法要。五百還來。四百證果。一百墮獄。佛言。此百比丘若不聞此法。應墮地獄一劫。今聞法故。暫墮即出。生兜率天。至彌勒成佛時。初會便得證果。是故不聞此法。雖得四禪四定。不能解脫煩惱生死。聞已疑惑。猶勝不聞。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與前經同。文義小異。

佛說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五紙餘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佛為文殊說大乘四諦。及三十七品法。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法界光明菩薩宮。與五十萬苾蒭眾。萬二千菩薩。及諸天子俱。佛入普遍光明三摩地。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各有殑伽沙數菩薩雲集。妙吉祥菩

~p 530-531

薩在東方寶幢佛剎。勸慈氏菩薩同來聽法。慈氏不來。辯積幢亦不來。妙吉祥乃入無垢普光三摩地。現大神變而來佛所。普華幢天子問修何法。得如妙吉祥神通事業。佛以四種四法答之。又問妙吉祥發心久近。佛舉過去本事答之。次有 遍照藏菩薩現瑞入會。與大迦葉互相問答。次普華幢再問妙吉祥最初發心之事。佛具答其最初發心轉女成男因緣。普華幢又問菩薩行法。佛令問妙吉祥。廣為解說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五力。七覺支法門。

商主天子所問經(一卷) 維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耆闍崛山。商主天子請文殊師利說法。文殊為說一百十九智。又作種種問答。又說種種菩薩行。又問佛無生忍義。佛為授菩提記。

佛說魔逆經(一卷)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大光天子問文殊師利曰。云何為菩薩魔事。文殊具答之。又問善哉無善哉法。亦具答之。魔來亂法。文殊令其身被五縛。又令變像如佛。說

~p 532-533

諸妙法。開示五百弟子。次有須深天子。與文殊問答。

超日明三昧經(二卷 南罔北短)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佛遊柰園。與二萬八千比丘。八萬菩薩眾俱。講大乘業無極之慧。善寶長者與千人俱。以七寶華供佛。佛令成葢。光照十方。集諸大眾。普明菩薩偈讚佛已。問三昧法。佛言。行八十事。逮得超日明定。 離垢目菩薩問三乘學。佛分別答之。 淨教長者子問菩薩行。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唱十三昧名字。 正見居士請問法要。佛答以有四事法。常不離佛。 離垢目菩薩廣問十三昧義。佛一一細答。每一三昧。各一嘉瑞。各與一波羅密相應。即是十地之義。 慧施長者女。共五百人發無上心。轉成男子。授菩提記。 慧英菩薩。與文殊菩薩。及佛。問答深義。 阿難問佛菩薩道本。及問遲疾。佛言。亦有亦無。因述本生。精進不懈。致先得佛。 日天子請佛次日受供。佛還柰園。解法長者。調意菩薩。蓮華淨菩薩。解縛菩薩。寶事菩薩。恩施菩薩。帝天菩薩。水天菩薩。大導師菩薩。龍施菩薩。大光菩薩。各

~p 534-535

各問法。佛各答之。

須真天子經(二卷 南罔北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問四事品第一。佛遊祇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一萬菩薩。及諸天四眾人俱。須真天子共發三十二問。佛一一答以四事。 答法義品第二。須真復以三十二事問於文殊。文殊一一答之。 法純淑品第三。亦須真問。文殊答。 聲聞品第四。須真勸諸大弟子。各與文殊問答。 無畏品第五。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無所畏。 住道品第六。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住於道。 菩薩行品第七。亦須真問。文殊答。 分別品第八。亦須真問。文殊答。明菩薩得持法要。得入四果三乘。亦得入凡夫三毒等法。亦得入生死入滅度法。 頌偈品第九。亦須真問。文殊偈答智慧相。善權相。 道類品第十。亦須真問。文殊答。答竟。佛囑彌勒阿難受持流通。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 南忘北彼)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敕阿難集一切眾。有貴姓子善明。與同輩五百人見佛。發心請佛。佛受其請。次問

~p 536-537

佛之妙德。從何致之。佛言。有定意法。名成具光明。當淨行百三十五事。及為說往因。為授道記。

悲華經(十卷) 及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佛在王城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菩薩四百四十萬。及梵天六欲天等。時彌勒等上首菩薩。向東南方稱蓮華尊佛功德。寶日光明菩薩問佛因緣。佛答其故。謂蓮華尊佛昨夜初成正覺。作大佛事。 陀羅尼品第二。說彼東南世界相貌。及說過去日月尊佛授現佛記。授與解了一切陀羅尼門。說此事已。十方菩薩同來崛山。聽受陀羅尼門。皆得見彼蓮華佛剎。次有解脫怨憎菩薩。問修集陀羅尼法。佛答以四法。五法。六法。七歲中修。彌勒自言。於十恆沙劫前。已從娑羅王如來處得聞得修。以本願故。久在生死。待時成道。求佛授職。佛為說諸章句。令眾獲益。又入遍一切功德三昧。度三惡道眾生令生天人。為諸天人示宿世因緣。 大施品第三。寂意菩薩問佛出此濁世因緣。佛備述恆沙阿僧祇劫前事。謂刪提嵐世界。善持劫中。無諍念輪王。有大臣名為寶海。生

~p 0538-0539

寶藏佛。王及千子諸小王等。皆悉供養。未發大心。寶海求夢。知彼志劣。以夢白佛。勸彼諸人發無上心。各取淨土。 諸菩薩本受記品第四。寶藏如來授輪王記。即無量壽佛。第一太子。即觀世音。第二王子。即得大勢。第三王子。即文殊師利。第四王子。即普賢佛。第五王子。即今蓮華尊佛。第六王子。即法自在豐王佛。第七王子。即光明無垢堅香豐王佛。第八王子。即普賢菩薩。次授十千懈怠人記。次記第九王子。即阿閦佛。第十王子。即香手菩薩。第十一王子。即寶相菩薩。又授五百王子記。又授四百王子記。又授八十九王子記。又授八萬四千小王記。又授寶海八十子記。又授寶海三億弟子記。千童子記。侍者五人記。最後寶海發大悲願。諸菩薩等皆悉讚歎。六方諸佛。送華供養寶藏如來摩頂授記。并說菩薩四法懈怠。四法精進。一者願取清淨世界。二者願於善心調伏白淨眾中。施作佛事。三者願成佛已。不說聲聞辟支佛法。四者願成佛已。壽命無量。是名四法懈怠。一者願取不淨世界。二者於不淨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說三乘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壽命。不長不短。是名四法

~p 540-541

精進。 檀波羅密品第五。寶藏如來為大悲菩薩說諸三昧門助菩提法清淨門經。大悲菩薩歷劫行諸難行苦行。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十方諸佛皆我釋迦所化度者。皆遣菩薩來會供養。佛入三昧。令諸大眾皆入身毛孔中。復說十專心發於菩提。能入一切行門。乃至結名。結益。勸持。無怨沸宿大仙夜义。發願流通。

、大乘大悲芬陀利經﹙八卷 南賴北敢﹚

附三秦錄

與前經同。而分作三十品。

方廣大莊嚴經(十二卷 亦名神通遊戲前有御製序文 南化北四大)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序品第一。佛在祇洹。於中夜分。入佛莊嚴三昧。放頂髻光。照淨居天。說偈開發。淨居天子。遂來問法。佛受其請。晨朝為眾宣說。 兜率天宮品第二。 勝族品第三。 法門品第四。將下生時。為諸天說眾法門有一百八。 降生品第五。處胎品第六。 誕生品第七。 入天祠品第八。 寶莊嚴具品第九。 示書品第十。 觀農務品第十一。 現藝品第十二。 樂音發悟品第十三。 感夢品第十

~p 542-543

四。 出家品第十五。 頻婆娑羅王勸受俗利品第十六。 苦行品第十七。 往尼連河品第十八。 詣菩提場品第十九。 嚴菩提場品第二十。 降魔品第二十一。 成正覺品第二十二。 讚歎品第二十三。 商人蒙記品第二十四。成道十七日。始受商人供。 大梵天王勸請品第二十五。 轉法輪品第二十六。 囑累品第二十七。

普曜經(八卷 南被北大)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品有開合。

大方便佛報恩經(七卷) 墨

出後漢錄

  序品第一。佛在耆闍崛山。阿難聞外道譏佛非孝。以是白佛。佛放面門光明。照十方界。集諸菩薩。 孝養品第二。佛坐寶華。現淨身中五道色相。明一切眾生。互為親屬。如來皆念報其恩德。并說須闍提太子。以身肉濟父母難。 對治品第三。說轉輪聖王。身剜千燈。以求半偈。 發菩提心品第四。佛為喜王菩薩說發心。乃名知恩。勸人發心。乃名報恩。及說昔於地獄初發心事。 論議品第五。佛昇

~p 544-545

忉利。為母說法。外道造諸誹謗。佛從天下。現往昔忍辱太子寶塔。并說摩耶夫人得為佛母本緣。又說沙彌均提本緣。 惡友品第六。佛以光照地獄。并說調達諸事。亦為發其巧便。 慈品第七。說舍利弗先入涅槃本緣。及說如來種種慈善化力。 優波離品第八。佛敕尊者問戒中義。半與薩婆多毗婆沙初卷同。 親近品第九。說佛往昔殺一惡賊救五百人。現在救惡瘡比丘。并說知恩報恩種種法要。亦說三十二相。亦說相好之因。然後囑累一切菩薩。一切菩薩各各發願。(係結集家手筆。)

菩薩本行經(三卷) 墨

附東晉錄

  一說往昔精進之行以策懈怠。一為波斯匿王說檀度事。一授婆羅門辟支佛記。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記。一舍利弗度師質大臣出家。被弟遣賊斷臂證果夙世因緣。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說夙因。一佛說往昔剜身求法事。一為貧士須達說施田差別。一說如來降毒龍除國疫事。并說三千寶蓋夙因。一說讚佛有大功德。一度輔相婆羅門夫婦證果。并說其往因。共十一節。

~p 546-547

○佛說金色王經(七紙 南忘北短)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說佛昔為金色王。遇十二年大旱。僅存一食。轉供辟支佛。天即雨飲食眾寶。以濟閻浮提。出菩薩本行集經第二段。

六度集經(八卷) 萬

吳天竺沙門康僧會譯

皆如來往昔行菩薩道時。六波羅密行也。

太子須大拏經(一卷 出六度集經第二卷 南潔北才)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菩薩睒子經(六紙欠) 潔

附西晉錄

說佛往昔孝奉瞽親之事。被箭重甦。

佛說睒子經(五紙) 潔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與上經同

太子慕魄經(五紙欠) 潔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太子沐魄經(二紙半)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p 548-549

二經說佛昔為沐魄。十三歲不語事。

佛說九色鹿經(二紙欠) 潔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亦如來往昔行忍辱事。已上六經。並出六度集經。

佛說長壽王經(四紙餘 南賢北羊)

附西晉錄第二出

  說佛昔為長壽王。廣行布施。貪王伐之。誓不與戰。同子長生逃出。後愍貧人來乞。隨之而見貪王。王即殺之。殺時。誡子慎勿報怨。子奉遺命。欲報仍止。

佛說鹿母經(七紙)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佛因地為鹿母。誤墮弶中。求出見子。全信赴死事。

佛說大意經(四紙半) 維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自說因地抒海求珠事。

佛說前世三轉經(六紙 南效北良)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在祇園。笑而放光。阿難問其因緣。佛為說本生

~p 550-551

事。初為上色女。割二乳救食子者。次轉成男子作國王。正法治國。復以身普施禽獸。後轉生為婆羅門子。絕食以求出家。捨身以救乳虎。

佛說銀色女經(六紙餘 南效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而事蹟小異。

過去佛分衛經(一紙餘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佛因地。其母見佛乞食。發願生子出家。得授記事。

佛說妙色王因緣經(三紙欠 南賢北景)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祇園。大眾諸根不動。聽聞法要。苾蒭請問其故。佛說往昔求法。捨子捨妻。并捨自身奉夜义食。今獲此報。

佛說月明菩薩經(三紙欠) 維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耆闍崛山。為月明童男說法施。飯食施。常當發四願。及說過去智止太子以身肉療比丘病。即是世尊往昔施行。

~p 552-553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六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佛在祇園。因勝軍王請問。為說往昔修布施行。從王頂生。乃至統四大洲。詣忉利天。總經一百十四帝釋謝滅。

佛說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一卷)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為賴吒和羅比丘。說菩薩七種四法。五種四非法。次說往古吉義佛時。德光太子遠離放逸。見佛供養。護佛法藏事。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六紙餘 南才北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句潭彌國。十方菩薩見靈瑞華。各承佛旨。來詣此土。以華供養。佛笑放光。為賢儒菩薩說笑三緣。又為明見光賢菩薩說出家法。梵王為佛三證。迦葉自誓得戒等。

、佛說自誓三昧經(七紙欠 南效北良)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與上經同。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三卷) 身

~p 554-555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遊忉利。止夏三月。與八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俱。月氏天子。問法得記。大目犍連。勸發諸天供養世尊。佛為略說十方現身施化之事。非聲聞緣覺所知。又明一切佛身。皆同幻化。有供養者。福祐亦等。

道神足無極變化經(四卷 南蓋北方)

西晉安息國沙門安法欽譯

與上經同。而有目連普見一切處佛。疑怪請問之事。

佛說盂蘭盆經(一紙半 南才北知)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目連說七月十五日供自恣僧法。度其母脫餓鬼苦。

佛說報恩奉盆經(一紙欠 亦云報像功德經 南才北知)

附東晉錄

與上經同。而甚簡略。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上中下同卷 南取北斯)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祇園。巨力長者心生覺悟。為五百長者說世

~p 556-557

無常。及三乘法。五百長者咸皆有疑。同來見佛。佛為略說三乘方便。長者願聞大乘深法。佛為廣說六度妙行。并說生死過患。長者得無上忍。以偈讚佛。求得出家。佛為授記。

佛說德護長者經(二卷 南男北潔)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住耆闍崛山。外道嫉妒。勸德護長者於七種門各作火坑。復以毒藥置飲食中。請佛應供。月光童子向母月雲歎佛功德。母亦為子歎佛功德。一千綵女。聞皆歡歎。長者敕語家人營辦火坑毒食。月光廣說佛不受害。佛將受請。放光普召十方無數菩薩。同來應供。月光童子。月上童女。及德生女。智堅童子。又來向父說偈讚佛。佛至其家。長者見大神力。慚愧懺悔。佛以實語滅諸毒藥。授月光及長者等大菩提記。(內云。月光於末法時。脂那國內作大國王。名曰大行。令諸眾生信於佛法。又以大信心威德力。供養我鉢。受持一切佛法。造無量法塔。)

△佛說月光童子經(七紙半 一名申日經)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佛說申日兒本經(二紙欠) 潔

~p 558-559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亦與上經同。而事稍略。疑是小機所見。與根本律部中同。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五紙半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為勝光王說王法。應以正治國。勿貪欲樂。應以四攝法。攝取眾生。應觀欲樂。無常苦空。并為說十二因緣。但較說王法經。少付囑王臣語。及勝旛陀羅尼。而四山一喻。後三經皆以老病死衰合。此以邪行老病死合。名為四怖。

佛說諫王經(三紙餘) 才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六紙餘) 才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為勝光天子說王法經(五紙半) 才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三經並與前同

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七紙餘 南思北之)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說帝王十種過失。十種功德。及五種衰損法。五種

~p 560-561

可愛樂法。

佛說薩羅國經(三紙 南賢北信)

開元附東晉錄

  佛從祇園。往化王及國人知苦。發菩提心。

佛說阿闍世王受決經(三紙半欠 南效北良)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在耆闍崛山。王然多燈供佛。貧母亦然一燈。先得受決。王又取華供佛。採華人先以華供。又得受決。王乃於九十日中。同夫人太子等。自作寶華供具。華成。聞佛已入涅槃。王甚悲泣。耆婆諭以佛無生滅。至誠能至。王因持華到山。依然見佛。散華供養。佛為授決。便不復見。

採華違王上佛授決經(二紙欠 南效北良)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即前經中採華人受決一事

佛說差摩婆帝授記經(三紙 南賢北景)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彌勒入城乞食。至頻婆娑羅王宮。其夫人差摩婆帝以名衣為座。而請佛坐。佛與夫人互問樹莊嚴義。而授道記。

~p 562-563

佛說賢首經(二紙半) 維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在摩竭提國。清淨法座處。大會說經。洴沙國王夫人跋陀師利 [S3]  。(此云賢首)願聞十方佛菩薩剎土名。佛為說之。(缺上方名)次問離女身法。佛答以十事。(增一至十)

佛說堅固女經(五紙餘) 維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說女人應離諸過而發大心。堅固優婆夷。即於佛前發大菩提。舍利弗與之問答。佛授道記。

佛說心明經(二紙半) 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靈山行分衛。梵志婦畏其夫。僅以一杓飯汁施佛。佛為授記作佛。并其夫亦出家證果。

佛說金耀童子經(七紙欠) 力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舍衛國婆羅門生一童子。有諸吉祥。佛往視之。後來見佛。佛授道記。並說夙緣。

佛說逝童子經(二紙半) 潔

西晉沙門支法度譯

~p 564-565

  逝年十六。佛詣其門。逝勸母行施。母慳。佛現威神。逝勸母與其自分飲食及衣。持用供佛。求無上道。佛與授記。

△佛說長者子制經(三紙餘) 潔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說菩薩逝經(三紙餘 南男北潔)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二經並與前同

佛說龍施女經(二紙欠 南效北知)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遊柰園。須福長者女名龍施。浴時。遙見佛相。發菩提心。魔變作父相。勸令修小乘。心堅不動。魔教令從樓投身而下。彼即如命投下。變成男子。得受道記。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三紙半 南效北知)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皆龍施自說。初說昔為毒蛇。供事道人。因道人去。悲哀登樹。投身命過。生兜率天。從天來下。作須福女。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三紙欠 南賢北信)

~p 566-567

出安公涼土錄

佛在祇園。入城分衛。化法志妻。及一切下使。皆轉男。得授道記。

佛說乳光佛經(五紙半)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示有風疾。命阿難乞乳於梵志家。梵志譏嫌。維摩說法而開悟之。帝釋化作童子毂乳。牛母牛子。歡喜布施。阿難以此白佛。佛說牛往因。授以道記。

佛說犢子經(一紙半) 潔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即前經乞乳事。而無維摩說法。

佛說樹提伽經(二紙半 南賢北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說樹提伽長者。往昔供病道人。今享天福。王不能奪。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十紙欠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乞食廣嚴城。現大神變。寶授童子年始三歲。以金蓮供佛。遂與目連舍利弗互相問答。深明大乘法義。又與妙吉祥菩薩問答。有八苾蒭吐血命終。

~p 568-569

墮阿鼻獄。佛記彼後從地獄出。當得授記。寶授次以一器飲食。徧供佛僧而無有盡。佛為授記。

演道俗業經(九紙 南忘北信)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為給孤長者說在家有三財。出家有三業。即三乘法也。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二卷 南賢北行)

出安公涼土錄

  修行品第一。佛住舍衛國歡喜殿中。毗舍佉母。與千五百清信女。來問優婆夷淨行。佛先說其往昔常樂聞法因緣。次答示十九淨行。又答十行法。五十八法。三大行。四取佛地行。四安住觀。三十二不淨觀。七縛著。三善行。八大人念。 修學品第二。答示五十修學。六種光明修學。三十二相有二十行。并示八十種好。瑞應品第三。答示菩薩生時。十六種奇特瑞相。又有三十二瑞相。一時俱現。

菩薩道樹經(十二紙 或云私呵昧經亦名道樹三昧亦名私呵三昧經 南忘北彼﹚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竹園。長者子私呵昧。與五百弟子。遙見佛相。

~p 570

因問云何起菩薩意。有幾意喜。有幾功德休息。行何等法。何以致無生忍。用幾事得一切智。用幾法住。用幾法滅度。滅後有幾功德。云何為諦。佛一一答以六法。私呵昧發大願。佛為授記。

菩薩生地經(二紙半 南忘北彼)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差摩竭釋種長者子。問云何疾得佛。佛答以二種四事。即解珠寶瓔珞供佛。化成寶葢。出五百化人。亦興供養。長者子得受記。

閱藏知津卷第九

~p 571

閱藏知津卷第十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九】

佛說緣起聖道經(四紙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佛初坐樹下。觀十二因緣流轉還滅道理。而成正覺。

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三紙半 南效北良 亦名聞城十二因緣)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p 572-573

○佛說舊城喻經(四紙餘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二經並與前同。謂逆順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而達舊城。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以十一種殊勝事故。於緣起初。說無明以為緣性。一所緣殊勝。二行相殊勝。三因緣殊勝。四等起殊勝。五轉異殊勝。六邪行殊勝。七相狀殊勝。八作業殊勝。九障礙殊勝。十隨縛殊勝。十一對治殊勝。

佛說緣生初勝分法本經(上下合卷 南敢北賴)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與上經同

大乘舍黎娑擔摩經(六紙 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告諸苾蒭。若於十二緣生而能見了。是名見法見佛。舍利子以問慈氏菩薩。慈氏細為解釋十二因緣甚深之義。乃性相二宗要典。

佛說了本生死經(四紙 南效北良)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p 574-575

與上經同。而是舍利弗為比丘說。

○佛說稻稈經(六紙欠 南效北良)

附東晉錄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六紙半 南流北興)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二經亦並與前同

佛說法身經(三紙半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說化身及法身二種功德。法身中具明增一法數。

佛說十號經(二紙 南命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一一致問。佛為一一解說。

稱讚大乘功德經(四紙餘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住法界藏殿。德嚴華菩薩問。何等是新學菩薩惡友。應須遠離。佛言。無如樂二乘人。乃至寧墮地獄。不應起二乘作意。次明謗大乘罪。及釋大乘名義。

△妙法決定業障經(三紙 南效北良)

唐于闐國沙門釋智嚴譯

~p 576-577

與上經同

佛說大乘四法經(一紙欠 南效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初譯

  佛在祇園。為苾蒭說。一不捨菩提心。二不捨善知識。三不捨堪忍愛樂。四不捨阿練若。

佛說菩薩修行四法經(一紙欠 南效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義同。而文小異。

大乘四法經(七紙半) 維

唐于闐國沙門實义難陀譯

  佛在祇園。文殊師利菩薩以寶葢供佛。明菩薩供養無有厭足。及說種種四法。又說三十五住菩提法。應離十慢。

佛說大乘百福相經(六紙餘 南男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舍衛國普妙宮中。文殊師利請問如來福德之量。佛為明十善福。輪王福。帝釋福。自在天福。初禪福。二禪福。摩醯首羅福。辟支福。後身菩薩福。如來毛孔福。八十隨好福。八十隨相文福。三十二相福。大法言音福。展轉增勝。又明有二種法。生如來

~p 578-579

身。一者勝願力。二者方便力。

佛說大乘百福莊嚴相經(七紙半 南效北良)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與上經同。而字稍增減。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五紙餘 南思北斯)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亦同前經。但初禪作魔王。後身作初發心。

大乘造像功德經(上下合卷 南羔北知)

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譯

  佛往忉利天上。優填王初造佛像。佛從天下。王問功德。佛深讚之。彌勒因問滅業障事。佛一一細答。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附東晉錄

  佛在拘羅瞿國。為優填王說。

佛說作佛形像經(二紙 南效北知)

附後漢錄

  與上經同

佛說造塔功德經(有釋圓測序共二紙) 維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在忉利天。為觀世音菩薩說。內分別一四句偈

~p 0580-0581

義。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如是偈義。名佛法身。汝當書寫置彼塔內。何以故。一切因緣及所生法性空寂故。是故我說名為法身。

佛說右遶佛塔功德經(二紙餘 南賢北景)

唐于闐國沙門實义難陀譯

  佛在祇園。舍利弗請問。佛以偈答。

佛說樓閣正法甘露鼓經(三紙半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阿難問。云何種清淨善根。云何作曼拏羅。乃至作如來像。云何功德。佛為廣說曼拏羅。乃至作像功德極大。

無上依經(二卷 南效北良)

蕭梁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校量造佛功德品第一。佛住竹林。與比丘菩薩優婆塞優婆夷諸大眾俱。阿難問造佛功德。佛廣為校量顯勝。 如來界品第二。明如來界性不可思議。煩惱所隱。名眾生界。修菩提道。說名菩薩。出離煩惱過一切苦。洗除垢穢究竟清淨。說名為佛。於三位中。一切處等。悉無罣礙。本來寂靜。依如實知。

~p 582-583

依如量修。正覺眾法。悉平等如。住無餘涅槃。不捨眾生利益事。 菩提品第三。明如來最極清淨轉依。常樂我淨功德。超過聲聞緣覺大地菩薩三種意生身。是名菩提不可思議。 如來功德品第四。明如來一百八十不共之法。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六十八法(十力。四無所畏。三念處。大悲。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種如來獨得)。 如來事品第五。明如來有十八事最妙最上。因百八十法而成。 讚歎品第六。阿難偈讚如來功德。 付囑品第七。明以十法受持此經。一書寫。二供養。乃至十修行。

佛說未曾有經(三紙欠 南男北良)

後漢失譯人名

佛說甚希有經(四紙半 南男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二經皆即上造佛功德品。及付囑品。

佛說諸法勇王經(一卷) 潔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竹林。有新出家比丘問畢報施恩事。佛以入僧數。修僧業。得僧善利。三法答之。次問發大乘心而出家者。具三法否。佛言。不在三法。比丘三致疑

~p 584-585

問。佛三止之。次放白毫相光照大千界。集諸大眾。舍利弗復致三請。佛為說阿耨達池喻。廣顯發心功德。謂無人能報恩者。唯除漏盡。及發大心耳。次較持經功德。及為發心者說性空法。魔軍落地。佛亦敕其持經。

一切法高王經(一卷) 貞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 南維北行)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二經並與上同

佛說施燈功德經(一卷) 難

高齊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舍衛給孤獨園。告舍利弗。佛有四種勝妙善法。為一切眾生無上福田。若七眾以燈供養。其福不可思議。於現在世。得三種淨心。於臨終時。得三種明。又復得見四種光明。便生三十三天。於五種事而得清淨。還生人中。出家持戒。又得四種可樂之法。得四種清淨。又若住於大乘施燈明者。世世得八種可樂勝法。得八種無量勝法。又以燈施說法者。得於八種無量資糧。又見他施如來燈。生隨

~p 586-587

喜心者。得八種增上之法。次歎五種法最為難得。一得人身。二信樂法。三得出家。四具淨戒。五得漏盡。次說偈較施燈福德。唯發大菩提心者為最。

浴像功德經(三紙餘 南才北知)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鷲峰山頂。清淨慧菩薩請問佛涅槃後。宜作何供養。佛言。供舍利如芥子。得十五功德。浴佛形像。應用香水。作壇沐浴。功德無量。

佛說灌佛經(一紙半 一名灌洗佛形像經 南才北知)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佛說灌洗佛經(三紙餘 一名摩訶剎頭 南才北知)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說浴像功德經(二紙半 南才北知)

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三經並與前同。而聖堅所譯。云四月八日。宜如佛初生時。以香水浴像。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四紙半 南忘北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耆闍崛山。為文殊菩薩。說前世功德。今致相好。

~p 588-589

佛說內藏百寶經(六紙餘 南莫北短)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文殊問漚和拘舍羅所入事。佛答以隨世間習俗而入。示現若干種種諸事。其實佛無種種事也。

佛說最無比經(八紙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為阿難較量三歸功德。不可思議。次及十善。八關。五戒。十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發菩提心功德。以次轉勝。不可思議。

△佛說希有較量功德經(五紙 南效北良)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與上經同。而缺發菩提心一節。

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一卷 南詩北率)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舍利弗欲問法。佛言。若從文殊師利但問怛薩阿竭署因緣法名。未悉得其事。今為汝說之。舍利弗及目犍連等作禮。請問菩薩摩訶僧那僧涅。佛言。怛薩阿竭署者有四事。一者發意。二者阿惟越致。三者菩薩坐於樹下。四者具足佛法。及種種問答以顯其義。次有迦葉等各呈學署法門。次有五百

~p 590-591

婆羅門來問法。各各述己瑞應。

佛說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 絲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十方菩薩問何因緣。菩薩有癡有黠。乃至智慧有厚薄。佛言。知校計為黠。不修校計為癡。因廣說五十校計法。

入定不定印經(一卷 有武周新翻三藏聖教序 南髮北被)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鷲峰。妙吉祥問菩薩退不退行。佛言。有五種行。一羊車行。二象車行。三日月神力行。四聲聞神力行。五如來神力行。前二有退。名不定。後三不退。名定。

△不必定入定入印經(一卷 南髮北被)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與上經同

佛說謗佛經(六紙欠) 男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時有十菩薩。曾七年勤修陀羅尼。心苦不靜。捨戒還家。不畏行菩薩。為彼請佛開化。佛說其過去謗法師。久受種種惡報。并七百世勤

~p 592-593

修無剋因緣等。次為說陀羅尼。令仍出家。七日住於慈悲無常念佛三昧。一心持之。得見十方千佛。惡障盡滅。獲陀羅尼。得不退轉。次重誡人於善惡法師。失命身死。不應見其過。而以應具四種淨法釋之。末略示修此陀羅尼法。

△佛說決定總持經(七紙半) 男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總持譯作華言)

佛說象腋經(一卷) 慕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蜜多譯

  佛在靈山。與五百比丘。六萬菩薩俱。舍利弗說偈歎安樂德。佛放身光集眾。觀文殊而微笑。文殊啟問。佛唱經名。阿難請說。佛讚許之。文殊啟問。佛為說六度及六三昧。次明欲入此經。如入虛空。六十增上慢比丘欲從座去。舍利弗留之。更請問佛。佛為解釋。令大眾獲益。增上慢者得證。於是文殊重問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住。云何修進。佛以偈答。次明信解者得二十功德。并說往古金剛幢菩薩。以咒療眾生病。

佛說無所希望經(一卷 一名象步經) 慕

~p 594-595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四紙欠 南賢北景)

劉宋出祐公錄

  佛在祇園。明天菩薩問曰。云何少修善本。而獲大果。佛言。應於去來現在佛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謂隨喜歎善。又於去來現在諸眾生所。修慈身口心行。所謂持十善戒。以此功德。共一切眾生迴向無上菩提。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四紙欠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大意菩薩問修菩薩行者。於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著。雖復常行。無所障礙。佛答以於諸佛所深種善根。名為善巧方便。即得諸佛共所建立。所謂行少分施。起增上心。迴向一切。一香一華。一燈一衣。乃至園林飲食。皆為眾生普發大願。又於所見一切境界。皆為眾生普發大願。略與華嚴淨行品同。

佛說十二頭陀經(四紙半 一名沙門頭陀 南賢北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p 596-597

  佛在給孤獨園。食已。至阿蘭若處。趺坐微笑。摩訶迦葉請問笑緣。佛言。阿蘭若處。十方諸佛皆讚歎。無量功德。皆由此生。三乘聖道。皆由此得。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在阿蘭若處。遠離二著。二常行乞食。三次第乞食。四受一食法。五節量食。六中後不飲果蜜等漿。七著弊衲衣。八但三衣。九塚間住。修止觀。十樹下止。十一露地坐。十二但坐不臥。更宜繫心一處。觀五蘊空。比丘菩薩。依教諦觀身相。各獲果證。帝釋。文殊。發願護持。

佛說四輩經(二紙半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祇園。自說末世弟子能壞佛道。於是舍利弗作當機。聽佛說四輩弟子法非法事。

佛說三品弟子經(二紙餘 一名弟子學有三輩 南賢北景)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在祇園。為阿難說在家弟子。有上中下輩功德罪業不同。

佛說四不可得經(四紙餘 南莫北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因四仙人避無常而不能免。佛為比丘說四不可

~p 598-599

得。及說菩薩初中竟善。

佛說佛印三昧經(二紙半 南行北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耆闍崛山。入於三昧。光照十方。大眾雲集。彌勒。舍利弗。向文殊問佛身所在。文殊令入三昧觀之。皆不能見。須臾佛現。乃問其義。佛言。住深般若佛印故也。

佛語法門經(三紙 南忘北短)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住毗耶離大林。龍威德上王菩薩請問。佛為分別是佛語非佛語門。龍威德上王悟無生忍。眾並獲益。

佛說法常住經(一紙餘 南賢北羊)

附西晉錄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有佛無佛。法性如故。如來出世。為眾生故。分別演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若行者與合。無彼無此。猶如眾流合海。

佛說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五紙餘 南尺北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佛在耆闍崛山。因信相菩薩請。放眉間光。照於地

~p 600-601

獄尋光見佛。信相問二十種惡報罪因。佛一一答。誡令修行報恩。大眾獲益。即慈悲道場懺法中所引。

佛說辯意長者子所問經(八紙餘) 當

元魏沙門釋法場譯

  答生天乃至佛會。各有五事。共說五十法要。次於請食時。一乞人發惡意。即感惡報。一乞人發善意。即得善報為國王。還供佛僧。

佛說大自在天子因地經(六紙半 南命北盡)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目犍連於大自在天宮乞食。大自在天先為天后讚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語目連過去無數劫事。目連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葉。亦不能知。共往問佛。佛乃說其往因。

佛說尊那經(五紙半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憍睒彌國瞿師羅林。尊那尊者問無盡功德。佛答以七種布施。七緣發心。

佛說弟子死復生經(五紙) 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p 602-603

  優婆塞先事外道。後奉佛戒。死去十日復生。述冥中所見之事。化一家皆見佛得果。

佛說七女經(五紙半 南尺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拘留國婆羅門七女。喜自貢高。有分儒達居士為之問佛。訶其不好。并說往昔國王七女因緣。

佛說懈怠耕者經(一紙) 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耕人遙見佛來。發心欲見。尋退。欲俟閒時。佛放光集眾。說其已過六佛。今又懈怠。彼人聞已。乃趨見佛。悔過聞法。得不退轉。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使可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緣起品第一。善威光天子請問陀羅尼門。佛入大力莊嚴三昧。令過去境界一切現前。次為阿難說過去放光如來說此經事。 伏魔品第二。 授魔記品第三。 三乘行品第四。 問法性品第五。 菩薩行品第六。 相好品第七。 四念處品第八。 四聖諦品第九。 忍較量品第十。 三乘教品第十一。 三法藏品第十二。 法師相品第十三。

~p 604-605

謗法果報品第十四。 勸受持品第十五。 智成就品第十六。 忍成就品第十七。 證涅槃品第十八。 勸證品第十九。 法師行相品第二十。 遮謗品第二十一。 功德品第二十二。 為他悔過品第二十三。 六度品第二十四。 求證品第二十五。 諸菩薩證三昧品第二十六。 召諸菩薩品第二十七。 問等覺品第二十八。 三昧因緣品第二十九。 供養法師品第三十。 入海神變品第三十一。 佛昇須彌山頂品第三十二。 天伏阿脩羅品第三十三。 阿脩羅本業品第三十四。 雜類本業品第三十五。 說無相品第三十六。 勸修行品第三十七。 三字法門品第三十八。 將護法師品第三十九。 放光佛本事品第四十。 教證法品第四十一。 說無住品第四十二。 說聽功德品第四十三。 諸菩薩證相品第四十四。 如化品第四十五。 緣生法品第四十六。 信解品第四十七。 離惡友品第四十八。 辨田讚施品第四十九。 付菩薩品第五十。 付天帝釋品第五十一。 法師弘護品第五十二。 以上五十二品。皆述昔時放光如來所說法也。

~p 606-607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北作十六卷) 覆器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為阿難說陀羅尼法本。先列種種根數。次一一法中。示多種名。多種義。亦廣說末世惡比丘事。及示菩薩住母胎中樓閣莊嚴。

尊勝菩薩所問一切諸法入無量法門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高齊河南居士萬天懿譯

  東方菩薩興無量供養。利益群生。見佛入一真諦法。請問此陀羅尼門。

佛說無崖際總持法門經(一卷 南莫北罔)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與上經同(咒作華言)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於靈山妙色聚落。入一切法平等相三昧。諸比丘皆不見佛所在。諸天亦爾。次見在金窟。以神通力。使諸菩薩去地而坐。其大菩薩各入三昧。令眾獲益。佛騰空微笑放光。文殊請問。佛乃說金剛場

~p 608

陀羅尼法。無一切善不善。有為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一切平等同故。欲是陀羅尼。惱是陀羅尼。癡是陀羅尼。乃至天龍八部女相男相地獄等。皆是陀羅尼。又說入無二法門。無明乃至生是陀羅尼。

金剛上味陀羅尼經(一卷 南莫北罔)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與上經同

閱藏知津卷第十

~p 609

閱藏知津卷第十一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已下密部)】

  述曰。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亦云遮持。本通顯密二說。亦復遍於五時。但密壇儀軌。須有師承。設或輒自結印持明。便名盜法。招愆不小。今此道失傳久矣。典籍僅存。何容僭議。僅列經題品目如左。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十卷) 羔

~p 610-611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阿難示墮摩登伽難。佛放頂光說咒。敕文殊將咒往護。提獎來歸。啟請大法。佛為先開圓解。次示圓行。次明圓位。乃至精研七趣。詳辨陰魔。此宗教司南。性相總要。一代法門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佛說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大教王經(三十卷南作十九卷北作十七卷 南如松北盛川)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金剛界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一。大毗盧遮那如來在色究竟天王宮。與九十九俱胝大菩薩眾俱。為坐菩提場一切義成菩薩。示現受用身。告以觀察自心三摩地。是真實智忍。次說四大明。又以金剛大灌頂法而為灌頂。乃成正覺。詣須彌山頂金剛摩尼寶峰樓閣中。次第入諸三昧。出生金剛手。金剛鉤。金剛弓。金剛喜。金剛藏。金剛光。金剛喜。金剛喜。金剛眼。金剛慧。金剛場。金剛語。金剛尾溼嚩。金剛慈友。金剛暴怒。金剛拳等諸大菩薩。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觀自在王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亦各說大明出金剛像。大毗盧遮那如來復入四三

~p 612-613

昧。出生四大明妃。四如來亦出四大明妃。大毗盧遮那如來復入四三昧。出生金剛鉤。金剛索。金剛鎖。金剛鈴。四菩薩身。次以彈指相。普徧召集一切如來。以百八名。勸請稱讚具德一切如來增上主宰自金剛薩埵無始無終大持金剛者。持金剛者聞勸請已。說金剛界大曼拏羅頌。次說弟子入壇法等。 金剛祕密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二。 金剛智法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三。 金剛事業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四。 現證三昧大儀軌分第五。 降三世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六。謂降大自在天那羅延天等。 忿怒祕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七。 金剛部法智三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八。 金剛部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九。 大金剛部廣大儀軌分第十。 三世輪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一。 一切金剛部金剛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二。 一切金剛部法三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三。 一切金剛部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四。 調伏一切世間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五。 蓮華祕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六。 智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

~p 614-615

十七。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八。 一切義成就大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十九。 寶祕密印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二十。 智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二十一。 羯磨曼拏羅廣大儀軌分第二十二。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隨應方便廣大教理分第二十三。 一切如來真實攝諸部儀軌祕密法用廣大教理分第二十四。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最上祕密廣大教理分第二十五。 一切如來真實攝一切儀軌勝上教理分第二十六。金剛手菩薩說法儀竟。以百八名。稱讚勸請一切如來。於是一切如來。及金剛手。降三世。觀自在。虛空藏。金剛手。各說一頌。一切如來。及金剛手。皆從大毗盧遮那心入已。如理而住。爾時世尊從須彌山頂詣菩提場。執吉祥草。敷草而坐。乃至轉處諸天所獻微妙勝座。以百八名。讚歎金剛手菩薩。 譯師跋云。此經一部。梵本四千頌。譯成三十卷。總二十六分。自第一分至第五分終。並大乘現證三昧攝。第六分至第十四分終。並金剛三昧攝。第十五分至十八分終。並法三昧攝。第十九分至第二十二分終。並羯磨三昧攝。自下四分。並諸

~p 616-617

部祕密教理所攝起。

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 南之北流)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前經第一分也

大乘金剛髻珠菩薩修行分經(一卷 南遐北殷)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普思義菩薩請問。云何修行悟入此三摩地。佛為說往昔金剛髻珠王。化生悉陀太子。於法界摩尼山日光明王佛所。聞此法界繒髻與金剛如來心品三摩地已。經無量劫。常憶念之。未曾忘失。次明聞經之褔。次答外道苦行所招惡果。檢校人錯用僧物所招惡果。不敬師長所招惡果。十惡所招惡果。不從師受三摩耶法。自作法咒所招惡果。普思義以偈重宣其義。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十卷 有序有頌) 容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釋迦牟尼佛在摩醯首羅天王宮。與毗盧遮那如來。於金剛性海蓮華藏會。同說此經。有大聖曼殊

~p 618-619

室利菩薩現金色身。出千臂千手千鉢。鉢中現千釋迦。千釋迦復現千百億化釋迦。毗盧遮那告牟尼世尊等。吾從往昔修持金剛祕密菩提教法。大聖曼殊室利。是吾先師。 一阿字觀。本寂無生義。是毗盧遮那如來。 二囉字觀。本空離塵義。是阿閦如來。 三跛字觀。本真無染著離垢義。是寶生如來。 四左字觀。本淨妙行義。是觀自在王如來。 五曩字觀。本空無自性義。是不空成就如來。 曼殊室利有十種大願。 釋迦從摩醯首羅天。下降祇園。入定放光。出定微笑。十六大菩薩曼殊室利等。問何因緣。佛為說金剛三摩地。有十種甚深奇特法。命曼殊室利現大神通。為師子勇猛說其將來成普見佛。 說此經清淨實相為宗。真如法界為體。宗本有三。一法身金剛三摩地。二報身普賢願行力。三化現曼殊般若母。聖體有五。一本源金剛聖性。二大圓鏡智。三平等性智。四妙觀察智。五成所作智。 說諸佛出現證修金剛菩提殊勝第二品。佛令曼殊室利。與一切菩薩一切眾生作導首。曼殊說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有情心煩惱種性。即是菩提性。即是本性真淨。即是四智菩

~p 620-621

提。次說十六大士修菩提觀。東普賢。不空王。摩羅。極喜王。南虛空藏。大威德光。寶幢摩尼。常喜悅。西觀自在王。曼殊室利。妙慧法輪。聖意無言。北毗首羯磨。難敵精進力。摧一切魔怨。金剛拳法界王。次明六大力士金剛助護佛法。一大樂。二大笑。三一髻尊。四降三世。五四足尊。六閻曼德。 十方大菩薩出助證悟聖力第三品。上方上意。下方持世。東方普明。東南不思議。南方廣意。西南無邊智。西方無邊音聲吼手。西北殊勝益意。北方無盡慧眼。東北方賢護。次明求證無上菩提。當修如來大慈心十種觀門。次令十大菩薩各自陳說所修觀門。 演一切賢聖入法見道顯教修持第四品。普眼不見普賢菩薩。佛言。普賢三密境界。唯佛能知。譬如虛空。不可得見。次問普賢。往昔如來。是誰為師。普賢答言。曼殊室利教化令發菩提。又五丈夫同曼殊願。即今五佛。次曼殊室利明三種重障。不得遇此諸佛正法三摩地教。一者我慢貢高。二者妬賢嫉能。三者多貪。懶惰。昬掉。破戒。次如來分別三時之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次明曼殊室利夏安居時。往去龍宮教化。自恣解夏。大迦葉擬欲擯之。

~p 622-623

曼殊室利現千臂千手千鉢。鉢中各現化千釋迦。令大迦葉觀見。於是一切聲聞。求哀悔過。盡皆迴向修習大乘。佛為說大乘十重。所謂不壞毗尼。無過毗尼。最勝實性毗尼。真如毗尼。不思議毗尼。性淨毗尼。法眼毗尼。三世平等毗尼。無染解脫清淨毗尼。究竟毗尼。 祕密歸止觀照法性決擇心地第五品。合於道場內祕授心地法。不應於此經顯說。 一切菩薩修學如來三摩地聖性潛通加被第六品。說身密口密意密。各十支觀門。及說道場教授。有四種義。 不思議法界聖道如來真如法藏自在聖智第七品。略說外凡內凡十聖等妙之相。及標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等覺地。妙覺地名。與梵網經同。 三賢菩薩入法位次第修行迴向菩提第八品。廣釋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義。與梵網同而較詳。次於祇園說末劫濁亂之相。應當迴心歸依三寶。訶斥外道六師。廣明三塗苦報。敕諸大眾禮敬曼殊。稱為師首。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七卷) 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p 624-625

  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甚深祕密中祕密諸佛大集會安住一切如來三摩地大曼拏羅分第一。 菩提心分第二。一切如來。及五如來。各說堅固住菩提心義。 [S4]  慈氏偈歎。 金剛莊嚴三摩地分第三。 一切如來心曼拏羅分第四。 一切明句行分第五。 身語心加持分第六。 祕密精妙行分第七。 甘露三昧分第八。 最上清淨真實三昧分第九。 觀察一切如來心分第十。 一切如來真實三昧最上持明大士分第十一。 一切如來金剛相應三昧最上成就分第十二。 金剛相應莊嚴三昧真實觀想正智三摩地分第十三。 身語心未曾有句召尾日林毗多王最勝三摩地分第十四。 一切心真實金剛出生三昧分第十五。 一切曼拏羅成就金剛現證菩提分第十六。 一切如來三昧法金剛加持王分第十七。 宣說一切祕密行金剛加持分第十八。

佛說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七卷 前有聖教序 南溫北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大三昧金剛真實理儀軌分第一。毗盧遮那佛在

~p 626-627

他化自在天宮。說吽字心明。及敕金剛手說曼拏羅法。 一切如來真實理金剛三昧儀軌分第二。說阿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降伏三界金剛三昧大儀軌分第三。金剛手菩薩說吽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清淨諸煩惱三昧大儀軌分第四。觀自在菩薩說紇哩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一切寶灌頂大三昧儀軌分第五。虛空藏菩薩說怛囕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一切拳印三昧大儀軌分第六。金剛拳菩薩說惡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金剛字輪三昧大儀軌分第七。妙吉祥菩薩說阿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一切曼拏羅金剛輪三昧大儀軌分第八。同心生轉法輪菩薩說吽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眾金剛三昧大儀軌分第九。誐誐那巘惹菩薩說唵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金剛忿怒三昧大儀軌分第十。降諸魔金剛藥剎菩薩說郝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一切樂三昧大儀軌分第十一。金剛手菩薩說吽字心明。及說曼拏羅法。 外金剛部儀軌分第十二。外金剛部眾說訥哩字心明。摩怛哩眾說毗踰字心明。摩度迦羅眾說莎字心明。四賢聖說鍐字心明。及各

~p 628-629

說成就法。 般若波羅密多教稱讚分第十三。一切如來雲集。讚金剛手菩薩。 金剛手菩薩最上祕密大曼拏羅儀軌分第十四。 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明印相成就儀軌分第十五。 一切如來金剛菩提大儀軌分第十六。 大金剛火炎日輪儀軌分第十七。 除諸業障一切智金剛儀軌分第十八。 圓滿一切願金剛寶儀軌分第十九。 一切儀軌中最上成就儀軌分第二十。 一切相應諸佛三昧曼拏羅儀軌分第二十一。 一切如來大三昧曼拏羅儀軌分第二十二。 一切相應儀軌分第二十三。 最上成就印相分第二十四。 最上祕密儀軌分第二十五。

  內多入理深談。不可不閱。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麼耶般若波羅密多理趣經(七紙欠 南川北澄)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即前經從第一分至第十三分。但有心明。而無曼拏羅法。

◎金剛頂瑜伽理趣般若經(九紙餘 南思北澄)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依梵本於中天譯

~p 630-631

○實相般若波羅密經(六紙餘) 翔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等譯

  二經並與前同。而諸心明。皆佛自說。

佛說祕密相經(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不)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世尊住一切如來三昧界中。金剛手菩薩請問要略修法。佛為說之。

佛說金剛場莊嚴般若波羅密多教中一分(八紙 此於大部支流別行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十方如來雲集。勸請大毗盧遮那如來說根本無性般若波羅密門。妙吉祥亦現神通。化十六大菩薩。圍繞世尊。勸請說法。佛遂為說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三三摩地。八解脫。九次第定。六念。十分位。十自在。十波羅密多。十地。四梵行。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一切入法空性平等般若波羅密多教。及說諸大明句。

佛說幻化網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觀想儀軌經(一卷 南履北思)

~p 632-633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淨光天。放大光明。金剛手菩薩請說。

佛說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五卷今作三卷) 思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金剛部序品第一。(大幻化普通儀軌三十一分中。略出二無我法)。拏吉尼熾盛威儀真言品第二。 一切如來身語心聖賢品第三。 賢聖灌頂部品第四。 大真實品第五。 行品第六。 說密印品第七。 大相應輪品第八。 清淨品第九。 灌頂品第十。 金剛藏菩薩現證儀軌王品第十一。 熾盛拏吉尼所說成就品第十二。 說方便品第十三。 集一切儀軌部品第十四。 金剛王出現品第十五。 金剛空智熾盛拏吉尼畫像儀式品第十六。 飲食品第十七。 教授品第十八。 持念品第十九。 俱生義品第二十。

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經(五卷今作三卷 南命北川)

宋中印土沙門天息災譯

  相應行曼拏羅儀則品第一。佛在忉利天善法堂。入於三昧。放三處光。金剛手菩薩請問密法。 灌

~p 634-635

頂品第二。 阿闍梨品第三。 護摩法品第四。 先法攝受弟子品第五。 鈴杵相分出生儀則品第六。 造塔功德品第七。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 南讚北賢)

唐中印度沙門輸波迦羅共一行譯

  入真言門住心品第一。祕密主問得一切智方便。佛言。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及廣釋其義。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第二。 息障品第三。 普通真言藏品第四。一切菩薩各說真言。 世間成就品第五。 悉地出現品第六。 成就悉地品第七。 轉字輪漫荼羅行品第八。 密印品第九。 字輪品第十。 祕密漫荼羅品第十一。 入祕密漫荼羅法品第十二。 入祕密漫荼羅位品第十三。 祕密八印品第十四。 持明禁戒品第十五。 阿闍梨真實智品第十六。 布字品第十七。 受方便學處品第十八。明十善戒法。 說百字生品第十九。 百字果相應品第二十。 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 百字成就持誦品第二十二。 百字真言法品第二十三。 說菩提性品第二十四。 三三昧耶品第二十五。 說如來品第

~p 636-637

二十六。 世出世護摩法品第二十七。 說本尊三昧品第二十八。 說無相三昧品第二十九。 世出世持誦品第三十。 囑累品第三十一(右六卷畢)。 供養念誦三昧耶法門真言行學處品第一。 增益守護清淨行品第二。 供養儀式品第三。 持誦法則品第四。 真言事業品第五(右第七卷)

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六卷 南斯北淵)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無二平等最勝大儀軌王影像分第一。佛在他化自在天宮。十方諸佛雲集。不見金剛手菩薩。佛同說偈。菩薩現身。諸佛皆向作禮。勸請說法。菩薩乃說法要。於是普賢菩薩雨一切供養。供金剛手菩薩。一切如來復雨一切供養。供普賢菩薩。普賢即現佛身。說三摩地法門。 智部三摩地分第二。 真實攝部三摩地分第三。 法部三摩地分第四。 迦摩部三摩地分第五。 三昧最上智一切成就分第六。 一切佛甚深祕密供養分第七。 一切如來智證最上祕密分第八。 金剛薩埵一切祕密三昧分第九。 一切三昧成就禪定曼拏羅分第十。 大禪定分第十一。 出生大禪定分第

~p 638-639

十二。勝大明教最初事業分第十三。 辦事分第十四。 大徧照如來一切大明金剛出生分第十五。 一切大明三昧分第十六。 一切如來一切大明遣魔分第十七。 一切如來祕密金剛薩埵承事分第十八。 一切如來大明如意寶分第十九。 集一切大明三摩地分第二十。 一切如來身語心清淨自性金剛大智分第二十一。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五卷 南興北流)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序品第一。大徧照金剛如來。在淨光天大樓閣中。與阿閦等四佛。及菩薩賢聖天龍八部圍繞。世尊顧視金剛手菩薩。放光普照。還入佛身。金剛手菩薩請問因緣。世尊入大智變化瑜伽大教王三摩地。從三摩地出已。說瑜伽大教王經。 曼拏羅品第二。 真言品第三。 三摩地品第四。 真言大智變化品第五。 印相大供養儀品第六。 觀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 相應方便成就品第八。 護摩品第九。 囑累品第十。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二卷 南澄北取)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譯

~p 640-641

  序品第一。金剛界徧照如來。於金剛光明心殿中。與十六大菩薩等。各說一字真言。 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利堅固染愛王心品第二。 攝一切如來大阿闍梨位品第三。 金剛薩埵冒地心品第四。 愛染王品第五。 一切佛頂最上徧照王勝義難摧摧邪一切處瑜伽四行攝法品第六。 一切如來大勝金剛心瑜伽成就品第七。 一切如來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品第八。 金剛吉祥大成就品第九。 一切如來內護摩金剛軌儀品第十。 金剛薩埵菩提心內作業灌頂悉地品第十一。 大金剛燄口降伏一切魔怨品第十二。

一字佛頂輪王經(六卷 一名五佛頂經 南詩北克)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序品第一。佛在菩提樹下。與大苾蒭。大菩薩。天仙神鬼等俱。金剛密跡主菩薩。請佛說咒。佛入大三摩地。放大光明。徧照十方佛剎。及諸五趣三界。現大轉輪王相。說一字佛頂輪王咒已。大千震動。魔宮火起。地獄苦息。觀世音金剛主二大菩薩。悶絕躃地。佛復說一切佛眼大明母咒。觀世音金剛主

~p 642-643

即醒起身。次說白傘葢頂輪王咒。次說光聚頂輪王咒。次說高頂輪王咒。次說勝頂輪王咒。 畫像法品第二。 分別成就法品第三。 分別密儀品第四。 分別祕相品第五。 成像法品第六。 印成就品第七。共說五十四印咒。 大法壇品第八。 供養成就品第九。 世成就品第十。 護法品第十一。說大難勝奮怒王咒。又說難勝奮怒王心咒。 證學法品第十二。 護摩壇品第十三。

○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五卷 南流北不)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與上經同

一字奇特佛頂經(三卷 南川北不)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現威德品第一。佛住三十三天。與四萬比丘。八萬四千菩薩。及天釋梵魔八部眾俱。說真言曰。南莫三漫多勃馱南。(引一) 步林吽。(二合二)。 印契品第二。 曼荼羅儀軌品第三。 先行品第四。 成就頻那夜迦品第五。 說法品第六。金剛手菩薩之弟。名寂靜慧。以偈讚佛。并問幾法成就。佛以偈答。 調伏一切障頻那夜迦天王品第七。 最勝成就品

~p 644-645-646

第八。 菩薩藏品第九。 後附一字頂輪王念誦儀軌。依忉利天宮所說經譯。

妙吉祥平等祕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五卷北作四卷) 取

宋中印土沙門慈賢譯

  世尊在舍衛國。彌勒菩薩等。請問三乘妙法門外。更有法否。佛言。有摩訶三昧耶祕密內法。修者速得成佛。於是入金剛定。放眉間五色光。青光化阿閦佛。白光化毗盧遮那佛。黃光化寶生佛。紅光化無量壽佛。綠光化不空成就佛。復化佛。天。法。智。禪。五眼菩薩。復化眼。耳。鼻。舌。身。心。智。慧。八金剛藏菩薩。復有十二供養菩薩。(燈。聲。香。甘露。衣。幢。舞。塗香。散花。貫花。寶葢。善哉)。復化鉤。索。鎖。鈴。四金剛菩薩。復化十大明王。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大愛。大威怒。大力。無動。降三世。頂輪。次說求授灌頂。加持五瓶。四寶末。五河水。五香末。五穀。五種子。五藏物。五色綵。五菩提葉。五時華。五吉祥草。五色線。五傘葢。生飯三分法。次說曼拏羅觀想印咒等法。次為金剛手菩薩說將來建壇場法。次為無盡意菩薩復說功德無盡等真言。

閱藏知津卷第十一

~p 647

閱藏知津卷第十二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一】

佛頂放無垢光明入普門觀察一切如來心陀羅尼經(上下合卷 南力北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睹史天宮。說六波羅密法。有忉利摩尼藏無垢天子。被炬囗天藥叉所警。謂七日後必定無常。惶怖求救於帝釋。帝釋領彼見佛。佛為說二咒。并說夙緣。亦說壇法。又說持此咒者。此界命盡。猶如

~p 648-649

蛇蛻。即便往生安樂世界。不受胞胎。於蓮花中。自然化生。

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三卷) 力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住鷲峰山南。時毗耶離城災難競起。乃以神力。集一切天龍等眾。先四天王各說一咒。次佛說一切明神咒。諸惡鬼神同來歸命。四天王復各說謫罰鬼神咒。大梵王亦說一謫罰鬼神咒。佛乃下至毗耶離城。為大梵王現大明王身。說大明王陀羅尼。復說大明王心陀羅尼。及說密印。於是城中免離災難。飛鳥出聲讚佛功德。佛更說結界持咒之法。大梵王又說護諸童子之法。

佛說出生一切如來法眼徧照大力明王經(上下仝卷 南竭北流)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世尊在摩訶母質鄰那山。大寶樓閣中。說一咒。又說一咒。魔王恐怖。欲興惱害。金剛手現身降之。復說一咒。又說無量勇猛力真言。次說壇法。次魔王歸命。次須菩提問受持法。佛又說一咒。次文殊師利問緣行無常之義。次觀世音。及祕密主。各問此

~p 650-651

經名義。

廣大寶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三卷今作二卷 南讚北念)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序品第一。佛初成道。華說神咒。祕密主歡喜請問咒所從來。佛與大眾同往東方寶燈世界。妙種種色寶善住清淨佛處。普集一切諸佛。現寶塔中三佛全身舍利。及說其往昔因緣。乃說大明咒王。 根本陀羅尼品第二。 心隨心咒品第三。 持心咒法品第四。 誦隨心咒法品第五。 雜咒品第六。 結壇場法品第七。 手印咒品第八。 畫像品第九。 火祭品第十。 普光心印品第十一。 手印品第十二。

牟黎曼陀羅咒經(二卷 南羊北念)

開元附樑錄第一出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經(三卷 南不北息)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二經並與上同。而梁錄前欠序分。後具有分別木法壇法等。

普徧光明燄鬘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二卷 南思北取)

~p 652-653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序品第一。佛住須彌峰樓閣。與八十四俱胝那庾多一生補處菩薩。及聲聞天龍八部眾等俱。放頂毫光。照明十方一切佛剎。說大神咒。并說種種靈驗之事。 得菩薩隨求大護大明王陀羅尼品。佛復為大梵說咒。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十四紙) 行

唐迦濕蜜羅國沙門寶思惟譯

  大梵王天請佛說咒。佛為說根本咒一。隨咒六。及說功驗。并說書寫結壇法。彙門云。即上經同本。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一卷 南改北莫)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給孤獨園。善住天子七日當命終。當七受傍生身。次墮地獄。怖懼。白天帝釋。帝釋為其請救於佛。佛說陀羅尼令持。增益壽命。得菩提記。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六紙 南改北莫)

唐朝散郎杜行顗譯

佛頂最勝陀羅尼經(有彥悰序共六紙半 南得北莫)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p 654-655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有志靜序共八紙半 南得北莫 此咒最後別翻)

唐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譯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一卷 南改北莫)

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重譯

  四經並與前同。而地婆重譯。具出善住天子夙世因緣。

大方等陀羅尼經(四卷) 信

北涼高昌郡沙門釋法眾譯

  初分第一。佛在祇林。為文殊師利唱摩訶袒持等諸陀羅尼名。大眾獲益。雷音比丘在林中入定。袒荼羅魔王擾之。東方寶王如來。遣華聚菩薩將咒來護。魔皆發心護法。說十二神王名。華聚菩薩。雷音比丘。與一切魔。一切天。及婆藪仙人。地獄眾生。同來釋迦佛所。佛為舍利弗說婆藪名義。及示現方便之事。亦說往昔本緣。今魔方便。 授記分第二。授雷音比丘記。及五百大弟子記。并諸天記。舍利弗與文殊師利。反覆論授記義。佛為五百比丘說治魔法。 夢行分第三。為文殊師利說十二夢王七日行法。華聚菩薩發大誓願。毗沙門天王亦發大願。 護戒分第四。說七眾滅破戒罪。各有咒。

~p 656-657

不思議蓮華分第五。現優曇鉢羅華。華中有無量佛。舍利弗以神通遶至八十七日。百千萬分不周其一。佛從座起。以華奉供蓮華中佛。說一神咒。囑授八十萬恆河沙大士。華尋不見。大眾生疑。佛為解釋。并說諸喻。付囑流通。

  按此經在法華後說。亦可收入法華部中。但以壇法尊重。故歸密部。南岳大師行此三昧而證圓位。今有方等三昧行法垂世。

佛說大方等大雲請雨經(一卷 南傷北毀)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等譯

  佛在龍宮。龍興供養。并發大願。請問滅苦法要。佛說慈心為最。并為說咒。及如來名。說請雨法。

大雲請雨經(一卷) 毀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等譯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傷北毀)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北作一卷 南不北凊)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已上三經。並與前同。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七紙餘 南履北臨)

~p 658-659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無量壽佛於極樂國為觀自在菩薩說咒。及說成就法。能令眾生生於極樂世界。

佛說大白傘葢總持陀羅尼經(一卷 南若北之)

元天竺沙門唧〔口*捺〕銘得哩連得囉磨寧及真智等譯

  出有壞住三十三天。與大比丘。并大菩提勇識。及天主帝釋等集。入普觀頂髻三昧。從頂髻中。出現如是總持密咒法行。後有讚歎禱祝偈。

佛說最勝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祕密一切名義三摩地分(上下合卷 南竟北藳)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金剛手菩薩。為愚眾生類。請問諸祕密名義。佛為說之。及略說修行方法。

佛說徧照般若波羅密經(七紙欠 南深北命)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他化自在天。為金剛手菩薩說諸字義門。并說神咒。

佛說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大明觀想儀軌經(三紙半 南斯北澄)

~p 660-661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具明想諸字安布身輪

仁王般若念誦法(五紙餘 南竟北藳)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為波斯匿王。說念誦仁王般若經持明之法。

佛說普賢曼拏羅經(一卷 南臨北盡)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鷲峰。說修金剛薩埵祕密相應法。有種種觀想。

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六紙餘 南取北止)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世尊入一切如來金剛安像三昧。從三昧起。說塑畫雕造安像慶讚儀軌。有一菩薩白言。佛身無相。猶若虛空。徧一切處。云何今說令安佛像。佛言。我為久修行者。說彼法身無相無為。徧一切處。不生不滅。今為初發心眾生。令彼得褔。說安像慶讚結淨之法。先揀吉星吉日。於結界勝地清淨之處。陳設傘葢幢旛香華燈果。令阿闍梨依法儀軌。一心召請觀想沐浴。安耳髮髻指甲髭鬚等。乃至香花燈食等種種供養。並須如法。

~p 662-663

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一卷 南竟北藳)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金剛手菩薩。在毗盧遮那佛大集會中。為當來眾生。說無量壽如來陀羅尼修三密門證念佛三昧。得生淨土。入菩薩位。

佛說帝釋巖祕密成就儀軌(四紙欠 南竟北杜)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告金剛手。說帝釋巖中得見慈氏菩薩之法。

底哩三昧耶不動尊威怒王使者念誦法(一卷 南流北言)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佛為執金剛。說念誦悉底哩真言成就事業法。

佛說大灌頂神咒經(十二卷北作六卷) 恭

東晉西域沙門帛尸梨蜜多羅譯

  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第一。佛在祇園。為鹿頭梵志。說三歸三十六神。五戒二十五神。

  灌頂七萬二千神王護比丘咒經第二。佛在天帝石室。因諸比丘馳走不安。為說百七十二大鬼神王名字。

  灌頂十二萬神王護比丘尼咒經第三。佛在祇園。為脩陀利比丘尼等被惡鬼嬈。召須彌頂上七萬

~p 664-665

鬼神。大海中五萬鬼神。護之。

  灌頂百結神王護身咒經第四。佛在羅閱祇大精舍中。思為滅後弟子辟除邪毐。帝釋遂請佛說百神王名。

  灌頂宮宅神王守鎮左右咒經第五。佛在摩竭國。勅目連以咒往救迦羅那村災難。佛亦隨請。將諸大眾集其堂上。普觀菩薩請佛更演目連所說章句。佛為說東方七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南方九千大神上首二十八名。西方六千大神上首三七名。北方九千大神上首三七名。中央三萬大神上首十二名。

  灌頂塚墓因緣四方神咒經第六。佛臨欲滅。阿難請問云何殯葬。佛告以應如轉輪聖王法則。阿難又問。閻浮提界有幾葬法。佛言。有震旦國。我遺三聖在中化導。人民慈哀。禮義具足。葬法第一。阿難又問。若人命終。造立墳塔。是人精魂在中以不。佛言。亦在。亦不在。若人生時。無善無惡。精魂未有去處。是以在塚塔中。若生時大修福。或生天上人中。若生時造惡。墮在三塗。是以不在塚塔中也。并廣說舍利福德因緣。雖如麻米。有大威神。兼記當有

~p 666-667

阿育王起八萬四千塔事。次因釋種童子被鬼神所嬈。結四方灌頂章句以護塚塔。

  灌頂伏魔封印大神咒經第七。佛在祇園。默然無說。念眾生愚。天帝請問文頭婁法。佛言。當先念自身。猶如佛身相好光明。次念千二百五十弟子。次念諸菩薩僧。又念五方大神。以五方神王名字。及其眷屬。寫著圓木之上。縱廣七七分。名為文頭婁法。此云神印。次許天帝演說四王名字。次說七佛灌頂無相神印章句。次因阿利陀請。勅諸弟子惠施少少飲食之餘。又行此神典。當造其形像。以酥油〔麥*并〕果而施與之。

  灌頂摩尼羅亶大神咒經第八。佛在祇園。愍念人民為邪惡鬼神所惱。結是摩尼羅亶大神咒經。舉七佛名為證。又舉八大菩薩。五百開士。十大弟子。三十三天。三十五龍王。三十三大神將。二十四鬼師。并說山海精魅。四十九鬼。四十九山精。及諸魅鬼名。若急難之日。當齋戒一心。思念十方一切諸佛。過去七佛。八大菩薩。十大弟子。五百開士。三十三天。諸大龍王。善神將軍。及鬼神等。正心正意。莫念東西南北之事。亦復莫念家室之事。

~p 668-669

  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經第九。佛遊竹林。阿難為維耶離國疾疫。求佛救護。佛言。疫毒火殃。皆是殺獵所感。普慈一切。受持禁戒。行於十善。可得至道。遂說五方龍神王名。遺禪提比丘往救人民。二十九年之後。禪提命終。疫病復興。人民奔趣禪提精舍。見彼先時所嚼楊枝。擲地成樹。樹下有泉。禮拜此樹。折此樹枝。取下泉水。拂灑病人。百病除愈。

  灌頂梵天神策經第十。佛在因沙崛山中。梵王請出梵結願一百偈頌以為神策。佛讚許之。遂說九十九卦。每卦八句。神應異常。今特錄出流通。

  灌頂隨願往生十方淨土經第十一(亦名普廣菩薩所問品。)。佛將涅槃。普廣菩薩問。四輩弟子。修何功德。得生十方國土。佛為說十方佛國。隨願往生。普廣又問。何故經中讚歎阿彌陀剎。佛言。娑婆世界。人多貪濁。信向者少。習邪者多。不信正法。不能專一。心亂無志。令諸眾生專心有在。是故讚歎彼國土耳。次明為亡者修福。如餉遠人。無不獲果。又明臨終歸依受戒。悔過修善。如人負債。依附王者。又明為亡人修福。亡者七分獲一。若以亡者之物。施於三寶。

~p 670-671

功德力強。可得拔地獄殃。又明逆修生七。其福無量。又明請十方僧。不擇善惡持戒毀戒高下之行。次第供養。無別異想。其福最多。又為大眾說那舍長者父母罪福因緣。又說諸佛無上章句。

  灌頂章句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第十二。佛遊維耶離樂音樹下。文殊師利請問往昔諸佛名字。及國土清淨莊嚴之事。佛告以藥師琉璃光如來十二上願。其國猶如無量壽國。有二菩薩。一名日曜。二名月淨。次補佛處。乃至願生西方彌陀國者。聞是佛名。有八菩薩。迎令往生。此與流通藥師本願經同本。具出八菩薩名。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十卷 南止北蘭)

唐罽賓國沙門般若譯

  序品第一。佛在菩提樹下。與七千比丘。八萬四千菩薩。無量天龍八部眾俱。文殊師利菩薩伽陀讚佛。 陀羅尼品第二。佛入普隨順眾生心行三昧。令諸眾生見聞各別。又於頂上放白色光。普照世間。口中放青色光。照東方界。右肩放金色光。照南方界。背上放紅色光。照西方界。左肩放五色光。照北方界。照已。各攝還歸本處。復入無有名字不可

~p 672-673

思議諸佛境界三昧。令此大地。六種震動。一切法自在王菩薩請問因緣。佛以有四因緣答之。復問諸佛境界三昧。何法為因。何為根本。云何修習。云何究竟。佛言。此深三昧。以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便修習無上菩提以為究竟。又問。一切智體。當何所求。一切智智。當於何生。佛言。當於心求。從心而生。乃至此心同虛空相。此虛空性。即心性故如其心性。即菩提性。如菩提性。即陀羅尼性。是故此心虛空。菩提。陀羅尼性。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又問。是義甚深。難通達。難趣入。若滿足菩薩位人。則得利益。若未得成菩薩功德。則無利益。佛言。若欲成就無上菩提。應先發起大慈悲心普為眾生歸依三寶。受菩薩戒。至誠懺悔。運想供養。勸請諸佛。迴向隨喜。願滅諸障。并說迴向陀羅尼曰。唵(一)娑麼(二合)囉娑麼(二合)囉(二)微麼(引)曩(三)娑(引)囉(四)摩訶斫迦羅(二合引五)嚩(上六)吽(長聲七)。佛又普告大眾。重為未成就者。以善方便。隨順世諦。譬喻言辭。說一乘法。觀想此身。次第成就五如來身。而此不可思議三昧。或有眾生諸根不具。或具五無間業。旃陀羅。悉可修習趣入。除五種人。一者不信。二者斷見。

~p 674-675

三者常見。四者邪見。五者懷疑。如是五人。無慈悲故。若有暫修此三昧者。身心安輕。能生五種三昧。一剎那三昧。二微塵三昧。三漸現三昧。四起伏三昧。五安住三昧。乃至無數三昧。無數陀羅尼門。皆悉現前。次明八陀羅尼。能令菩薩總持佛法。辯才無盡。眾生樂聞。一大聲清淨自在陀羅尼門。二無盡寶篋陀羅尼門。三無邊漩澓陀羅尼門。四海印陀羅尼門。略說四十二字印。五蓮華莊嚴陀羅尼門。六能入無著陀羅尼門。七漸漸深入四無礙智陀羅尼門。八一切諸佛護持莊嚴陀羅尼門。 大悲胎藏出生品第三。文殊師利問。大悲復以何法為根本。佛言。以眾生受苦為本。苦以煩惱為本。煩惱以顛倒邪見為本。邪見以虛妄分別為本。虛妄分別。非有根本。無有色相。難知難斷。菩薩為是起大悲心。勞謙忘倦。復起十六大悲之心。一斷身見。二破邊見。三除四倒。四除我我所計。五裂葢網。六破六著。七除七慢。八遠邪徑。九離貪愛。十除瞋恨。十一令捨惡友。近善知識。十二令斷名利。十三令除邪見。十四令出三界生死牢獄。十五令絕魔羂欲纏。十六令閉三惡。入涅槃門。住是十六大悲。即

~p 676-677

能建立三十二種不共事業。 入如來大悲不思議品第四。為文殊說如來大悲海門一滴之相。乃至二乘之悲。如割皮膚。菩薩悲心。如割脂肉。如來大悲。深徹骨髓。因舉往古栴檀舍佛。為調伏非非想天一眾生故。留身八萬四千大劫以度脫之。方入涅槃。 入如來不思議甚深事業品第五。廣明三十二種正覺甚深事業。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也。 菩薩瓔珞莊嚴品第六。為文殊師利說菩薩四種瓔珞。一戒。二定。三慧。四陀羅尼。各各增一至十。 大光普照莊嚴品第七。又說八種大光普照。一念。二意。三解。四法。五智。六諦。七神通。八修行。前七各有八種。修行有九種。 般若根本事業莊嚴品第八。為般若峰菩薩。廣說般若母。及般若所生事業。為無畏辯才菩薩。說般若峰得名往因。 陀羅尼功德軌儀品第九。為金剛手菩薩。說唵字三和合義。謂婀烏莽。金剛手問。諸佛等視眾生。云何但言守護國主。佛言。譬如醫嬰孩病。令母服藥。次說金剛城大曼荼羅軌儀法則。金剛手次說陀羅尼供養及念誦法。佛讚助之。兼明陀羅尼具足六度。又明六年苦行。不得菩提。於月輪中作

~p 678-679

唵字觀。乃成菩提。 阿闍世王受記品第十。王問。陀羅尼及曼荼羅。既有無量功德。何以國中災難無量。佛出其過。兼說迦葉佛時。訖哩枳王所得二夢。皆釋迦佛末法時兆。王又問曰。諸惡眾生。入三塗等。云何得知。誰人曾見。佛言。當墮地獄。有十五相。當生餓鬼。有八種相。當生畜生。有五種相。當生人天。各有十相。王竊思念。是實是虛。忽見地獄種種惡相。方乃決定歸佛法僧。誓持五戒。以菩提心。迴向眾生。佛讚慰言。譬如團鐵。投水沈沒。若為鉢器。置水則浮。有智慧人。如彼鉢器。不沈苦海。 如來囑累品第十一。文殊師利廣歎陀羅尼門。佛為較量持經功德。唱募流通。七十俱胝菩薩。四天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兜率陀天子。商主天子。魔王波旬。蘇夜魔天王。慈氏菩薩。大迦葉波。各各發願。佛讚印之。文殊師利請問經名。佛言具千名字。略舉十名。文殊復問。乃決定說今一名。

  按此經所談法相義理。與大集經第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全同。但次第稍異耳。文理兼暢。最宜流通。

七佛所說神咒經(四卷 一名廣濟眾生神咒 南景北羊)

~p 680-681

開元附東晉錄

  七佛各說咒。菩薩各說咒。諸天仙星等各說咒。菩薩各說誓願。各說偈。金剛藏菩薩說五疑。五信。二十五王三昧。護戒歸神。護伽藍十八神。并四天王所說大神咒經。

一切如來正法祕密篋印心陀羅尼經(八紙 南力北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摩竭提國。應無垢光婆羅門請。中路見一舊塔。旋遶供養。悲泣雨淚。十方諸佛。亦皆雨淚。金剛手菩薩請問其故。佛乃說此心咒。勸人造塔供養。

◎一切如來心祕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五紙半 南流北興)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與上經同本

佛說聖曜母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臨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金剛手菩薩啟請說咒。擁護眾生。不為諸惡星宿所害。

聖無能勝金剛火陀羅尼經(三紙半 南命北則)

~p 682-683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妙高山。勅金剛手菩薩說咒。安慰天龍夜义等。

佛說大金剛香陀羅尼經(三紙 南薄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但有一咒。降伏諸天宿曜。無餘儀軌。

佛說智光滅一切業障陀羅尼經(三紙 南命北則)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日月天子宮。說佛菩薩名。及咒。普賢菩薩言。二十一日六時持誦。至心懺悔。能破壞阿毗地獄。復說一咒以擁護之。

○佛說智炬陀羅尼經(三紙欠) 行

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日月宮中。四方佛皆來集。日月天子請陀羅尼。諸佛菩薩同聲說咒。普賢菩薩讚勸受持。與上經同。

諸佛集會陀羅尼經(三紙餘) 行

唐于闐國沙門提雲般若等譯

  佛在恆伽河邊。為眾生除死怖。彈指集十方佛。同聲說咒。金剛密跡。及四天王。亦各說咒。次說壇法。

~p 684-685

、佛說一切如來金剛壽命陀羅尼經(二紙 南流北興)

唐南天竺沙門金剛智與智藏譯

與上經同。而無壇法。

○息除中夭陀羅尼經(二紙餘 南力北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亦同上經

十二佛名神咒較量功德除障滅罪經(五紙餘 南必北能)

唐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為彌勒說東方三佛。餘九方各一佛名。及陀羅尼。

佛說稱讚如來功德神咒經(二紙餘 南必北能)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與上經同。而文稍略。

東方最勝燈王如來助護持世間神咒經(十一紙半 南莫北罔)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在祇園。東方最勝燈王如來。遣二菩薩來此說咒。次阿逸多菩薩。文殊釋迦菩薩。及四天王。亦各說咒。

佛說持句神咒經(二紙餘 亦云陀羅尼句經 南莫北罔)

~p 686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說陀鄰尼鉢經(二紙 南莫北罔)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聖最上燈明如來陀羅尼經(六紙) 忠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三經並與前同

閱藏知津卷第十二


  [S1] 琰魔羅王

  [S2] 奈氏樹園

  [S3] 原文:颰陀師利;

CBATA大正藏作跋陀師利

  [S4] 紙本作:「各說堅。固住菩提心義。」

回<閱藏知津>目錄頁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Made by an Unregistered version of eTextWizard V 1.95